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嘉豪  赵洪丹 《南方农机》2024,(4):120-123+143
【目的】基于数字化普惠金融的优越性,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与农户增收的关系,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更加有效地在农村地区深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居民。【方法】研究小组基于吉林省8个地级市(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情况。【结果】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为5 513元,最高为16 636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均值为4.972,标准差为0.52。2)被解释变量Ln Y与解释变量Ln DIFI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25,为正向影响,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3)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并不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结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在1%的水平上显著。随着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上升,农民收入也将随之提高;政府通过提高农林水事务的财政支出增强了对农村地区发展的帮扶力度,从而提高了农业相关人员的收入水平;较好的金融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经济水平的提高可能会对农民增收产生负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邱磊 《南方农机》2022,(12):40-42+57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步改善了我国农村收入困境。通过30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出水平的作用效果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显著提升了农业产出水平,结构分析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能有效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其中覆盖广度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农民收入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出水平中承担着中介作用。因此,有必要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加大使用深度,提升数字化程度,使其更加有效地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岳  姬佳辰 《南方农机》2023,(8):118-120
数字普惠金融在地域上不受限制,成本小且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做到精准扶贫,为此可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课题组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及影响,在解析普惠金融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乡村振兴水平的作用机制。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统筹难度大、产业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乡土文化弘扬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农村征信系统等对策建议,让信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大引擎。  相似文献   

4.
农机价格的提高使中小农户难以负担购置或租用成本,资金成为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关键制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Order Probit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并以农村家庭创业为切入点阐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户机械化水平,且其提升作用约有30.8%是通过农村家庭创业这一中介实现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在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丘陵山区表现更显著,并受到传统金融发展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为此,不同地形区域和粮食产销区应因地制宜鼓励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并配套政策鼓励农村家庭创业。  相似文献   

5.
江梦娟 《当代农机》2022,(3):43-44,47
梳理了数字金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相关研究,为进一步推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数字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探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关系,有利于准确掌握两系统的互动关系,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两个系统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变动区间为0.188~0.252,整体水平偏低,东部均值增长最为迅猛,增长率为38%,中部和西部地区增长率分别为26%、35%,地区差异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0.288上升到0.530,东部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440~0.595范围内,西部地区均值在0.374~0.432范围内,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不均衡状态;数字化程度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均值由0.297上涨到0.557,总体的耦合协调主动力来自数字化程度的提高,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发展相对缓慢,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的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使金融服务乡村,助力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法】课题组运用中介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表示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构建莫兰指数模型,以此说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1)RG和UR与IGUR的相关性均在0.8以上,故被解释变量IGUR和解释变量RG、UR之间的关系是显著的。2)调研城市的莫兰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z值均大于1.96,莫兰指数显著。3)地区生产总值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p﹤2e-6),城乡收入差距对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无显著影响(p﹤5.83e-10)。4)ACME的p值﹤0.05,说明间接效应显著,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地区发达程度也越高。2)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教育支出增加和对外开放程度变大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起到消极作用,而城镇化率增加和地区生产总值增加会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新 《南方农机》2022,(6):32-34
本研究利用河南省农业贷款总余额、农民人均贷款余额、农业总产值及农民收入等要素构建VAR模型,通过ADF检验、最优滞后阶数的确定、协整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步骤,发现当前河南省农业信贷资金并不直接借贷于农民个体,农民实际上没有从中受益.如果农业金融信贷业务能够通过作用机制有效服务于农民,那么农业金融贷款将会对促进农民收...  相似文献   

