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Micaps提供的常规探测资料,对1522号台风"彩虹"造成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林市大范围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带稳定而强大的前提下,季风云带和热带辐合带卷入以及冷空气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台风的偏心结构是导致降雨主要集中在路径东北侧的主要原因。整个降雨时段可分为10月4日8:00至10月5日8:00、5日8:00至6日12:00 2个阶段,5日上午台风出现空心结构,降雨量减少。这2个降雨时段成因区别于冷空气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及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14年9月16日8:00~19日8:00受15号台风"海鸥"影响发生在贵州省西部和南部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条件下,受500 h Pa长波冷槽和强盛的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影响,阻挡台风北上,台风路径偏西,长波冷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侵入台风低压,加大辐合上升运动。冷空气的侵入使整层结构变为"上暖下冷"的结构,贵州省高、低空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这次降雨过程的形成。西南地区特殊的西高东低的地形对暴雨的强度以及落区等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旭东  赵娟 《北京农业》2013,(21):153-15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雨量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2012年7月30日8:00-7月31日8:00发生在山西晋城陵川县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现这次过程是500.0hPa西风槽前部西南暖湿气流相与东北冷涡后部的下滑的冷空气互作用,700.0hPa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中尺度的对流云团低空辐合,台风的北上使得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加大是造成此次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通过物理量场分析还发现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及其散度场等物理量对暴雨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可为暴雨的发生、发展以及落区、时段预报提供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沈阳地区1994年6-8月的降水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4次灾害性暴雨是由台风,高空切变线和冷锋区所造成的,从分析其降水的物理过程,天气过程发展演变,根据不同的降水过程及其原因将几次暴雨归纳为3种类型:台风暴雨,切变线暴雨和冷锋锋区暴雨。对各种暴雨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今后预报暴雨天气了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资料和swan雷达资料等,对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8月3-4日锦州地区区域性暴雨受台风“达维”、副热带高压、高空槽3种天气系统共同影响。良好的水汽条件是此次台风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低空急流作为纽带,输送大量水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锦州暴雨产生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以及若干物理量等对2005年7月22日郑州地区受"海棠"台风倒槽和西风槽的共同影响,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环流形势特征、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台风暴雨天气出现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记录,对2007年8月16日8:00至8月18日8:00新泰地区的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其丰富的回波分析,在其探测汛期暴雨的过程中,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暴雨的落区,为做出更准确的预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卫星、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22年7月21日8:00至22日8:00甘南州出现的局地短时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在此次暴雨过程中,甘南州处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潮湿不稳定环境中,副热带高压24 h内东退南压,冷空气迅速自青海东部至甘肃河西北部东移南下,冷暖空气在甘南州上空交绥,使甘南局部地区出现短时暴雨天气。针对本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预报重点是副高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下滑冷空气强度及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9.
暴雨是宁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2002年6月8日,宁夏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贺兰山沿山一带及韦州达到了大暴雨,暴雨过程达到历史同期极值.2006年7月14日,宁夏中北部地区又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银川、惠农两站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同期极值.就2次极值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实况分析及常用物理量参数进行对比.对发生在宁夏的2次极值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500 hPa冷槽、700 hPa高原低涡等,并对宁夏暴雨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天气系统如:地面锢囚锋、台风位置及强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天气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对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中尺度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10月秋季台风"彩虹"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西侧存在东南气流,推动强台风"彩虹"朝西北方移动;低空急流为强降水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和巨大的不稳定能量,推动强降水天气出现;3日20:00至5日20:00 500~1 000 h Pa的相对湿度>80%,而850~925 h Pa的比湿数值仍为14~18 g/kg,有较好的水汽条件;暴雨区处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中心,中低层垂直上升运动强烈,是暴雨增幅的直接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