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我来自河南省的农村,叫何云.因为家里穷,只念了三年书.还是因为家里穷,我丢下丈夫和两个女儿,跟别人来到了深圳.那是1998年6月份的事了.  相似文献   

2.
我的50年代     
一、从故乡到黄泛区农场 1933年,我出生在河南荥阳县一个贫穷农家。父亲身体不好,母亲是小脚。两个姐姐因为家里穷出门儿也早,家里缺劳力,那时农村的女孩子又不上学,父母把我当男孩子养,当男孩子用,我很小就下地劳动,这也使我从小就形成不论做什么都要强,不论到哪里都不怕的性格,10多岁就成了家里的主劳力。  相似文献   

3.
我叫乔旺年,今年55岁,是一位菜农,种菜已有15个春秋,家住山西省夏县裴介镇陈乔村.前年我在一位朋友家里看到了<农村百事通>,我翻了翻,发现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合农民口味,于是我也订了一份.  相似文献   

4.
我是瑞金市沙洲坝镇村民,近年来因善养兔子而闻名乡里,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 "兔子精 "。   我的致富道路是曲折的。 1992年我中学毕业后在家里摆弄几亩薄地,种来种去弄不到几个钱,成家立业后生活更是拮据。后来改行做泥水,谁知身体单薄,吃不消。怎么办 ?我苦苦思索着人生的道路。后来,我听说樟树市张家镇阮新根养兔发了财,于是前往拜师学艺。两个月后学成回来,在自家后院搭上兔舍,引进兔种,购买饲料,开始了养兔事业。   从此,我起早摸黑,精心呵护着兔子们。在养兔过程中,我善于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我开矿办厂欠了近万元债务.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和3个孩子的学费,我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妻子携带家里仅有的520元钱南下打工.  相似文献   

6.
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接近尾声,宿舍楼里一片欢腾,女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收拾起行李,把麻辣火锅底料、合川桃片、江津米花糖等重庆特产一股脑地塞进包里。而我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为了节约路费,第一次不能回家过年。然而,我却从这种伤感中发现了商机,我瞄准需要选购特产馈赠亲友的大一新  相似文献   

7.
故事1 一起宅基地纠纷的成功调处 1999年春季的一个雨天,我脚穿雨鞋,手撑雨伞,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安子坪村。该村村民老段与老李两家为宅基地正闹得不可开交,当事人老段请我去处理。在农村,村民只在下雨无法下地的情况下,才会呆在家里,我只能趁此时去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8.
1998年2月,我开矿办厂欠了近万元债务。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和3个孩子的学费,我一筹莫展。万般无奈之下,妻子携带家里仅有的520元钱南下打工。学校已经开学3天,我的3个孩子只有扶着门槛,望着别的同学去上学的份。奔波几天后,借款毫无着落,回到家里,看到可怜的孩子和冷冰冰的家,我流下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农村青年,因为有了《农村新技术》相伴,才使我这几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十年前,我初中毕业辍学,家里一贫如洗,父母体弱多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农村闯出一片新天地.于是借钱订了几份农业科技刊物(包括《农村新技术》).许多亲戚朋友都劝我出去打工,父母也不再支持我"瞎折腾".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两年前,市场上柴油十分紧张,邻村一个农民张某说他能买到,于是我就将3000元现金交给了他让他代买,可是张某不但柴油没有买到,至今连钱都赖着不还,我先后多次去他家里催要,他都不予理睬.有人对我说,不还钱就上门去拉他家的猪羊,卖他家的粮食来抵债.请问,我这样做行吗?  相似文献   

11.
从白手起家到现在的小康生活,家里的一切,都是父母通过勤劳的双手一砖一瓦挣起来的,在艰苦的奋斗岁月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里的换“车”历史。我和弟弟差两岁,大概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被称为“二八大杠”的老式自行车,之所以叫“二八大杠”,是因为它的车轮直径28英寸,车身有一根横梁。  相似文献   

