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以早熟桃品种‘筑波84’ב早油118’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结果表明:F1代果实形状中,卵圆形对椭圆和圆形占遗传优势;F1代果实成熟期集中分布在80~90 d和100~110 d 2个区域,而分布在90~100 d的杂种单株较少,只占9.6%;F1代平均果重与父母本和亲中值相比,呈现偏小趋势;在F1代群体中,大部分桃果实风味趋向于甜或酸甜,其中甜风味占40.35%,遗传性强;F1代果肉颜色、有无绒毛及核的粘离等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试验结果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果实重量与果实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和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欧李果实品质的遗传规律并为欧李育种提供参考,研究选用欧李品系DS-1与99-02亲本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双亲及后代群体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并对其后代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正反交后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遗传传递力均高于100%,遗传稳定,表现为杂种优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传递力低于100%,表现为衰退变异。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20%,后代出现广泛分离,其他性状均低于20%。果形指数、可滴定酸含量受父本影响较大,其他指标均不受正、反交影响。 相似文献
3.
霞光油桃×NF油蟠桃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桃品种霞光和油蟠桃品系NF杂交组合为试材,分析了F1代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进一步证实了果形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蟠桃对圆桃为完全显性;果实成熟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45.9%的单株成熟期早于双亲.由于在有性过程中非加性效应的解体,果实大小低于双亲,但仍有9.4%的油蟠桃单株超过油蟠桃亲本.杂种后代果实风味呈现偏甜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低于双亲,超过双亲的油蟠桃单株仅占4.1%.果重与果形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成熟期、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pH值与风味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番茄正反交组合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排列,对38个番茄正反交杂交组合F1早熟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田间比较试验,并用DPSv7.05统计软件的配对t检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番茄正、反交组合间首花节位、开花至果实成熟时间的双尾检验概率值分别为0.716,0.907,每序花数、每序果数、单果重和产量的双尾检验概率值分别为0.390,0.087,0.942,0.090。【结论】番茄首花节位、开花到果实成熟时间等早熟性状,以及每序花数、每序果数、单果重和产量等产量性状的正反交组合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细胞质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油桃果实主要性状遗传倾向。[方法]以红芙蓉×中油桃5号F1群体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发育期、果肉颜色、风味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果肉颜色遗传符合1对等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白肉对黄肉为完全显性,证明两亲本均为杂合体;果实发育期属数量性状,后代出现较广泛的分离,5%的单株成熟期有超亲遗传现象;F1群体果实单果重均值低于双亲,但仍有10.5%的单株单果重超过了双亲;F1群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值虽低于双亲,也有高达16.1%的单株;F1代中果实具有倾向于甜风味的趋势。[结论]红芙蓉×中油桃5号组合后代出现了果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综合性状超越了亲本的优系,亲本红芙蓉和中油5号可作为油桃改良的种质。 相似文献
6.
7.
8.
通过分析黑麦属(Secale L.)植物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筛选具有优异农艺性状的种质资源,为麦类作物育种改良提供参考,以新疆杂草黑麦(S.cereale subsp.segetale)和栽培黑麦(S.secale L.)杂交F1代为材料,对群体356个单株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356个单株在14个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变异(7.16%~50.73%),单株产量、生物学产量和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50.73%、48.68%和44.77%。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对黑麦千粒质量性状影响最大的是单穗粒质量(r=0.534,P<0.01),直接通径系数为1.348,穗粒数对千粒质量有着制约的关系(r=-0.121,P<0.05),直接通径系数为-1.130。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4处将群体材料分成3大类群,其中第1类有着最多的每穗小穗数;第3类有最多有效穗数,并具备穗最长,穗质量最大,粒大、粒多和粒质量高等优异性状;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用作饲草和麦类遗传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10.
11.
为了探讨影响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开花习性的内在因素及机理,研究了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开花习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母枝长度和总芽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与叶芽量、4朵花芽量和4朵花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萌芽率、3朵花芽量和3朵花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2朵花芽量、总花芽量和2朵花量之间呈低度负相关,与总花量呈负相关。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以4.4~6.5 mm最好,其次以6.5~7.3 mm较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母枝长度、总芽量、叶芽量、萌芽率、2朵花芽量、3朵花芽量、4朵花芽量、总花芽量和总花量等指标的回归曲线都符合二次回归方程。建议可以通过培养优质枝梢来提高花的质量,通过调查樱桃结果母枝直径来预测各类花芽量和开花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以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新型照明光源—T5(28 W蓝光和红光)处理,日光灯为对照,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新型照明光源(蓝光、红光、蓝光∶红光=1∶2)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照明光源处理的组培苗各项形态指标与日光灯光照处理具有明显差异,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OD活性、MDA含量与日光灯光照处理差别不大。新型照明光源对中国樱桃叶片再生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枇杷正反交杂种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黄金块与解放钟正反交后代的果实为材料,研究分析杂种单株的果实性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果重、果形指数、种子数有趋小的遗传倾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加的遗传倾向;正交后代的果实可食率有增加的遗传倾向,而反交则相反。果重、果形指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种子数的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小。果色果肉的遗传以橙红与橙黄为主,黄白为非显性基因控制。杂种后代存在超亲子代,表现一定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乙烯利促进中国樱桃果实成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立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1):79-82
本试验探讨了乙烯利对中国樱桃果实成熟的促进作用,分析了乙烯利的喷施时期和施用浓度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具有显著促进中国樱桃果实成熟的作用。在果实正常成熟前10天左右喷施100-400mg/kg乙烯利,可促使果实提前3-5天成熟而不影响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6.
