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几年来,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油松纯林,加之综合治理差,致使丰宁县每年有近4万余亩林分被油松毛虫危害,成灾面积达2万余亩,有的林分5%的树木被其为害致死,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进行有效预测预报工作,以指导防治措施的落实,提高治虫的经济效益,1985年我们在丰宁县云雾山林场人工油松林内,对油松毛虫的携卵量进行了实际测算。采蛹的方法:分为受害轻的林分33%,中度受害林分33%,严重成灾林分33%。  相似文献   

2.
<正> 建国以来,由于大面积营造人工油松、落叶松等纯林,加之综合管理较差,致使丰宁县每年有近10万余亩林分被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为害,成灾面积达4万余亩。有的林分被其成片为害致死,生长量严重受到抑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为了进行有效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防治经济效益,1987年我们在云务山国营林场对落叶松毛虫雌蛹重量与携卵粒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灵丘县从1982年开始引用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虫试验,经过4年繁殖、释放防治,油松毛虫终于控制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这种有虫不成灾的良性循环持续了18a之久。赤眼蜂停止生产、释放后,近几年油松毛虫又开始大面积发生危害,20  相似文献   

4.
<正> 赤松毛虫、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在我省均有发生,以赤松毛虫为甚。每年成灾面积50余万亩,防治费用达百万余元,并影响木材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30多年来,松毛虫均为我省森林害虫防治重点,至今未能控制其成灾,其因何在?笔者认为,过去对待松毛虫,着眼于害,着手于杀,没有把它与种群、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又因防治对策不良,方法不当,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失去自控能力,反而使虫灾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5.
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与白僵病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围场县自1982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以来,收到了明显的防治效果。据调查,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当年平均僵虫率达80%以上的有2万余亩松林,至今未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单株平均有虫稳定地控制在5条左右,有虫但不成灾,造不成经济损失。主要是林分环境条件适宜。林间既有一定数量而造不成经济损失的松毛虫个体,又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僵虫、僵蛹、遇到湿度大的年份,白僵菌孢子萌发再侵染新的寄主,导致了白僵病的流行,这对抑制松毛虫种群数量的增长,持续控制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摸清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作用,我们于1989年对应用自僵菌防治松毛虫与白僵病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阜新县为害油松的有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对油松危害面积最高时达到92.4%。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树种单一、预测预报水平不高、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控不彻底以及管理措施不完善。自2000年以来,森防部门一改被动防御的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由过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改变为以无公害防治为主,重点采用毒绳防治、物理灯光诱杀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并通过加大预测预报力度,消灭虫源基地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松毛虫的成灾面积,实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松毛虫又名毛虫、火毛虫,古称松蚕,是松树林的天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松毛虫属全世界已知的有28种,其中发生面积大,经常成灾的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6种,尤以马尾松毛虫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马尾松、黑松、黄山松、湿地松、火炬松等。  相似文献   

8.
章古台地区松毛虫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和油松人工林内是一九六五年发现有两种松毛虫即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ibiricus Tschetv)和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 Butler)以前者为优势种,为作好予测予报,给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章古台地区松毛虫片断生活史进行了观察,现将有关部分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落叶松早期落叶病和落叶松毛虫均是为害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重要病虫害。目前在防治措施上前者主要使用五氯酚钠烟剂,后者主要应用赤眼蜂。我省防治落叶病的放烟时间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防治松毛虫放蜂时间为7月中旬至下旬,其间相差半个月左右。但是,五氯酚钠烟剂对赤眼蜂的毒杀力及残毒期,除省落叶松早期落叶病防治试验会战组于1975年在黄泥河林业局作过部分试验外,尚无资料报导。因此,为了互不影响防治效果长期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油松毛虫、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春季上树,由老龄到幼龄针叶逐次取食的规律,通过化蛹后,按不同为害程度摘取各标准树上的虫茧,并分别称重、计算,以所剩针叶的最高叶龄,来描述松毛虫的为害程度。从而分析了油松的不同为害程度对松毛虫蛹重的影响,揭示出食料的限制与松毛虫种群增长的关系,为害虫的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usTsai etliu)在北方分布较广,是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我所在学习外省经验研究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松毛虫的过程中,最近在本地区发现了油松毛虫多角体。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初步认为是油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通过用于室内和林地防治试验,证明对油松毛虫有较高的杀虫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微生物杀虫剂。一、病原体的发现1977年8月,我们用从建平县富山公社鱼山子林地捉的2龄左右的油松毛虫幼虫,分放在用松毛虫死虫水、棉铃虫病毒和洗衣粉水等14种不同材料处理的松枝上,在室内进行观察。8~20天后,各种处理的试虫几乎全部死亡。根据显微镜检查,在每种处理的死虫中都发现了多角体,其中最多的占89%,最少的也有33%。分析结果,与试验处理无关。随后,  相似文献   