9.
宗卿惠  孙丽  刘艺璇 《南方农机》2021,(5):76-77,93
本文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经济社会指标,根据权重法和欧几里得距离法计算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干旱绿洲规模化节水治盐后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特征,有效控制盐渍化,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5、2015、2020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和地表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指标,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获取各指标的时空分布栅格图件,将各栅格图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可拓层次分析法权重进行空间嵌套并叠加,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化经历了2000—2005年扩张、2005—2015年显著减少、2015—2020年趋于稳定3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研究区盐渍化处于减轻并趋于稳定态势;盐渍化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博斯腾湖滨;由可拓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埋深(0.325)、地下水矿化度(0.282)、土壤含盐量(0.198)、地表含盐量(0.184)、地表灌水量(0.031),可见,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是影响区域水盐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焉耆盆地控制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干旱绿洲规模化节水治盐后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特征,有效控制盐渍化,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5、2015、2020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和地表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指标,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获取各指标的时空分布栅格图件,将各栅格图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可拓层次分析法权重进行空间嵌套并叠加,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化经历了2000—2005年扩张、2005—2015年显著减少、2015—2020年趋于稳定3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研究区盐渍化处于减轻并趋于稳定态势;盐渍化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博斯腾湖滨;由可拓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埋深(0.325)、地下水矿化度(0.282)、土壤含盐量(0.198)、地表含盐量(0.184)、地表灌水量(0.031),可见,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是影响区域水盐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焉耆盆地控制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促进区域农业生产节水及提高用水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0-2017年面板数据,运用DEA-BCC、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对河北省11地级市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静态和动态时空分异特征及整体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10-2017年河北省农业水...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题中之义。在测度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普惠金融、人力资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本地区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提升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显著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提高农户对金融业务接纳度来推动本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农村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中,增加金融覆盖密度、改善金融使用情况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均有利于相邻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效果依次减弱。因此,深入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以人力资本为载体,重点培育金融服务型人才、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机制是实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的优选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装备的数量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更表现在农业机械的配置效率。为此,使用E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11-2013年山东省17个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总体上较低,且增长缓慢;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市农业机械化效率的空间差异明显,且未有收敛趋势;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逐年上升,但纯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大;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规模效率总体上不高,且增长幅度很小,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要想达到强有效前沿面,各地市需同比例缩减或单独缩减一定程度的拖拉机动力、拖拉机配套农具和联合收割机动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协同克里金插值方法,以2005、2009、2013、2017年4 a翁牛特旗地下水埋深为主变量,以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降水量和河网密度为协变量,计算研究区内的地下水埋深,运用改进水文响应单元模式,在空间上将协同克里金插值后的地下水埋深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将传统的简单插值分析方法运用协同克里金和最小响应单元进行改进,使之更贴合实际地下水汇流情况,获取最小响应单元551个,并据此进行空间整体与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空间上,地下水埋深东西分异规律明显,地下水位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受降水和河流影响逐渐变大;在时间序列上,地下水埋深平均变化不大,但逐渐呈现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例,基于网格单元法和碳排放系数,测度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强度,并借助重心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冷热点分析工具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揭示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空间异质性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990—2020年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与建设用地、林地之间的转型最为剧烈,耕地主要转型为建设用地。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由1990—2000年的3 704.12 t增加到2010—2020年的35 656.29 t,增加了近8.63倍,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最终呈现为碳源形式。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重心基本保持稳定,向东移动了15.17 km,其中1990—2010年重心移动距离最大,呈现东北地区碳排放恶化,而西南地区碳排放明显改善的特点。1990—2020年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非随机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性,热点区主要围绕南岗区向周围边界扩散,冷点区零星点状分布在东南部地区。与城镇中心距离是耕地利用转型碳排放的主控因子,各因子之间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土地利用程...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耕地利用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枫  王娟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1):192-197,214
京津冀地区耕地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性突出,厘清其耕地时空异质性对于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京津冀地区,采用耕地动态变化模型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1990—2020年间其耕地空间分布演化与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率先进入工业化城镇建设,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滞后,相对的耕地变化动态度高值也先后出现。耕地分布集聚特征显著,呈现东南密西北疏的核密度格局。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特征明显,面积净增长的主要有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面积净减少的主要有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地。耕地流失主要表现出环北京及环渤海为中心的聚集式特征,且东部流失的热度比西部高,南部比北部高。社会经济及政策因素对耕地利用的影响力呈上升趋势,而自然因素的影响力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地区耕地保护、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珠三角地区小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情况,以期为研究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土地变化提供参考。【方法】课题组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为研究对象,获取1991年、1994年、1997年、2000年、2003年、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共8期TM遥感影像,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由建设用地扩展指标构建的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1991—2012年7个时段建设用地扩展总体特征以及3个不同扩展类型期各街道(镇)的建设用地扩展时空分异特征。【结果】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扩展明显,1991—2012年共增加建设用地147.9 km2;其中,2003—2006年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最快,扩展面积、扩展贡献率以及扩展强度均最大;2003—2006年、2006—2009年以及2009—2012年的建设用地扩展面积均超过了30 km2,其各项扩展指标均大于其他4个时间段;1991—2003年,扩展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这之后建设用地扩展较均衡。【结论】总体上,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呈现出由...  相似文献   

19.
彭淑怡 《南方农机》2022,(14):31-33+41
数字金融以数字信息技术所驱动的普惠性金融为实现形式,具有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等优点。笔者以2011—2020年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地区两个层面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的发展都显著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收入;从地区层面来看,数字金融及其三个维度的发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影响效果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选取潍坊市为研究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发展评价模型,并运用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总结土地利用空间分异规律,最后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二者关系。研究得出:区域发展与景观格局指数中的景观斑块密度和分维数相关性较强。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息息相关,土地利用景观的斑块密度和分维数,能够较好反映区域发展阶段的特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