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结合治疗耕牛黑斑病甘薯中毒毛承健(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畜牧站555104)耕牛黑斑病甘薯中毒多发生于冬春之季,尤其在甘薯出窖之时,一些生有黑斑病的甘薯弃于室外,牛多误食而致病。本病主要以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及间质性肺气肿,后期引起皮下气肿为特征。笔...  相似文献   

2.
黑斑病中毒是由于牛吃了腐烂或带有黑斑病的甘薯引起中毒的一种疾病. 1病因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霉菌,这种霉菌能够产生甘薯酮、甘薯宁等有毒的呋喃萜烯类物质和一些能够使肺脏发生间质、气肿的成分,即使经烘烤或蒸煮处理,也不能破坏或消除它.  相似文献   

3.
家畜采食黑斑病甘薯后所引起的以喘气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黑斑病甘薯中毒.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治中毒患牛62例(黄牛58例,水牛4例),治愈56例,治愈率90.3%.介绍如下:一、病因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是一种死体寄生的霉菌,常寄生于甘薯表层组织,使外皮干涸,呈现凹陷的黑褐色斑,并发特异臭气和苦味.这种苦味物质即本菌所产生的毒素-苦昧质(C_(15)H_(22)O_3).该毒素耐高温,煮沸20分钟不被破坏.当以感染此菌的甘薯、甘薯苗、薯干及其副产品如粉渣、粉浆等喂牛后,即可引起中毒.水牛较黄牛敏感,猪、羊也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继增强,对甘薯食品的研究开发日尽深入,特别是甘薯和许多其他原料结合生产的一些复合食品的生产发展较快,这些复合食品的营养比单一甘薯食品更丰富、口感佳、风味更独特,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下面就介绍两种甘薯复合脯的加工技术。一、甘薯胡萝卜复合脯1.工艺流程选料→清洗→上笼→打浆→调配→蒸煮→烘烤→包装→成品2.操作要点选料: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无机械损伤的新鲜甘薯与个头较大,无明显沟痕和分叉、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新鲜胡萝卜为原料。清洗:将甘薯与胡萝卜放入流动水槽内…  相似文献   

5.
甘薯贮存不当时,常感染甘薯黑斑病真菌,甘薯霉烂变质,产生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和羟甘薯宁等毒素,动物如果食用了这些霉烂的甘薯,即可发生中毒。黑斑病甘薯引起牛、羊中毒的比较常见,但黑斑病甘薯引起猪中毒的病例则很少见。笔者曾遇到猪因采食腐烂甘薯引起黑斑病甘薯中毒7例,并作了病因调查、临床观察、尸体剖解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6.
甘薯,又称红薯、白薯、地瓜.甘薯黑斑病最早报道于美国.甘薯因贮藏不当易发生黑斑病.病薯块含有毒物质,家畜采食后容易引起中毒,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失.福建省的甘薯产量较大,多数都用来喂猪,从收甘薯开始一直喂到冬春季.  相似文献   

7.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极易感染和积累病毒,致使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实践证明,因甘薯病毒病影响,减产25%左右,有的品种减产达50%以上.目前,尚无特效药剂防治甘薯病毒病,而通过甘薯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脱毒苗,则是防治甘薯病毒病的有效途径.招远市自1996年开展脱毒甘薯推广工作,已累计推广1万hm2,增收2 000多万元.推广同时,把覆膜栽培应用于脱毒甘薯生产,在辛庄镇寺口村开展的百亩脱毒甘薯覆膜栽培高产示范田,经专家实地验收,产量达到了5 155kg/667m2,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甘薯(又名红薯、山芋、地瓜),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霉菌,即甘薯黑斑病菌.此菌侵害于甘薯的虫害部分和表皮裂口上,甘薯受侵害后表皮干枯,凹陷,坚实,有圆形或不规则和暗黑色斑点,与周围界限明显.贮藏一定时间后,病变部表面密生刚毛,带甘臭、味苦、变黑干硬部分深约2毫米,有毒成分是一种翁家酮、甘薯酮和翁家醇,这些毒素能引起病牛肺水肿及呼吸困难甚至损害肾脏等.这些毒素抗温度力强,虽经高温处理亦不容易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正甘薯黑斑病真菌常寄生在甘薯表层,使病薯局部干硬,上有黄褐色或黑色斑块,味苦。牛吃黑斑病甘薯后,常发生中毒。本病多发生在10月至次年5月,尤以2~3月发生较多。黑斑病甘薯现已发现的毒素有甘薯酮、甘薯醇、甘薯宁、4-薯醇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耐高温,甘薯煮蒸烤和制酒发酵等处理,都不易破坏毒素。(一)诊断1.有吃黑斑病甘薯的病史。2.多突然发作,气喘(呼吸每分钟可达60~100次,为胸腹式),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停止,流涎,体温  相似文献   

10.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它侵害甘薯的块根,在甘薯的表面出现暗褐色或者黑色的斑点,内部变得干硬,味苦.牛羊误食以后,常常会引起急性肺水肿或间质性肺泡气肿的症状,也俗称为牛喘气病或者牛喷气病,在甘薯收获后的10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较多,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兽医工作32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牛黑斑病甘薯中毒76例,除3例因就诊过晚造成死亡外,其余73例均治愈,疗效达96.1%,现将治疗方法报告于后,供同行参考。1发病原因甘薯黑斑病菌侵害表皮受损的甘薯并产生毒素,这种毒素高温处理也不致丧失毒性,牛吃病甘薯后即可中毒。中毒  相似文献   

