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刘静  孙周平  马艳  李芳  薛东东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426-2429,2446
以马铃薯品种Favorit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EBR(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对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EBR处理对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处理的初期,高浓度EBR处理对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和叶面积促进作用明显,而在处理的后期,中低浓度EBR处理效果明显;0.050和0.100 mg/L EBR处理对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的茎粗和匍匐茎数量促进作用明显;对于低氧胁迫下马铃薯光合作用和根系长度促进作用最明显的处理为0.050 mg/L EBR;不同浓度EBR处理对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的分枝数作用不明显.因此,对于促进低氧胁迫下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EBR最适浓度为0.050 mg/L.  相似文献   

2.
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以大豆东农47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增加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47苗期的弱紫外辐射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都增加,鼓粒前期的弱紫外辐射使百粒重增加最多;但开花到成熟期的强紫外辐射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负作用最大。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各处理均使东农47的百粒重增加;随干旱程度加剧,UV-B辐射均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递减,而百粒重的变化各异;UV-B辐射与水分胁迫产生的拮抗作用与其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以鼓粒速率作为大豆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盆栽试验,先以汾豆65和中作3088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设置干旱胁迫(短期)和正常灌水(对照)处理,测定大豆荚果厚度变化,并用新建的方法对7个大豆材料的鼓粒期耐旱性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遭遇短期干旱胁迫,处理期鼓粒速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滞,复水后出现快速鼓粒现象(补偿效应),但后续鼓粒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中作3088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优于汾豆65。在同等鉴定条件下,耐旱性较好的大豆材料表现为延迟萎蔫、胁迫期鼓粒速率较高、复水后鼓粒速率能较好恢复等特征。通过平均抗旱系数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鲁96150、邯豆5号和秦豆11号鼓粒期耐旱性较强,中黄35和秦豆8号鼓粒期耐旱性一般,而汾豆65和中黄30鼓粒期耐旱性较弱。综上所述,大豆受旱后以荚果厚度表示的鼓粒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大豆鼓粒期耐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摘花序、打顶对辽藁本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孕蕾期辽藁本为材料,研究了摘花序、打顶等处理对辽藁本生育性状特征及根部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孕蕾期摘花序后,辽藁本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和、茎充实度、叶面积指数等性状表现较好,根部产量高;打顶 后植株生殖生长旺盛,花序数增多,但结实率低,根部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形态生理指标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频发,为了明确大豆苗期低温胁迫对籽粒产量是否有影响,试验采用盆栽方法,在大豆V1 期将自然环境下生长的幼苗置于人工气候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分别为6℃,10℃和25℃(对照),处理48 h 后测定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然后将幼苗转移到盆栽盆中生长,成熟期测定大豆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幼苗期低温胁迫显著降低了不同大豆品种叶片鲜重、子叶鲜重、茎鲜重、根系鲜重及叶绿素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的形态及生理指标降低幅度要低于低温敏感型大豆品种‘黑农48’。苗期低温胁迫未显著降低耐低温大豆品种‘合农60’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但显著降低了低温敏感型大豆‘黑农48’的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及籽粒产量。研究得出结论为苗期大豆低温胁迫不利于大豆籽粒产量形成,显著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大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3个大豆品种冀豆12、浙春4号和天隆一号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NaCl(盐)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大豆幼苗植株生长的影响。种子萌发试验表明,高浓度盐处理显著抑制种子发芽,且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冀豆12表现相对较好。大豆2叶1心期,以100 mmol·L-1 NaCl浇施大豆幼苗1次,2 d后重复1次,并测定抗逆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干质量均有所降低;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不同品种各指标的升降幅度各不相同。综合种子萌发及苗期耐盐性,试验初步判断冀豆12比其他2个品种更耐盐。  相似文献   

7.