12.
拟除虫菊酯类是一种新型化学农药。具有触杀速效、低毒、用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为探索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把松毛虫消灭在上树为害之前的目的。我们根据北方松毛虫冬季在树下越冬的习性,将国产与进口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制成药剂含量不同的毒笔,采取围绕树干涂毒环的方法,对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进行了上树前的阻杀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东辽县拥有落叶松人工林面积达70万亩,由于大面积人工纯林客观上为落叶松毛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发生繁衔的生活条件,所以,几乎每隔几年松毛虫便大量发生和为害一回。近几年由于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及预报工作的改善,人们在控制松毛虫的发生和发展上比较主动。因此,出现近十年没出现松毛虫成灾的局面。但是,根据“马尔可夫链”测预法的基本原理对本县林中松毛虫未来发生情况进行预测,我们看到近1—2年将大量发生落叶松毛虫的可能性很大。为采取主动的防预措施,现将预测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赤松毛虫(Dendrolimns specta-bilis Bufl) 是我省主要的森林害虫,有一些林区常猖獗成灾,造成严重危害。为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5—1986年在新泰市土门林场进行了灭幼脲3号胶悬剂防治赤松毛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利用Bt制剂防治落叶松毛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源林业局于1992~1994年间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superans)猖獗成灾。由于长期化学防治,不仅松毛虫的抗药性增大,而且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为此,我们于1993~1994年间用Bt制剂进行了防治试验。湖北农科院生物农药厂生产的Btkurstraki亚种血清型H3a3b防效较好,地面防治6~7龄松毛虫(100倍液)在日平均温度16.5℃时,死亡率在80%以上,南开大学生产的Btkanyae亚种血清型H4a4c防治落叶松毛虫3~4龄幼虫、稀释50倍液进行低溶量飞防效果可达75.2%。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枯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iparidis Bouche)为松毛虫幼虫期寄生蜂。分布范围较广,寄生率较高,在我省松毛虫发生区的赤松毛虫(Dendroljmus spectabilis Butler),油松毛虫(D.tabulaetormjs Ts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及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幼虫体上均见寄生。1976~1977年在丰宁县对12块松林调查,枯  相似文献   

17.
用25%灭幼脲可湿性粉剂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et Liu、赤松毛虫D.spectabilis Butler、落叶松毛虫D.superans(Butler)、大袋蛾Cryptothelea ariegata Snellen和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滦平县丁营飞播区1987--1990年油松毛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并对1999年丁营飞播区再次暴发油松毛虫灾害,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后对松毛虫种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松毛虫可持续控制,关键是对播区油松毛虫防治起始指标的准确确定,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达到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改善,松毛虫种群控制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简化繁蜂、放蜂技术,提高工效,去年我们在第二代马尾松毛虫卵期进行了不同积温一次放蜂试验,取得平均寄生率达87%的效  相似文献   

20.
对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Butler)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落叶松毛虫在长白山地区1年1世代,跨2个年度,幼虫共7龄。(2)该地区落叶松毛虫产卵量随雌蛹质量增加而增加,线性回归关系为:y=109.17 x-95.185,R2=0.855 2。且当蛹质量小于2.00 g时,其产卵量较少,但当蛹质量高于3.50 g时,落叶松毛虫产卵量大幅增加,一般在300粒以上。据此可对翌年落叶松毛虫种群密度进行估算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