12.
“我是伴随着六个中央‘一号文件’走过来的”,新疆兵团一四三团团劳模李国信这样感慨道。今年62岁的李国信扳着指头娓娓道来:“1982年,中央下发了第一个‘一号文件’,破天荒地搞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当时我40岁,家里一下子承包了50亩地,我和家人甩开膀子大干,当年就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两年前,市场上柴油十分紧张,邻村一个农民张某说他能买到,于是我就将3000元现金交给他让他代买,可是张某不但柴油没有买到,至今连钱都赖着不还,我先后多次去他家里催要,他都不予理睬.有人对我说,不还钱就上门去拉他家的猪羊,卖他家的粮食来抵债.请问,我这样做行吗?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刚结婚时,家里生活十分困难。随着一双儿女的相继问世,家里的日子更加拮据起来。不甘心贫困的我开始琢磨来钱道儿。看见别人从外地拉苹果挣钱,我也倒腾了一趟苹果,结果赔进去2000多元钱。后来,我又借款买车跑运输,由于客流少,最后一算账,还是做了个赔本买卖。两次经商失败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只有脚踏实地地干,靠勤劳致富才是正路。刚开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做起,去朋友那正巧看到了《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看完后使我收益很多,几年来我一直订阅了杂志。该刊文章内容比较新颖,所刊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亲戚家里看到了《农家科技》,高清晰度的印刷、独具匠心的版面设计、丰富多彩的栏目内容,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当天我就到邮局订了1份,从此,我便成了《农家科技》的忠实读者。在我看来,我认为贵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只需1份《农家科技》在手,读者便可以轻松地了解到有关养殖、种植、市场行情、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信息。这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两年前,市场上柴油供应紧张,邻村一个农民张某说他能买到,于是我就将3000元钱交给他让他代买,可是张某没有买到柴油,钱也赖着不还,我先后多次去他家里催要,他都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7.
许静 《百姓》2001,(11):35-37
东莞不相信眼泪 我出生在湖南的一个穷山沟,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里非常贫困.1993年,我高考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老师和同学都劝我复读,我也有这种打算.父亲知道了我的心思,哽咽着对我说:"闺女,爹无能,不能再送你回校复读了."我哭了,不知是为贫困的家庭还是为我自己.那年8月,我背起简单的行囊,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相似文献   

18.
我叫胡安国,是湖北宜城市璞河镇龙兴村七组农民,高中毕业后,我从1986年至1998年间靠开办家具厂及种责任田,每年纯收入达两万元,当时在全镇率先步入小康。可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春我不幸泊漆中毒并患上腰椎病。为了治病,在一年中将家里近10万元的积蓄全部花光,又向亲友借了5万多元,一年后病终于治好了,但只能干点轻活。这时已欠下几万元的债,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上学,我几乎失去了生活勇气。  相似文献   

19.
辛祥 《新农村》2009,(12):28-28
编辑同志: 我小的时候,父亲把我的户口落到了姑姑家。父亲嫌我是个女儿,又收养了伯父的儿子李华为养子,并书面保证死后所有财产都由李华继承。这样,李华就以儿子的名义登上了家里的户口本。可是,李华十分顽皮,父亲管教不了,就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将他送回了伯父家,算是断绝了收养关系。此后李华就一直居住在其亲生父亲家里,  相似文献   

20.
李德勇 《吉林农业》2003,(12):36-36
问:一天傍晚我刚出门,见一头驴在我家门前徘徊,我看这驴不是我们村里养的,出于好心,便把驴牵到家里和自己的驴拴在一起饲养.第二天我便跟村委会说了这事,商量寻找失主,并让到邻近村办事的人传话,让丢驴的人认领,在第五天晚上,这驴咬断僵绳跑了.第六天下午,失主黄某来我家认领,我告诉他驴跑了,他说要我赔,我说是驴自己跑的,我不能赔.没想到几天后黄某起诉到了法院要我赔偿,理由是我管理不善使他财产受损失,要求我承担赔偿责任.请问:我该不该陪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