Soybean Dongnong 47 was subjected to the experiments of increasing UV-B radiation and water stress on soybean yield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0-seed weight grea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pod fil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weak UV-B radiation, seed number per plant as well as seed weight per plant and Dongnong47 yield also increased, while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ongnong47 during the blossom to mature period were negatively affect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nsive UV-B radiation. 100-seed weight of Dongnong47 all increased in the double factor treatments of UV-B radiation and water stress, with the drought intensified, seed number per plant, seed weight per plant and yield of Dongnong47 decreased, the change of 100-seed weight were various and the antagonistic action of UV-B radiation and water stress were related with their intensity.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菜用蚕豆产量和外观品质,对大粒菜用蚕豆进行摘心、疏枝、疏花和打顶等疏剪技术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大粒菜用蚕豆苗期摘心会减产6.56%,"疏枝 打顶"则可提高产量、改善青荚外观品质,产量比对照增10.66%,结合"摘心 疏枝 疏花 打顶"综合措施的应用,增产增收效果更显著,青荚产量提高33.67%,青荚成熟期集中,2粒以上荚(含2粒)比例增加,出口成品率增加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生长期喷施草甘膦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变化,阐明一定浓度的草甘膦对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并对转基因大豆田间实际除草过程中草甘膦喷施时间及浓度的合理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GTS-40-3-2,采用田间随机区组的设计方法,在大豆生长的V1-V5期茎叶喷施一定浓度梯度的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研究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并同期监测该浓度梯度草甘膦的实际除草效果。【结果】1.23-12.30 kg•ai•hm-2的草甘膦均能有效控制杂草,但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1.23-2.46 kg•ai•hm-2会抑制GTS-40-3-2主茎节和主茎复叶的生长及降低成熟期的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GTS-40-3-2的单株有效荚数和百粒重在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后保持对照水平,株高、结荚高和有效分枝数等产量相关性状在较低浓度草甘膦处理后还有一定增长。草甘膦对GTS-40-3-2生长繁育的影响因施药时间的不同存在差异,4.92-7.38 kg•ai•hm-2的草甘膦显著抑制V1和V2期大豆的生长和产量,但对V3-V5期大豆的产量构成没有明显影响;V3-V5期大豆茎叶生长的减缓发生在喷施一定浓度草甘膦后10-20 d,30 d后茎叶生长恢复至对照水平,但较高浓度(9.84-12.30 kg•ai•hm-2)的草甘膦仍会导致V4和V5期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产量的明显下降,V3期GTS-40-3-2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受喷施草甘膦的影响。【结论】1.23-2.46 kg•ai•hm-2的草甘膦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在转基因大豆生长的V1-V5期均能安全使用而不会造成大豆的生长抑制和减产。喷施草甘膦超过推荐剂量,一定程度上损伤大豆的结粒水平,但籽粒质量不受影响。草甘膦对不同时期转基因大豆生长繁育的影响程度为:V1、V2>V4、V5>V3,田间除草时选择V3期喷施草甘膦,从对转基因大豆生长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角度而言,相对最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豆产量取决于结荚的花数,而花荚脱落是大豆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在总结了品种选用不合理、播种期不适宜、连年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高温干旱、营养缺乏等大豆开花不结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旨在为大豆的高产丰收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云南省大豆杂交亲本的主要农艺性状是以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的变异较大;其次是底荚高、株高和主茎节数;生育期的变异最小。②通过聚类,将参试的105份材料分为5类,各类群性状之间的差异较明显,这有利于育种亲本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辣椒新品种黔椒3号的推广以及摘芯技术在辣椒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进行了黔辣3号现蕾期不同摘芯程度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摘芯后植株矮、茎较粗、侧枝多、单株挂果数多、成熟一致,生长期缩短。在现蕾期摘去2叶1~2芯的干椒产量为276.86kg/667m2,比对照(不摘芯)增产50.51%;千粒重最重,为6.72g。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转TaNHX2(小麦Na+/H+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大豆的盐害表型、光合作用强度以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考察,评估其生产应用潜力,以期获得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耐盐大豆新种质。