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筛选抑制梨火疫菌(Erwinia amylovora)的药剂,为防控梨火疫病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采用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圈比较的方法,对30种抑菌制剂进行筛选。【结果】内吸性抑菌制剂1.8%辛菌胺醋酸盐,有机类抑菌制剂3%噻霉酮(ME)、3%噻霉酮(WP)和30%壬菌铜,植物源类型制剂80%乙蒜素以及微生物制剂荧光假单胞杆菌3 000,是室内试验对梨火疫菌抑菌效果较好的制剂。【结论】不同药剂之间、同一种药剂不同剂型之间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研究筛选得到的6种抑菌制剂可为梨火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药剂,选用5种不同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和14天,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57.64%和57.14%,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第2次施药后7天,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均有所提高,但仍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73.08%和72.88%;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分别为60.60%和60.35%;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3.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油菜种植区,选用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来防治油菜菌核病,三种药剂按1 000倍液稀释,施药量以药液充分湿润整株叶面不滴水为宜,喷施数量效果表明:一般初花期药量30 g对水30 kg,盛花期药量45g对水45 kg;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防效可达到87.5%,盛花期喷施1次,防效82.6%,喷施2次比喷施1次防效提高4.9%,增产率提高2.29%;最佳喷施时期,盛花期防治比初花期防治好。在高海拔、高密度区域也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盛花期喷施1次,能有效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叶霉病等真菌性病害。  相似文献   

4.
不同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种不同药剂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进行药效试验证明: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用75g或50%速 克灵75g兑水75kg在油菜盛花期施药一次,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80%多菌灵超微粉防治二次防效最佳。58%的甲霜灵和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不能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对路药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筛选用于桑葚菌核病防治的高效生物制剂,提高桑葚品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选用2×108 CFU/g泰诺木霉菌(WP)、3%中生菌素(WP)、47%春雷·王铜(WP)、3×108 CFU/g哈茨木霉菌(WP)、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5种生物制剂,每种生物制剂设3个浓度梯度,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谢花期分别用5种不同生物制剂不同稀释液喷施桑树。【结果】5种生物制剂对桑葚菌核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且同一生物制剂随着药液浓度增加,防效呈上升趋势。【结论】2×108 CFU/g泰诺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800倍液对桑葚菌核病防效是69.76%~84.02%,与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化学药剂腐霉利防效相当,因此可作为桑葚菌核病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新疆巴旦杏产区进行吐伦球坚蚧田间药效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为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若虫期开展不同药剂防治小区试验。【结果】植物源杀虫剂300倍液、600倍液和900倍液防效分别为94.8%、93.8%和93.4%。丙溴磷防效为89.9%,丙溴磷+一可佳防效为91.3%,噻杀扑防效为94%,噻杀扑+一可佳防效为94%,蚧绝防效为93.8%,蚧绝+一可佳防效为94%。使用40%蚧绝、20%噻杀朴和丙溴磷处理后的巴旦杏产量比不防治分别高出34.6%、34.4%和34%,挽回经济损失分别为95.1%、94.3%和92.7%。【结论】供试的几种药剂对吐伦球坚蚧若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到90%以上。各药剂处理比非防治田平均增产34.3%。  相似文献   

7.
