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根据乳房炎的临床表现,可把乳房炎分为临床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比较容易,如果乳房的大小、对称性及乳头的大小、形状或者颜色异常,触摸时奶牛疼痛、敏感或者乳房上有硬块,挤出的牛奶中有絮状物质或血块.都可快速诊断为是临床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5.
6.
奶牛乳房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炎症,主要为乳腺组织感染病原微生物所致,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约为一百五十多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约占整个奶牛乳房炎病例的90%以上。利用疫苗来控制传染性疾病是一种经典的预防手段。利用疫苗防治奶牛乳房炎有很多优点:首先,没有乳汁残留问题;其次,疫苗有助于降低乳腺感染的严重程度,控制亚临床型乳房炎;最后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1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在乳房炎致病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最为广泛,在乳腺组织防御系统中,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奶牛养殖模式中,普遍均是以养殖小区、规模养殖为主.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奶牛卧床、各种挤奶设备均得到广泛应用,为养殖场经济效率的提升带来了重要帮助.而根据目前的养殖现状来看,发现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依旧居高不下,对奶牛冲奶量、产奶质量均造成一定影响.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西医、中医均具有一定优势.因而,通过...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腺发生的一种炎症,该病从发现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已有多年的研究,但仍是危害奶牛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奶牛乳房炎是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奶牛在发生乳房炎后不仅会导致产奶量的急剧下降,还会导致牛奶的质量出现下降,给奶牛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奶牛乳房炎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供奶牛养殖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种类,同时比较青霉素、链霉素合并使用与沃瑞特单独使用在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以100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对从乳样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将上述患牛分为对照组(4头)、沃瑞特组(50头)、青链霉素组(46头)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37.0%、大肠杆菌为30.1%、克雷伯菌为 18.3%、链球菌为2.4%,其他菌为12.2%,占比例最高的是葡萄球菌;2种用药方案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青链霉素组治愈率为78.26%,沃瑞特治愈率为66.00%,青链霉素组治愈率显著高于沃瑞特组。 相似文献
12.
13.
为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本文针对奶牛乳房炎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预防进行研究。从乳房炎发病原因入手,总结疾病诱发因素主要为病原微生物、季节变化、环境条件和自身因素4 个,其类型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并提出不同类型乳房炎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综合预防方法。奶牛乳房炎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诊断、病原学检测法、乳汁细胞检测法、物理学检测法、化学检测法、乳汁导电性检测等,检测结果准确性较高,治疗方法包括西药疗法、中药疗法和其他疗法,均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根据当下奶牛乳房炎发生情况,提出改善饲养环境,强化饲养管理,加强挤奶规范,做好科学预防,减少应激反应,合理药物预防等多项综合预防措施。奶牛乳房炎为奶牛养殖常见病,在饲养期间,应确保诊断的及时性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采取对应治疗方法,并做好综合预防,从而为降低发病率、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推动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作为影响奶品质、降低产奶量的重要疾病,受环境、病原微生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病目前已经成为了制约奶牛养殖业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奶牛乳房炎的常见发病原因,并从奶牛临床乳房炎的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奶牛非临床乳房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从营养管理、环境卫生、挤奶操作、乳房保健和疫苗接种五个... 相似文献
15.
16.
17.
Naoki SUZUKI Sohei KANEKO Naoki ISOBE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22,84(3):325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causative pathogens in mastitic milk can be determined by Gram staining after the centrifugation of milk. Gram staining was performed using unconcentrated and concentrated milk cells. Using this method, we found that the background of microscopic image of unconcentrated milk cells was complex and bacteria were difficult to detect. In contra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smears in the concentrated milk cells was translucent, and bacterial and somatic cells were clearly visibl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Gram staining of concentrated milk cells were 84.4% and 86.0% and 50.0% and 94.5% for the detection of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ed method provides a simple and inexpensive means of determining mastitis-causing pathoge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奶牛乳房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近几年来有关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情况 ,综述了乳房炎对奶牛饲养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发病奶牛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乳汁性质的变化 ,以及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常用的方法。阐述了该病发病的原因和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在不同年龄的奶牛差异显著 ,同一奶牛的不同乳区也有一定差异 ;该病常见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季节、气温等因素对该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使易感奶牛发病。另外 ,乳房炎的发生还与管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文章还总结了针对该病的部分治疗措施 ,表明环丙沙星、转移因子以及中药如丹参等在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