【方法】以实验室前期获得并初步鉴定具有一定耐盐性的转TaNHX2大豆T4代株系为材料,在主茎第二片复叶完全展开时(V3期)进行草丁膦抗性、PCR和RT-PCR检测。选取阳性植株,在主茎第三片复叶完全展开时(V4期)进行NaCl胁迫处理,处理期间观察记录盐害表型;待植株长至初荚期(R3期)测定其光合作用参数;最后,分单株收获已生长至完熟期(R8期)的大豆植株,考察其株高、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其中,昌平春播试验点设置0、150和200 mmol·L-1 3个NaCl浓度,北圃场夏播试验点设置0和200 mmol·L-1 2个NaCl浓度,盐害表型观察以及光合作用参数测定只在北圃场试验点进行。【结果】分子鉴定表明外源TaNHX2在转基因后代中成功转录表达,遗传稳定。在无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与受体植株长势相当,叶片大小相似,光合作用强度相近。而在2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处理下,转基因与受体植株均出现矮化、叶片变小、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现象,但与受体植株相比,转基因大豆株系C12、C21和C19的矮化程度较低,叶片较大,光合作用相关参数数值较大,其中株系C12和C21与受体的净光合速率(Pn)差异具有显著性。另外,无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与受体品种自贡冬豆各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数值相近,而在昌平试验点设置的150和200 mmol·L-1 NaCl溶液胁迫下,转基因株系各农艺性状数值均高于受体对照,其中150 mmol·L-1 NaCl胁迫下,C12、C21和C19的单株粒重,C19的单株荚数与受体差异显著。2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时,株系C12、C21和C19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C12和C19的株高均与受体对照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北圃场试验点设置的2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株系C12、C21和C19的株高、C19的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与受体对照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盐胁迫条件下,与受体对照品种相比,转TaNHX2大豆株系C12、C21和C19盐害程度较低,能维持较强的光合作用和一定的产量,其中株系C19在2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均较佳,具有较大的育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施用氮肥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框栽的培养方法,设置同一氮肥水平,按不同生育时期施用,对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根瘤固氮酶活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减少基肥的施用可以降低对根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得固氮酶活性峰期后移,延缓后期大豆根系及根瘤的衰退,促进生长后期养分积累及干物质积累,促进成荚、鼓粒,产量比一次性施肥有所提高。鼓粒初期追施氮肥较一次性施用氮肥产量提高3.33%,在花期和鼓粒期追肥及荚期追肥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李建新  涂艳丽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9-11380
[目的]为预防大豆早期铬伤害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铬处理大豆种子,研究铬对大豆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随着Cr6+浓度从0增至5mg/L,发芽率从91.44%增至92.59%,发芽势从89.13%增至89.54%。Cr6+浓度从10mg/L增至160mg/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降至74.94%和73.64%。低浓度铬处理的大豆幼苗根长、芽长及生物量比对照有少许的增加。15mg/L的Cr6+抑制大豆幼苗的生长,且随着浓度的提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Cr6+浓度达到100mg/L时,根长与芽长分别为对照的28.61%、31.33%。Cr6+对大豆幼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结论]铬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个低浓度下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浓度10mg/L以下的铬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剪根对超高产玉米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玉米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剪根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生育时期内,剪根后,超高产玉米叶片SOD、POD、CA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延长,其保护酶活性逐渐升高,到吐丝期达到最高点,此后逐渐降低,剪2/5和3/5根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而叶片丙二醛的变化则呈现相反的变化.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土柱栽培条件下,研究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淹水胁迫下根系呼吸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及荚果产量的影响,为提高淹水胁迫下花生抗性及采用外源激素调控花生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山花108为试验材料,以全生育时期正常水分管理(CK)为对照,设置苗期(V3)、花针期(R3)、结荚期(R5)、饱果期(R7)4个淹水时期,于淹水10 d后喷施15 mg·L-1的6-苄基腺嘌呤(6-BA),共9个喷施组合处理,即全生育时期正常水分管理(CK)、苗期淹水(V3-W)、苗期淹水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V3-S)、花针期淹水(R3-W)、花针期淹水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R3-S)、结荚期淹水(R5-W)、结荚淹水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R5-S)、饱果期淹水(R7-W)、饱果期淹水后喷施外源细胞分裂素(R7-S)。