大白菜果胶甲酯酶基因BrPME1的克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克隆大白菜果胶甲酯酶基因,为进一步探讨果胶代谢在大白菜育性调控中的分子机制提供帮助。【方法】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大白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AB02’可育株(msms)和不育株(Msms)花蕾的基因表达谱,在可育株混合花蕾cDNA中扩增出1条特异条带TDF-24,通过RACE技术扩增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该基因编码大白菜果胶甲酯酶(EC 3.1.1.11),被命名为BrPME1(GenBank登录号:HM185497)。BrPME1全长cDNA序列为1 290 bp,编码1个包含36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BrPME1蛋白N末端1—23位为信号肽,成熟蛋白含有保守的果胶甲酯酶酶活结构域,而不含酶活抑制位点。预测BrPME1蛋白含有10个磷酸化位点、1个酰胺化位点和6个N端豆蔻酰基化位点。BrPME1在两用系不育株花蕾中表达量很低,在可育株的大花蕾以及成熟花药中高水平表达。【结论】BrPME1是一个受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抑制的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创制Ogura细胞质不育(Ogura CMS)的恢复系是利用Ogura CMS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基于已获得的BC2代育性恢复单株15Q23,继续用芥蓝进行回交,通过分析育性恢复基因Rfo的传递效率,及BC3代Rfo阳性株的遗传背景、育性表现、结实性和倍性,从而加速甘蓝类蔬菜Ogura CMS恢复材料的创制,获得甘蓝类蔬菜Ogura CMS恢复系。【方法】以BC2代育性较好的单株15Q23为父本,Ogura CMS芥蓝15Y102为母本进一步回交,利用Rfo特异分子标记对所有回交后代进行筛选,计算BC3代Rfo传递效率,并调查BC3代Rfo阳性单株的形态特征、育性恢复情况、结实性、倍性;选取遗传背景近于芥蓝、结实较好的重点单株继续回交获得BC4代,分析BC4代Rfo传递效率和阳性单株倍性。【结果】在开花的不同时期,单株15Q23花粉活力差异明显,以不同时期的花粉进行回交的结实性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平均结实率为0.07粒/授粉花蕾(7%)。利用Rfo特异标记对获得的BC3代单株进行苗期筛选,结果表明,Rfo可稳定传递,遗传背景分析结果表明,BC3代单株与芥蓝15Y102遗传相似系数在0.81—0.92,遗传背景比BC2代单株15Q23(0.73)更近于芥蓝,形态标记聚类结果与遗传背景标记聚类结果一致。形态观察发现,BC3单株形态特征都近于芥蓝,但生长势较亲本芥蓝更强;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多数BC3后代接近于四倍体。开花后观察34个BC3后代单株的育性,有Rfo标记的单株育性均得到恢复。但不同单株间花粉活力存在差异,单株16Q1-4、16Q1-7、16Q1-10在整个花期花粉活力一直在75%以上。利用亲本芥蓝对花粉活力较好的Rfo阳性单株(花粉活力50%)进行回交,以单株16Q1-4和单株16Q1-10当父本时结实性最好,结实率分别为15%和9%,显著高于BC2代阳性单株15Q23(7%,P0.05)。BC4代单株中Rfo可以稳定传递,Rfo传递效率接近33%;对以16Q1-4为父本回交获得的24株阳性株进行倍性检测,不同单株间倍性差异较大,其中3株的荧光峰值和亲本芥蓝相近,倍性近于芥蓝。【结论】利用芥蓝对种间杂交六倍体Rfo阳性株进行第3、第4代回交,Rfo可稳定传递,成功获得了遗传背景、形态特征近于亲本芥蓝,结实性较BC2代单株15Q23显著提升的BC3代Ogura CMS育性恢复材料16Q1-4和16Q1-1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