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用昆明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发酵的优质乳酸菌菌株,探求其青贮效果,本研究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为试验材料,将继代培养、菌株分离和形态及基因序列鉴定等方式筛选的3株优质菌株制成菌液,单独或2种菌液按1∶1配比添加到全株玉米中,检测其对全株玉米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结果表明:短乳杆菌B10、植物乳杆菌B16及戊糖片球菌C23是昆明地区3种青贮饲料中的优质本土乳酸菌;与自然发酵相比,同型发酵乳酸菌B16,C23单独添加或与异型发酵乳酸菌B10配合添加可显著提高青贮饲料中乳酸菌的数量(P<0.05);与商用复合乳酸菌相比,优质本土乳酸菌单一菌液或复合菌液的添加可更好的保存青贮饲料的DM及CP含量,但对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的提升效果相对较差。因此,添加本土优质乳酸菌可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性状优良的益生性乳酸菌,并为制备优良的牧草青贮型发酵菌剂奠定基础,试验采用MRS-Ca CO3平板从青海高海拔地区牧草或青贮牧草中筛选乳酸菌,同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产酸能力、生物学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燕麦草中共筛选获得水解圈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12株,其中植物乳杆菌4株,发酵乳杆菌3株,干酪乳酸杆菌2株,屎肠球菌1株,嗜酸乳酸杆菌2株;植物乳杆菌YZ05和屎肠球菌YZ06是同型发酵乳酸菌,与其他菌株相比,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和良好的益生特性。说明植物乳杆菌YZ05和屎肠球菌YZ06是制备青贮饲料的优良菌剂。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可提升高寒地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青贮发酵品质的耐低温乳酸菌,本研究以‘青芋2号’菊芋青贮物料为材料,利用平板培养法分离乳酸菌株,分析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16S rRNA测序进行菌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菊芋青贮物料中共分离得到34株乳酸菌株,经低温及生理生化筛选获得13株耐低温乳酸菌株,包括11株同型发酵乳酸菌和2株异型发酵乳酸菌,其耐酸性和耐盐性均较强;经产酸和生长能力对比,GN02菌株生长最快(OD=2.63),GN10菌株具有更强的产酸能力(pH=3.59),XN25菌株兼具较强的生长和产酸能力;16S rRNA测序鉴定出9株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1株戊糖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entosus)、1株棒状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coryniformis)、1株短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brevis)及1株无法鉴定。本研究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菊芋青贮发酵的耐低温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短乳杆菌各1株。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7):60-64
以发酵初期(5 d)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为材料,分离获得乳酸菌菌株。经过表型特征,不同温度、p H和盐浓度生长,不同糖发酵底物和生长产酸速率筛选鉴定,选取3株乳酸菌通过测定16S rRNA序列,进一步鉴定属种。结果表明:菌株C1、C5和C8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均可以在15~45℃环境下生长。菌株C5能在6%Na Cl,p H 3.0~6.0培养基中生长,并且与菌株C1和C8相比,具有更强的产酸和耐酸能力,适宜用作玉米秸秆青贮生产的乳酸菌添加剂。考虑到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亦可将植物乳杆菌C5与肠球菌(C1和C8)组合添加用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生产。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的种类和数量是青贮饲料质量优劣的关键,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多为能发酵戊糖的乳酸菌。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发酵戊糖乳酸菌,进行了初步生理生化鉴定,得到3株不同的乳酸菌,分别是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和短乳杆菌。对这3株乳酸菌的发酵产酸特性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产酸条件,为制备优质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奠定了菌群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呼伦贝尔草原牧草青贮饲料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旨为筛选出优良乳酸菌菌株。以4个地区不同群落牧草的青贮饲料为试验材料,并采用传统微生物学鉴定方法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得到的乳酸菌菌株进行了鉴定。菌株DME53为草乳杆菌,DMG108为干酪乳杆菌,DMC80为植物乳杆菌,DMG138为短乳杆菌,DMG139为戊糖片球菌;其中菌株DMG138为异型发酵乳酸菌,其余4株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菌。除DMG139在40和45 ℃下生长微弱外,其余菌株均在5~45 ℃不同温度条件下, 3.0%和6.5% NaCl培养液中良好生长。除菌株DME53在pH 3.0下不能生长外,其余菌株均在pH 3.0~8.0条件下良好生长或微弱生长。