处理后每隔5 d,取样测定根系无氧呼吸酶、有氧呼吸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根系干重及根长密度等指标。【结果】淹水显著降低了20—60 cm土层的根系干重及根长密度。淹水结束后,V3-W处理20—40 cm土层无根系。2018与2019生长季,R3-S处理20—60 cm土层根系干重及根长密度比R3-W处理平均提高5.15%和8.59%。淹水提高了根系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降低了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淹水结束后,V3-W处理ADH和LDH活性分别提高了12.49倍和18.99倍,而MDH活性降低了65.15%。与CK相比,2018与2019生长季V3-W、R3-W、R5-W、R7-W处理ABA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22.71%、15.81%、10.57%、5.64%,而喷施6-BA显著降低了R3时期ABA含量,较R3-W处理降低了7.60%。淹水降低了根系ZR含量,淹水结束后,2018与2019生长季V3-W、R3-W、R5-W、R7-W分别较CK平均降低了16.84%、15.61%、15.35%、8.51%;喷施6-BA增加了R3时期ZR含量,较R3-W处理增加了5.47%。淹水显著降低R5时期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2018年分别下降38.39%和30.43%;2019年分别下降31.60%和25.06%。R3时期在2018与2019生长季喷施6-BA后分别较R3-W处理增产5.38%、6.91%。【结论】淹水后喷施外源6-BA通过降低根源ABA含量,增加ZR含量,提高根系ADH、MDH活性,降低LDH活性,增强根系呼吸性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增加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增加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何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320-2322
[目的]考察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方法]对种植于陕西商洛香菊药源基地的2年生丹参样品,采用摘花序、打顶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丹参生长性状及根部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摘花序、打顶后的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多、根部产量高、有效成分积累量大,处理结果明显优于2种处理方法单独使用的效果。[结论]试验考察了摘花序、打顶对商洛丹参生长的影响,为商洛丹参的种质资源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豆GmbZIP16的抗旱功能验证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干旱条件下大豆的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大豆锌指蛋白GmbZIP16,对其进行功能验证,确定GmbZIP16参与大豆抵抗干旱的分子机理。【方法】大豆干旱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上调倍数较高的锌指蛋白GmbZIP16,以大豆cDNA为模板克隆获得GmbZIP16。并通过In-Fusion连接酶技术,构建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表达载体。通过液氮冷冻法将重组载体pCAMBIA1302- GmbZIP16和pCAMBIA3301-GmbZIP16分别转入农杆菌GV3101和大豆发根农杆菌K599的感受态细胞中,通过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以及大豆子叶节技术,产生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以及过表达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通过半定量RT-PCR和qRT-PCR分析,确定GmbZIP16在转基因拟南芥和大豆毛状根中能够超表达。分别将正常条件下生长2周龄的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植株转移至含有不同PEG浓度(6% PEG和8% PEG)的MS0培养基上继续培养7 d,观察转基因拟南芥和对照野生型拟南芥之间的生物量差异;利用qRT-PCR分析转基因拟南芥和野生型拟南芥植物体中胁迫相关的基因表达情况。将生长良好的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施加25% PEG处理1周后,分别采取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和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的叶片,用酶标仪测定植株的脯氨酸、丙二醛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正确的GmbZIP16序列,通过农杆菌转化技术得到2个稳定过表达的转GmbZIP16拟南芥株系。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鉴定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在干旱处理下的生物量(鲜重和根长)及存活率比野生型显著提高。在过表达GmbZIP16拟南芥植株中,一些与胁迫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要高于在野生型,如RD29B、DREB2A和P5CS。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植株在25% PEG处理1周后,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要显著高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而转GmbZIP16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显著低于转空载体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论】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大豆GmbZIP16提高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旱性。过表达GmbZIP16可以提高转基因大豆毛状根复合体对干旱的抗性。GmbZIP16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主要是通过影响与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形态建成、根腐病发生情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锐胜种衣剂Ⅰ可提高大豆苗期根、茎、叶、根瘤干重,增加株高,降低大豆后期茎干重,增加节间数、底荚高度、单株饱荚数和株粒数,对于提高产量效果佳,其次为适乐时种衣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