12.
<正> 黑斑病甘薯的病原是甘薯长喙壳菌和茄病镰刀菌,这些霉菌寄生在甘薯的虫害部位或表皮裂口处。甘薯受侵害后,表皮干枯凹陷、坚实,有圆形或不规则的黑绿色斑块,贮藏一定时间后,病变部位表面密生菌丝,产生毒素,味道变苦。牛采食一定量的黑斑病甘薯后可引起中毒。黑斑病甘薯毒素耐高温,经煮、蒸、烤等处理不能破坏毒素,所以用病变甘薯酿酒,用其下脚料酒糟、粉渣喂牛,仍可发生中毒。1 发病情况去年11月份,河北省唐县王某饲养的4头黄牛相继发病,并有1头死亡。遂请笔者诊疗。通过问诊,得知王某曾用黑斑病甘薯喂牛,结合剖检变化,诊断为黑斑病  相似文献   

13.
该病主要是牛采食患有黑斑病的甘薯所引发的一种中毒病,多发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  1 发病机理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是一种霉菌,侵害甘薯的表皮破口处,使该部干枯、凹陷,形成不规则的暗黑色斑,病薯味苦,有特异臭味.有毒成分主要是甘薯酮、翁家酮、翁家醇,这些毒素能溶于水且耐高温,高温不易破坏毒素,因此煮熟的病薯及病薯干、病薯糟渣、洗病薯的水及感染毒素的甘薯苗,牛采食后都能引起中毒.  相似文献   

14.
黑斑病甘薯中毒,是指家畜食入一定数量的黑斑病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羊和猪.本病多发生于秋冬季与春季. 1 发病情况 2004年11月16日,连江县某农户饲养的3头水牛发病,畜主前来求诊.11月15日畜主的3头水牛在一片甘薯收获后的园地上放牧了一上午,该片园地有几堆零星的腐烂甘薯被水牛误食.  相似文献   

15.
甘薯渣作为加工副产物,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且价格低廉,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甘薯渣的营养成分、饲料化应用状况、饲料化利用效果及其限制性,以及饲料化应用技术发展思考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甘薯渣的饲料化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Lour.)Burkill)又称甜薯、白薯等,为薯蓣科薯蓣属,在我国作为主要的优质农产品,其耕种区域与总产值均接近全球前列。甘薯加工提取淀粉后通常会剩余部分残渣类物质,即甘薯渣。据统计,我国每年约会产生466万t甘薯渣,一个年产3000 t的淀粉加工企业每年能产生4000 t湿薯渣(韩俊娟,2008),大部分被当作废料丢弃和堆积,而湿薯渣水分含量高达80%,容易腐败酸化,产生臭味。还有部分企业会将腐败后的薯渣随污水排放处理,但甘薯渣废水中氮、磷和H2S、NH3等气体含量较高,总氮和总磷高达69.0 mg/L和9.50 mg/L(Guo等,2015),化学需氧量达到25.0 g/L(Mishra等,2004),会造成巨大的环境负荷和污染。 [关键词] 甘薯渣|饲料化|限制性|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杨家华(四川省高县畜牧局645150)耕牛甘薯黑斑病中毒,是牛误食或人为饲喂患有黑斑病的甘薯而感染黑斑病病菌后引起发病。本病主要以呼吸系统机能障碍,如喘气等呼吸困难为特征。该病在我县多发生于冬春两季。1982年以来,笔...  相似文献   

17.
甘薯秧、花生秧的营养特点及其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近年来甘薯秧、花生秧在奶业中的应用研究,分别从甘薯秧、花生秧的营养特点、营养成分以及作为粗饲料在奶业中的应用现状加以论述,有利于促进甘薯秧、花生秧的饲料化利用,促进奶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22日,开化县池淮镇某养殖户陆某饲养的1头水牛,因为放牧散养,采食了邻居甘薯窖旁黑斑病等霉烂甘薯,第2d出现精神沉郁,肌肉震颤,食欲减少等症状。2009年12月7日,开化县池淮镇石门村某养殖户汪某给1头耕牛饲喂甘薯,第2d开始发病,表现呼吸困难,食欲不佳,精神沉郁等症状,畜主请求诊治,本人诊断为牛甘薯黑斑病中毒,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均治愈。  相似文献   

19.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鲜食甘薯的产地条件、生产技术及技术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春、夏鲜食甘薯的生产。2.产地条件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2002的规定,选择土层较厚、排灌良好的沙壤土种植鲜食甘薯。3.生产技术3.1选择良种选用高产、抗病、耐贮藏的优质鲜食型甘薯品种,从异地调种时要经过当地病虫害检疫部门检查,防止外地病虫害的入侵。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  相似文献   

20.
前言我国南北各省所产甘薯藤数量很高,在解决各类家畜饲料问题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收贮条件之差异,对其质量的影响很大;过去农民多用干藏,近年来由于青贮技术的普及,所以甘薯藤青贮的应用亦逐渐增加。为了明确甘薯藤中所含营养成分,在不同条件下变化的情况,和利用青贮法以保存营养成分的效果,1956年以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营养成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