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截至2006年底,全市通过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治理开发"四荒"面积达386.6 km2,占"四荒"总面积的12.4%。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环境呈现好转趋势,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四荒"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四荒"治理开发的主要措施是封山育林、开发生态旅游区、建设高效益的生态农庄等,通过"四荒"地的合理有效开发,调动了全社会投资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介绍了包头市"四荒"治理开发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2.
乡宁县国土总面积2 029 km2,煤炭赋存面积1 600 km2,占78.8%;水土流失面积1 473 km2,占72.6%。既是煤炭资源大县,又是水土保持重点县。现有"四荒"地7.56万hm2,占国土总面积37.8%,不仅面积大,而且水土流失严重,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为了进一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实施意见》,在政策引导和典型带动下,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各大企业投资治理"四荒"的热情,开创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水土保持工作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新修梯田2.26万hm~2,配套农田道路1 700多km,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 566 hm~2、封禁治理面积6 533 hm~2,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7 km~2,使全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累计达到2 484 km~2,治理程度达到75.1%。"十三五"期间,安定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治理目标,立足"三注重、四突出",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加强了治理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山丘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总结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中的主要经验、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安定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660 km~2,建成各类淤地坝工程160座,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0.45%,土壤侵蚀量减少59%。安定区紧紧围绕“致力乡村振兴、强化转型升级、建设美丽安定”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水保立区”战略,全面落实历史赋予的时代任务,科学指导安定区水土保持“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珠江上游南北盘江石灰岩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工程经过3年的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显著: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9.2%,580 km2的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整治;建成了高标准综合配套的坡改梯工程7 123 hm2,新增保护耕地面积27 370 hm2,增加灌溉面积13 364 hm2,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粮食总产量比治理前增加6.1%;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13.16亿元提高到17.67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 076元上升到1 36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治理前的13.74万人减少到10.02万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社会进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抓好"珠治"工程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2015,(1):23-24
内乡县属丹江口水源区核心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5%,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自2012年实施"丹治"二期项目以来,内乡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理念统揽项目大局,坚持走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路子,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发展667 hm2以上茶叶基地2个,带动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 000多hm2,茶产业带初步形成,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为内乡生态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法有:准确定位,做产业水保;严格程序,做精品工程;招大引强,精细化管理;转变职能,全方位服务等。  相似文献   

8.
白棱河小流域位于黑龙江省八五一〇农场东部,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861.56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16%。根据分析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和成因及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水土流失治理5项原则,4种治理措施,强调治理措施优化组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预防保护与治理开发相协调,定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促使当地农业生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南阳市“长治”工程建设成绩斐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南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全国生态示范市为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建管体制,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13.6%提高到28%,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4 100 t/(km2.a)下降至1 100 t/(km2.a),年增拦蓄径流量646.8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总量120万t;坡耕地改梯田后粮食产量平均增加1 125 kg/hm2,加上经果林收入,项目区群众经济收入显著提高;"长治"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区各县多次受到水利部、财政部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告了广西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广西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成果基础上,划定了4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及5个自治区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要求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要采取保护管理、局部治理、生态补偿及能源替代等措施,保护林草植被,强化生产建设活  相似文献   

11.
五华县经过20年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51.47 km2,其中造林31 650 hm2,种草5 880hm2;治理崩岗19 556处;实施生态修复94 930 hm2。综合治理使全县生态环境大改善:植被覆盖度由治理前的35.6%提高到78%,区域小气候明显改善,林草地0~40 cm土层平均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含量分别比裸露地提高179%、46%、92%和25%,调节了洪水,年输沙模数由4 470 t/km2下降到990 t/km2,治理区河床下降了0.36~1.68 m,洪涝灾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2.
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期为 3a(1994— 1996年 ) ,总投资 2 .62× 10 6元 ,已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 .5 1km2 。治理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91% ,土地利用率由 32 %提高到 91% ,植被覆盖度由 2 2 .9%提高到 82 .5 % ,土地生产力由 175 0元 /hm2 增加到 375 0元 /hm2 ,人均收入由 680元增加到 1710元 ,已显示出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高平市位于国家太行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07 km2,其中轻度侵蚀124.63 km2,中度侵蚀643.16 km2,强烈侵蚀39.21 km2。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集中治理,先后治理小流域9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8.35 km2,治理度达到54.32%。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新路子。分析了传统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源河小流域地处长汀县南部的河田镇,流域内有8个行政村,流域总面积47.44km2,水土流失面积3.70km2。经过2011~2013年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以水资源保护为中心,以生产发展、生态清洁为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环境洁净、生态护岸"来布局建设,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7.09hm2,治理度达到89.9%,林草覆盖度由45%增加到70%,土壤侵蚀模数由3 650t/km2·a下降为1 000t/km2·a。本文介绍了刘源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三河两滩”植被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在“三河两滩”生态综合治理中,根据工程区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荒滩治理区植被成活率达到95%,古河道废弃砂石场治理区植被成活率大于92%,沙地桑成活率大于98%,收到了春花、夏荫、秋色、冬绿的生态景观效果,形成了永定河流域集多功能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旅游观光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康庄地区以风沙治理、富民工程与环境美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园林景观型防沙治沙模式和南口地区近自然景观生态型防沙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临洮县在坚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同时,挑选地理位置优越、生态区位重要、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实施了精品小流域建设,截至2017年底,已经建成的花麻沟、崆峒湾、白家湾等11条精品小流域和大碧河、峡口两个项目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1 302.47 hm2,取得了治理区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显著成效。针对临洮县精品小流域建设中存在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规划设计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做好项目储备,多渠道筹集资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农庄建设、旅游业发展,按照"全面规划、科学设计、动态监测、精心施工、客观评价"一体化模式进行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陇南地区自 1989年实施“长治”工程以来 ,国家和地方先后投入资金 1 5亿元 ,对全区 3 68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 ,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0 2 9 3km2 。已竣工的重点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60 %~ 80 % ,土壤侵蚀量减少 60 %以上。全区新增林地 3 0万hm2 、草地 8 67万hm2 ,林草覆盖率提高 3 0 %~ 40 % ;人均产粮 3 3 0kg ,比治理前增长 40 % ;2 0 0 1年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净增 70 0余元 ,农村贫困面由治理前的 66%下降到 14 8%。介绍了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黄河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黄河流域共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9万多km2,治理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年均减少入黄泥沙3.5亿~4.5亿t,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是:拦截粗泥沙第一道防线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重点工程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创了以大江大河重点一级支流为单元进行泥沙监测的先河;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取得突破,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兴山县实施“长治”工程建设14年来,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08.08km2,使全县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8.8%上升到83.7%,治理区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700~2400元,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优良水质的特殊历史使命出发,丹江口市提出了"构建生态、绿色、健康丹江口"的战略举措,科学谋划、集中社会力量,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几年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7.96 km2,实现了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减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居环境优美的多重建设目标,项目区山绿、水清、村美、人富,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