田间防治向日葵菌核盘腐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不同化学杀菌剂和无公害药剂,对向日葵始花期、盛花期进行田间接种,调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混剂中甲托︰咪鲜胺(4︰6)配比效果最好,防效可达61.2%;单剂中防效较高的是40%菌核净WP,无公害药剂中6%低聚糖素、5%氨基寡糖素、液体地膜的防效较好。田间防治向日葵盘腐防治以初花期防治效果好于盛花期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8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防效和使用剂量,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感病品种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于五山丝苗处于分蘖期时选用广东地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优势强致病型代表菌株GDXc1608进行人工喷雾法接种,分别在接菌后48 h和第1次药后7 d采用喷雾法施药防治,调查第2次药后8种杀菌剂(20%噻唑锌SC、50%氯溴异氰尿酸SP、20%噻菌铜SC、20%叶枯唑WP、5%噻霉酮SC、1.2%辛菌胺醋酸盐AS、3%中生菌素AS和21.4%络铜·柠铜AS)在常规剂量下水稻的病情指数和植株反应,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及水稻安全性;选取表现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设置3个使用剂量梯度开展盆栽防治试验,筛选目标药剂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8种药剂中以20%噻唑锌SC的防效最好,在使用剂量为450.00 mL/ha时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为71.81%,其次是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分别为53.50%、52.00%和48.23%,但21.4%络铜·柠铜AS处理水稻植株出现轻微的药害症状;其他药剂防效均较差。药剂使用剂量盆栽筛选试验结果显示,4种药剂随用药量增加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效均逐渐提高,且各药剂不同剂量间防效均差异显著(P< 0.05),其中20%噻唑锌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77.00%以上;20%噻菌铜SC在使用剂量375.00~525.00 mL/ha时的防效均在62.00%以上;21.4%络铜·柠铜AS在使用剂量481.50 mL/ha时防效为51.83%,其他试验剂量下防效均较低;5%噻霉酮SC在使用剂量37.50和52.50 mL/ha时的防效分别为49.50%和53.15%,使用剂量为22.50 mL/ha时的防效较低。【结论】20%噻唑锌SC对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目前细菌性条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21.4%络铜·柠铜AS、20%噻菌铜SC和5%噻霉酮SC对细菌性条斑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可与20%噻唑锌SC交替或轮换使用,以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20%噻唑锌SC和20%噻菌铜SC推荐使用剂量均为375.00~525.00 mL/ha,21.4%络铜·柠铜AS和5%噻霉酮SC推荐使用剂量分别为481.50 mL/ha和37.50~52.50 mL/ha;应用21.4%络铜·柠铜AS防治时要严格控制浓度和注意喷施时间以避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9.
探讨20%噻菌铜悬浮剂对黄瓜长蔓、始花期细菌性角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第一次药后7 d,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600倍与对照药剂间的防效较接近,800倍防效稍差,4个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第一次施药7 d后施加第二次药物,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效极显著好于800倍和对照药剂,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高效环保的理想的药剂,为柑桔溃疡病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抑菌圈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果试验。【结果】对柑桔溃疡病菌的毒力最强的是"32%唑酮·乙蒜素乳油",EC50为0.9512μg/ml;其次是"2%春雷霉素水剂",EC50为22.1449μg/ml;而"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次之,EC50分别为446.2117μg/ml、2099.1205μg/ml和2302.8969μg/ml。田间药效试验"32%唑酮·乙蒜素乳油"、"2%春雷霉素水剂"防治效果最好,两种药剂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32%唑酮·乙蒜素乳油"与"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差异极显著;"46%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3%噻霉酮微乳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差"差异不显著。【结论】"唑酮·乙蒜素"和"春雷霉素"与其它药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防效达90%以上,在柑桔溃疡病可持续防治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花期温度变化对香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的影响及其与同化物积累的关系,确定花期温度变化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发育的影响机制。【方法】以库尔勒香梨为试验材料,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进行增温处理,测定在坐果始期、萼片离层形成期与萼片脱落期的果实同化物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梨果实脱萼率和坐果率。【结果】与对照相比,香梨不同花期增温处理均能降低脱萼率,盛花期增温处理的脱萼率差异极显著,降低了2.29倍;各处理组间坐果率差异均不显著。在坐果始期,盛花期增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显著增加,相比对照分别高1.86和2.79倍,但初花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萼片离层形成期未形成离层果实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离层形成果。在萼片脱落期,各处理宿萼果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与脱萼果。【结论】初花期增温处理对萼片脱落率和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没有显著影响;盛花期增温处理促进坐果始期果实同化物积累,进而抑制萼片的脱落。  相似文献   

12.
