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水稻秧苗素质对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于1994年在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土培池中进行,对汕优63秧苗不同带蘖数和两个氨素水平进行不同叶龄期、成穗率和群体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有:带蘖壮秧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高、增加分蘖成穗数,有利于库源的协调,提高群体的质量,促进大穗的形成,从而提高单株质量,在足肥的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壮秧肥对水稻生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旱育秧采用壮秧肥处理,不仅有明显提高秧苗素质的作用,同时能增加作物抗病能力,还可以增加水稻单产一成左右,而且使用方便、省工、省力、节本。  相似文献   

5.
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节省水稳生产灌溉用水,开展水稻节水栽培研究,是当前保护水资源,扩大水稻生产的迫切要求。我国水资源总量2.8亿万方。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每年总用水量5600亿方,80%以上用于农业;黄淮海地区每年农用水500亿方。其中,300亿方用于地表蒸发和地下渗漏,而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40%。因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基本国策之一。水稻是高产稳产的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S-3307和PP333溶液浸种试验表明,这两种生长延缓剂对水稻秧苗都有明显的壮秧增蘖作用。其作用随浓度提高和浸种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用生长量苗高x单株分蘖数)来判断最适施用浓度,在本试验条件下,对照秧苗的生长量为42.1;用0.510-6S-3307浸种72h的秧苗生长量为53.6;用510-6PP333浸种72h的秧苗生长量为52.7。说明以上浸种浓度和时间为最佳处理。用S-3307和PP333浸种后,水稻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性能改善。秧苗叶片在0~2℃低温下,各处理电导度比对照小,说明细胞结构遭受破坏程度减轻,质膜仍具有一定的半透性,使外渗物质减少,表现出电导度增加不多。  相似文献   

7.
旱秧不同带蘖株对产量的影响谷启荣,李学勇,鞠俊生(江苏省宝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5800)选择杂交中籼稻汕优63肥床旱育秧的不同带蘖单株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秧龄为38天,移栽叶龄为7.4~7.7叶,大田小区面积6.67m2。设无蘖株每穴2株和4株……  相似文献   

8.
刘平 《种子科技》1999,(4):36-37
杂交水稻制种亲本足蘖壮秧,就是指父母本秧苗在三叶期出现分蘖;母本五叶一心时分蘖不少于2个;六叶一心时分蘖不少于3个;父本七叶一心时分蘖不少于5个,八叶一心时分蘖不少于7个;九叶一心时分蘖在9个以上。这种秧苗不仅有效成穗率高,而且穗层整齐,同时秧苗大维...  相似文献   

9.
水稻旱育秧施用壮秧剂具有简化育秧程序、培育矮壮秧、防治立枯病等功效 ,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的发展方向。为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制了一批新型壮秧 ,进行产业开发 ,以提高旱育稀植规范化水平 ,促进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 ,并于 2 0 0 0年在全省 5个县 (市 )进行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地点试验在遵义市农科所、余庆县、罗甸县、瓮安县和岑巩县等 5个县 (市 )实施。1 2 试验设计1 2 1 试验壮秧剂参试壮秧剂为 12个 ,即秧圣 1号、秧圣 2号、秧圣 3号、秧圣 4号、秧圣 5号、秧圣 6号、秧圣 7号、秧圣…  相似文献   

10.
等蘖稳定向栽培研究,明确使用穗肥和分蘖期喷施赤霉素,对提高水稻成穗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完善平塘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2 0 0 0年进行“壮秧剂”应用试验。1 材料及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K优 5号 ,水稻“壮秧剂”为牡丹江壮秧剂厂生产。1 .2 试验方法共设 4个处理 ,其具体是 :A、水稻“壮秧剂”1 0kg/1 5m2 ;B、水稻“壮秧剂” 1 2 5kg/ 1 5m2 ;C、水稻“壮秧剂”1 5kg/ 1 5m2 ;D、对照 (未施壮秧剂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试验 ,处理 4个 ,小区面积 1 3 33m2 ,重复 3次 ,株行距1 6 6 7cm× 2 0cm ,每小区栽 1 0 0 0穴 ,每穴栽基本苗 3~ 4株 ,区间走道 33cm ,处理间走道 33cm ,四周设保护行。1 .…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的合理使用肥料奠定基础。本试验以‘天隆优619’和‘盐丰47’两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共设置4个不同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处理,分别为CK(0 kg/hm2)、T1(15 kg/hm2)、T2(30 kg/hm2)和T3(45 kg/hm2),测定并分析水稻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后,水稻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619-T2和47-T2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9.15%和18.45%,与CK相比差异显著;光合速率与CK相比差异显著,619-T2和47-T2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分别提高8.40%、10.62%和9.84%、8.77%;在品质方面,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现增加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呈现降低趋势,蛋白质含量呈现增加的...  相似文献   

13.
14.
为研究AM菌根对水稻秧苗素质及其产量的影响,引进6种AM菌根真菌,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运用恒温培养室和大棚盆钵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时间越早,菌株间侵染率越高,AM最佳接种时间为播种期。G.etunicatum和G.mosseae两个菌株是理想的菌株。在播种期接种菌根真菌,对秧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秧苗的素质,主要是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为水稻增产提供了条件。从接种后6个处理对产量的影响效果来看,G.etunicatum和G.mosseae增产幅度最高,达到29.6%~35.4%。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水稻控蘖促根的化调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水稻的群体质量建立高产群体的目的就是要在足穗的基础上形成大穗,实现高产。然而穗数与大穗是一对矛盾。如何协调这对矛盾使之在足穗的基础上又使穗子尽可能大些,就成为水稻群体控制的难题,凌启鸿、苏祖芳等试验研究认为:在获得适宜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无效分率、提高分美成穗率,是协调穗数与大穗两者关系的有效途径。在适宜的穗数范围内,成穗率越高,每穗粒数,群体总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越高。使产量结构因素在高水平上达到协调统一,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为此,在大面积生产上通常采取:确定合理的基本苗;适当降低大田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东稻2号在不同播量条件下的秧苗素质,以及在盐碱地大田种植、人工插秧条件下不同播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影响显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秧苗素质下降,每盘播量50,80,100,120 g明显优于150 g与200 g,秧苗个体生长良好,素质较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锌、硼、镁等微量元素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掌握适宜的微量元素施用量,特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试验基地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肥料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量元素水溶肥较不施肥、常规施肥等处理增产效果明显。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水稻产量与空白对照、常规对照、清水对照处理差异极显著,常规对照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常规对照处理、清水对照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微量有机水溶肥料能够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因此,合理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ABT4号生根粉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贵萍 《耕作与栽培》1999,(2):33-34,64
ABT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ABT中心研制开发的一种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据报道,能提高酶的活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加速幼苗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逆性,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为此为探索我省水稻应用ABT生根粉的技术规范,我们进行了ABT生根粉液处理水稻种子试验,探索ABT生根粉浸种不同浓度和时间对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贵阳市、铜仁地区18个县(市)、镇试点。1.2试验品种水稻威优-63。1.3试验方法按“ABT”4号生根粉浓度相同为10×10…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水稻旱育秧,旱育两段与覆膜湿润育秧的秧苗素质及其生育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了早育秧和两段高产的原因及不利高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