菌株DMC80具有产酸能力较强、发酵速率较快、耐酸、耐低温等特性,可作为制备适用于呼伦贝尔地区青贮饲料菌制剂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从构树青贮、玉米青贮及饲喂构树青贮的羔羊粪便中分离鉴定可饲用乳酸菌,为开发构树青贮用乳酸菌提供试验材料。以构树青贮、玉米青贮以及饲喂构树青贮的羔羊粪便为菌株分离来源,使用含有1%碳酸钙的MRS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获得菌株经16S rRNA测序鉴定后对其中可饲用菌株进行生长、产酸性能的筛选,评估在pH 3.0、3.5、4.0条件下存活率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能力,并对筛选菌株进行菌株之间拮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获得可饲用乳酸菌共37株,包括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4种,不同的菌株在生长和产酸性能上表现出差异,在不同pH中存活率和抑菌性能也具有菌株特异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植物乳杆菌GQ-3-2、GQ-3-29及GQ-5-4具有良好的生长、产酸及抑菌性能;粪肠球菌Y-3-15在发酵2 h进入对数生长期,能够为植物乳杆菌的大量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发出适应昆明气候条件的青贮用乳酸菌制剂,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方法】以自然发酵60 d的全株玉米(Zea may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鸭茅(Dactylis glomerata)3种青贮饲料为试验材料筛选优良乳酸菌,经继代培养获得83株天然乳酸菌(Lacticacid bacteria,LAB)菌株。测定83株乳酸菌形态特征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获得的83株天然乳酸菌中,昆明地区青贮饲料最常见的乳酸菌是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占50.6%;其次是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短乳杆菌(L. brevis),各占21.7%。根据乳酸菌的生长活性和产酸能力,进一步从83株菌株筛选出3株优质乳酸菌(B10、B16、C23)。【结论】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RNA测序分析显示,B10、B16、C23分别为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3菌株产酸速率和生长速率的高低顺序为B16>C23>B10。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及有氧暴露后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及其pH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出可提高青贮饲料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乳酸菌接种剂,将实验室前期从甘肃各地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分离筛选获得的5株产酸快、多且具有抑菌活性的优良乳酸菌分别添加全株玉米进行青贮,分析青贮过程和有氧暴露后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及pH。结果显示,在青贮过程和有氧暴露后,分别添加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B1-7、戊糖片球菌B2-3、植物乳杆菌B3-1、屎肠球菌B5-2和发酵乳杆菌E2-3的各处理组乳酸菌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H亦低于对照组。其中B1-7和B5-2处理组在青贮初期乳酸菌总数最多,从青贮第7天开始到有氧暴露的30 d内,始终是B3-1处理组乳酸菌总数最多,好氧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最少、pH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这5株乳酸菌具有提高青贮饲料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潜力,其中植物乳杆菌B3-1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优质青贮饲料中分离鉴定并筛选的2株乳酸菌进行全株玉米的青贮中试试验,玉米青贮30天即可成熟。感官评定的结果表明,乳酸菌处理组的青贮饲料品质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饲喂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饲料对奶牛的产奶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牛乳中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对乳脂肪的含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Lactuca indic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设置对照(CK组)、单独添加植物乳杆菌(LP组)、单独添加布氏乳杆菌(LB组)和混合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LP+LB组)4个处理,青贮60天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添加剂对苦荬菜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加入乳酸菌添加剂后苦荬菜青贮饲料的pH值显著低于CK组(P<0.05),乳酸菌数量均有所增加(P<0.05);LB组的酵母菌数量最少(P<0.05);LP组和LP+L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LB组(P<0.05);LB组的乙酸含量最高(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LP组的青贮品质最好。综上所述,单独或混合添加不同发酵类型乳酸菌均能改善苦荬菜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植物乳杆菌更适宜用作添加剂调制苦荬菜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2.