尚磊  高倩  李悦  陈红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1):3184-3191
【目的】明确蜂糖李幼果脱落规律及落果生理特性,为生产上保果调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蜂糖李生理落果期间正常果和脱落果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记录幼果脱落动态以及幼果和新梢的生长量。【结果】蜂糖李盛花后各时期正常果的单果重和果实直径均显著高于脱落果(P<0.05),正常果生长快速,脱落果生长缓慢;脱落果单果重积累速度慢,正常果直径的增长速度比落果快。蜂糖李整个落果期持续时间为花后14~70 d,分为快速落果期(花后14~28 d)和缓慢落果期(花后28~70 d),其中快速落果期为主要的落果发生时期,花后28 d为落果高峰,约82.73%幼果脱落。幼果在前期生长缓慢,花后42 d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新梢生长呈快—慢—快的趋势,新梢生长在花后21~28 d与落果率呈正相关。整个生理落果期,正常发育的幼果中积累的GA3、IAA和ZT含量整体高于脱落果,ABA含量低于脱落果。正常发育果实中促进生长型与抑制生长型激素的比值[IAA/ABA、GA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树上干杏开花坐果期3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内源激素对树上干杏开花、落花及坐果的调控机制,为树上干杏内源激素在花期调控,提高杏坐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0年生树上干杏植株为材料,分别于花期、坐果期,采集花芽、花朵或幼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其内源激素赤霉素(GA3)、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内源激素GA3含量194.12 ~511.17 pg/mL范围内,对花芽的发育起促进作用,幼果的发育需要较高水平的GA3;内源激素BR(125.8~153.65 ng/L)对花芽发育以及成花具有促进作用,坐果期初期较高含量的BR可能利于幼果的发育;低含量(72.71 ~105.12 μg/L)的ABA可能利于花芽萌动,激素间相关性分析显示ABA与BR含量、ABA与GA3含量、BR与GA3含量极显著相关。【结论】花芽膨大期初期GA3含量最低,盛花期末期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BR含量在露萼期和盛花期出现峰值,从盛花末期开始下降;花芽膨大期ABA含量处于低水平状态,之后总体为上升趋势,盛花末期ABA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高含量的ABA可能会促进杏花开放衰老,低水平的ABA可能利于幼果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阿克苏地区三个核桃品种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三个主栽核桃品种为材料,研究核桃生长发育特性,旨在为其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法、根窖法、叶面积仪观察其物候期,根系、枝叶和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结果]根系集中分布于土层深20~ 60 em的区域内,占能观察到根的65.6;,5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根系生长较快的时期;雌花的萌芽期在4月8~14日,雄花的萌芽期在4月14~18日;展叶期在4月13日左右,雌花花期在4月18日至5月2日,雄花花期在4月22日至5月1日;新梢生长相对较快的时期是在4月20日至5月11日,到6月8日停止生长;果实的发育呈典型的单“S”型生长曲线,果实生长较快的时期在5月上旬到6月下旬,此后生长明显减慢.[结论]根系集中分布于土层深20~60 cm的区域内,不同核桃品种的萌芽期、花期、新梢生长期存在着差异,花后果实发育阶段保持一致,呈单“S”型生长曲线.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发育特性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对前期产量性状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和决定系数,为加工番茄优良早熟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份加工番茄早熟突变体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回归及通径分析。【结果】株高、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和一二穗结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8.1%、12.1%、12.9%、13.9%、29.1%和22.7%,其可选择性较强,易于通过育种、栽培等方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对照组单果重与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92**;一二穗结果数与前期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2*;处理组单果重和一二穗结果数与前期产量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0**和0.958**;单果重越大、一二穗结果数越多、前期产量越高;现蕾期、始花期越早、开花至成熟天数越短,早熟性指数越高。单果重、一二穗结果数对前期产量的直接作用为正向,且相关系数为极显著正相关,在加工番茄早熟品种选育时,应结合单果重和一二穗果数2因素直接、间接作用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规律和养分积累量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为火龙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红火龙果谢花后8、16、24和32 d 4个不同生育期的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横纵径、干重等农艺性状和氮(N)、磷(P)、钾(K)、钙(Ca)、镁(Mg)等矿质养分积累量指标,探索大红火龙果果实的形成规律和矿质养分动态变化,并分析果皮与果肉矿质养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果实发育前期(谢花后前24 d)主要为干物质积累,生长高峰期在谢花后16~24 d,横纵径和含水量的增长率较大。