陈堞  林凯程  林沁  陈霞  陈鑫珠 《草地学报》2020,28(2):565-570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中耐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对大米草青贮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大米草青贮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传统培养法筛选出耐盐浓度为10%的乳酸菌菌株,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法综合鉴定筛选的菌株,并将其添加到大米草原料中进行青贮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2株乳酸菌菌株,耐盐溶度最高为10%的4株乳酸菌均为同型发酵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命名为C1、C2、C3和C4。4株乳酸菌均能提高大米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其中C4显著提高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著降低青贮料的氨态氮含量(P<0.05);另外,C4处理组的干物质含量和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和丁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菌株处理组,青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李天溪  党萌  龙淼 《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828-1839
【目的】 筛选黄曲霉颉颃菌,探究其最佳培养条件及有效抗菌成分,为实际生产中应用生物防治方法抑制黄曲霉污染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平板对峙法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待测菌株进行筛选鉴定。以抑菌率作为衡量标准,判断所得黄曲霉颉颃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转速、pH及装液量。通过硫酸铵沉淀法从颉颃菌无菌发酵上清液中提取蛋白,观测粗提物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进一步纯化粗提蛋白,并进行质谱测序及序列对比分析,筛选鉴定颉颃菌产生的有效抑菌成分。【结果】 筛选到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10(菌种保藏号CCTCCNO:M2018353)。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40 ℃,培养时间36 h,接种量3%,转速120 r/min,pH 6.0,装液量30 mL,最大抑菌率可达46.56%。其粗提蛋白能有效抑制黄曲霉生长,破坏菌丝正常形态,并从中筛选出几丁质结合蛋白、壳聚糖酶、葡聚糖酶等8种可能的有效抑菌成分。【结论】 本试验分离鉴定出1株抑制黄曲霉正常生长发育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10,其产生的多种蛋白成分对黄曲霉有显著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叶青贮发酵品质,探究乳酸菌和糖蜜对构树叶青贮发酵指标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构树叶为原料,设置对照、添加乳酸菌(L)、糖蜜(M)和乳酸菌+糖蜜混合(ML)4个处理,贮藏30天后,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并及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除了添加乳酸菌组,其他添加剂处理pH值均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提高(P<0.05),乙酸(P<0.05)和丙酸含量下降。微生物分析表明与CK组相比,M和ML组均提高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另外,添加剂处理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与CK相比,糖蜜处理组(M)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升,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相对丰度降低。综上,构树叶青贮添加糖蜜可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并改变青贮细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凋萎和添加乳酸菌对"大黑山"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对照(C)、凋萎(W)、乳酸菌(LAB)和凋萎与乳酸菌组合处理(W+LAB)4个处理组,青贮60 d后,取样测定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W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pH值显著增加(P<0.05)。LAB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值降低。W+LAB组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W和W+LAB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LAB和W+LAB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5),各组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无显著差异,W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LAB组和W+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差异。W+LAB组V-Score评分最高。因此,建议"大黑山"薏苡在凋萎的基础上添加乳酸菌可提高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小雪  王仕玉  郭凤根  罗富成 《草地学报》2022,30(10):2827-2833
为研究添加剂对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白藜、红藜、黑藜为材料,设对照(CK)、乳酸菌(植物乳杆菌,0.02 g·kg-1,LAB)、纤维素酶(绿色木酶,0.5 g·kg-1,CEL)处理,60 d后分析发酵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不同品种的藜麦秸秆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青贮饲料的粗蛋白、pH值、乳酸、乙酸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添加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粗蛋白、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H值(P<0.05);黑藜的粗蛋白、乳酸、乙酸显著高于白藜和红藜,白藜的pH值、氨态氮/总氮显著高于黑藜和红藜(P<0.05);LAB处理的白藜及CEL处理的黑藜相对饲喂价值较高,等级为3级,LAB处理的黑藜及CEL处理的3种秸秆粗饲料分级指数较高,等级为4级。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添加剂可以提高秸秆的青贮品质,其中CEL处理的红藜效果最佳,此结果为藜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添加剂对北方地区黑麦草(Loliumspp.)青贮品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试验以黑麦草为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添加植物乳杆菌(A1)、复合菌剂(乳酸菌+纤维素酶,A2)、商业菌剂(和美科盛乳酸菌标准品+糖蜜,A3)进行真空袋青贮,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价、发酵品质、化学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组青贮饲料茎叶结构完整,与对照相比,添加剂的加入均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pH值(P<0.05);A2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K,A1和A3组(P<0.05);A2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K,A1和A3组(P<0.05),V-Score评分等级为良好。综合感官评价、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分析,添加乳酸菌+纤维素酶对黑麦草的青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陶雅  李峰  孙启忠  柳茜  高润  徐春城 《草业学报》2018,27(8):118-129
旨在探讨小花棘豆与玉米按不同比例混贮对微生物特性及乳酸菌多样性影响,挖掘具有脱除苦马豆素活性的乳酸菌,为小花棘豆青贮饲料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小花棘豆和全株玉米为原料,按不同比例10:0(T1)、9:1(T2)、8:2(T3)7:3(T4)、6:4(T5)、5:5(T6)、4:6(T7)、0:10(T8)混合青贮,室温发酵60 d,检测青贮前、后微生物种类、数量变化,鉴定分离出的乳酸菌,并测定其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试验结果:1)原料中乳酸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青贮饲料各处理间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肠细菌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经过青贮发酵后肠细菌均未检测到;好氧细菌数量在原料和青贮饲料中均随着玉米比例的增加逐渐减少;酵母菌数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原料中的霉菌数量随着玉米混入比例增加逐渐增加,而青贮饲料中的霉菌数量均在检出线以下。2)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的原料中共分离得到乳酸菌菌株4株,经鉴定属于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hordniae、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和Lactococcus taiwanensis 3种;从青贮饲料中分离出乳酸菌菌株9株,经鉴定属于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Lactobacillus pentosu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 4种,当玉米混入比例升高时,原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增加,而青贮饲料中乳酸菌多样性有所下降。3)不同乳酸菌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均高于85%,其中菌株JD6E、JD4D、JD10D、JD2E和JD1F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高达100%。经过热处理后,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97.76%,而其他菌株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下降31.76%~100%,其中菌株JD6D和JD1E经过热处理后对苦马豆素的脱除率分别下降到2.17%和0。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与玉米混贮可以增加青贮原料中乳酸菌的数量及多样性,降低青贮饲料和原料中好氧细菌的数量,有助于提高青贮成功率;乳酸菌对苦马豆素具有良好的脱除效果,菌株JD10D和JD2E对苦马豆素的吸附脱除作用最强,而菌株JD6D和JD1E对苦马豆素的降解作用最强,均可用作小花棘豆青贮脱除苦马豆素的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氨基酸副产物(amino acid by-products,ABP)对全株红高粱和全株甜玉米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探讨ABP对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的作用机制。试验设无添加剂的对照组和添加2.0% ABP的试验组Ⅰ、2.0% ABP与饲用菌混合添加的试验组Ⅱ,分别进行红高粱和甜玉米的发酵试验,检测其发酵品质及消化率。结果表明:①试验组Ⅰ红高粱和甜玉米青贮pH降至3.90和3.28,感官评定均属于优质青贮饲料。②对于红高粱青贮,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物质(DM)含量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纤维成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乳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Ⅱ丁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对于甜玉米青贮,各试验组干物质和纤维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Ⅰ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试验组Ⅱ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而各试验组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养分消化率均低于对照组但高于未发酵原料,其中干物质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④SEM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ABP通过破坏红高粱表面蜡质层促进饲用菌的黏附,并降解其细胞壁纤维成分而改善了青贮发酵品质并提高消化率;但ABP对青贮甜玉米蜡质层及细胞壁纤维结构破坏作用不明显。综上,添加ABP可提高红高粱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养分消化率,但对甜玉米青贮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