果实发育后期(谢花后24~32 d)果皮干重减少,主要为果肉增重与转色。随着火龙果的生长发育,果肉中的矿质养分积累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果皮和整个果实中的矿质养分积累量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果实对N、K和Ca的需求量较大,果皮和果肉之间K、Ca、Mg、硫(S)、铁(Fe)、铜(Cu)、锌(Zn)和硼(B)8种元素相互之间分别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果皮锰(Mn)与果肉Mn和Cu元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果肉Zn和B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Mn与其他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整个生育期果皮矿质养分积累量排序为K>N>Ca=Mg>P>S>Fe>Mn>Zn>B>Cu,果肉矿质养分积累量排序为K>N>Mg>Ca>P>S>Fe>Mn>Zn>B>Cu,果实矿质养分积累量排序为K>N>Mg>Ca>P>S>Fe>Mn>Zn>B>Cu。【结论】大红火龙果生长发育前期(谢花后前24 d)主要为果实膨大,应加强N肥的施用和水分管理;发育后期(谢花后24~32 d)主要为果实转色,应注重K肥和Ca肥的施用,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补充Mg、B等微量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施用不同钙肥对柑桔裂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钙肥在柑桔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钙肥作对照,其余分别施用乙酸钙、硝酸钙、磷酸二氢钙、石灰)。乙酸钙、硝酸钙、磷酸二氢钙按等量钙设计采用叶面喷施;石灰采用土施,施用量为1.5 kg/株,均在柑桔果实膨大初期施用。在裂果高峰期调查裂果情况,果实成熟时测定各处理的果实产量,分析果实的品质。【结果】与不施钙相比,施用不同钙肥均能明显减少柑桔的裂果数量,提高单果重和果实产量, 增产效果从高到低依次是石灰>乙酸钙>磷酸二氢钙>硝酸钙,增产率分别为22.43%、18.75%、15.09%、13.24%,施用钙肥还可降低果实的酸度,果实的糖酸比提高125.0%~186.5%,同时可提高果实维生素C的含量和果皮钙的含量,降低贮藏期的烂果率。【结论】施用钙肥对柑桔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6a生核桃树与冬小麦间作巷道的光环境特性以及对比单间作核桃之间果实品质差异,为核桃与小麦的提升光合作用及品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使用LAI-2200C冠层分析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2种模式下核桃各时期叶面积指数以及冬小麦各时期的光合生理数据;对比分析间作园与单作园核桃果实品质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加工番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提高的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配比。【方法】以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设置9种试验处理,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不同配比对加工番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累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加工番茄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素利用率,100%等氮量时,70%缓释尿素+3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处理效果最好,80%等氮量时,60%缓释尿素+2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20%普通尿素果期追施效果最好,且80%等氮量更优于100%等氮量。【结论】采用80%等氮量时,60%缓释尿素+20%普通尿素花期追施+20%普通尿素果期追施效果最优,既可以增加加工番茄产量,又可实现氮素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对棉花生长发育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氟节胺和缩节胺用于棉花的整枝塑型对其株型的影响。【方法】 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施药相同,为缩节胺2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打顶期喷施缩节胺3 g/667 m2和5种不同浓度氟节胺,分析对棉花株型的影响。【结果】 氟节胺与缩节胺联合使用可抑制棉花株高、油条、上、中、下部果枝、节间距的生长,增加总果枝数、有效果枝数和各部位棉铃数。氟节胺浓度为40 、120 mL/667 m2时棉花株高、各部位的节间距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长量分别为24.22、1.02 、5.06 和5.39 cm。氟节胺浓度的增加或减少均会减弱对棉花株高和节间距的抑制效果。氟节胺浓度为60、180 mL/667 m2时油条和上、中部果枝生长抑制效果最强,增量分别为4.54、7和6.83 cm。【结论】 氟节胺与缩节胺在棉花盛蕾期和初花期,联合使用可以抑制棉花侧枝生长可达到对棉花塑型的效果,打顶期喷施可达到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