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君然 《林业科学》1992,28(3):282-286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吉良龙夫(1953)发现草本植物的密度与生长存在明显的数量关系。林学家们以林木为对象进行了研究。安藤贵、尹泰龙等做了进一步推导,编制了林分密度控制图。由于密度控制图编制简便、应用广泛,因此,广泛编制几乎包括我国所有主要用材树种,并对数学模型及编制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且繁杂。我们认为,这些编制方法正确性及准确程度,除决定于数学模型是否正确反映树种生  相似文献   

2.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个特定的环境里生长迅速,长势良好。为了提高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它的生长优势,本文根据林木生长规律和密度效应法则,重点介绍了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杉木人工林标准地为材料,以M=aHt~b·N~c、M=aD~b·N~c式为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数学模型。经验证,此式及其参数较充分、准确地反映了林分密度与蓄积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因此,求解出即可直接绘制。此法省去了以单因子选择树种以及树种不同地区、不同生长状况数学模型之困苦,不需修匀;精度高,较为简捷。林分最大密度线,应用林分密度与平均直径的规律,以大样本饱和或接近饱和密度标地为材料,用N=aD~b式求出参数;将b值代入各标地,求出最大am值。用am、b值解出各径级最大株数,并代入等直径线数学模型,得各径级最大蓄积,联结各最大蓄积点即成林分最大密度线。经验证,此方法及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4.
5.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本文分别用累积分布曲线、正态分布等方法拟合不同标准地人工、天然兴安落叶松林分直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直径分布,其近似遵从于正态分布的合格率为43%;天然林林分直径分布,其近似遵从于正态分布的合格率为45%.兴安落叶松相对累积株数百分数,用线性方程、对数方程、倒数方程、二次方程、三次方程进行拟合,其结果是无论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是三次方程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2008年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利用各森林类型生物量-蓄积量的线性模型计算乔木层碳储量,利用生物量扩展法计算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乔木层总固碳量为348.89TgC,乔木层碳密度为43.43t/hm2,林下植物固碳量为68.03TgC,林地固碳量为434.02TgC。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碳储量占林区总碳储量的86.10%。不同龄组碳密度高低排序是: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幼龄林、中龄林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39.66%。林木固定CO21 279.26 Tg,释放O2930.37Tg,林木固碳价值为4 186.68亿元,释放O2的价值为9 303.7亿元。  相似文献   

7.
合理经营密度的确定应以能够保证林木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光照、温度和养份的合理需要为原则。根据调查观测认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合理经营密度以郁闭度0.6~0.7为宜。  相似文献   

8.
福建柏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福建省福建柏人工栽培区和自然分布区的387块标准地资料,运用最大密度法则和江希钿提出的密度效应模型,绘制出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构成的林分密度控制图,结果表明图式模型具有使用简便、直观等优点,可在林分密度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东部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落叶松生长发育。日本落叶松在辽宁省占人工林总面积15%,蓄积量占20.9%。为提高经营水平,掌握林木生长与林分密度之间数量关系,在吸收国内外编制密度控制图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编制了日本落叶松林分密度控制图,以期达到科学营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通过对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的研究,编制了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图.此图的研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塞罕坝樟子松人工林经营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地樟子松天然林林分密度控制图是依据林分密度效应理论编制的 ,它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密度管理线、最大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等五组曲线组成。该图的单位面积、蓄积量估计值平均检验精度为 88.4% ,能满足生产实践中的估测需要。它能广泛应用于林分定量抚育间伐、生长收获预估、森林资源清查、造林设计、森林类型划分等许多方面 ,是集约化经营森林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闽东柳杉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小梅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3):75-77,83
利用闽东地区的柳杉人工林标准地材料研制林分密度控制图 ,经检验精度满足要求。文中还提出一个新的密度效应模型及估计最大密度线参数的方法 ,在生产上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按林分测树因子中的(?)u、(?)、V与立木密度N相互关系建立模式进行编制。它是以数图的形式来表达林分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文中介绍了蓝桉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过程及应用示例。它可用于定量间伐、产量预估、资源清查和造林设计,是一种森林经营图,是集约经营的重要工具,具有直观、简明和应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兴安岭地区盘古林场2011及2012年天然落叶松林实测碳储量数据,分析林木各器官(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及全树的碳密度与海拔、郁闭度、坡位及林分密度的关系。基于空间克里格插值原理,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分别绘制该地区各器官及全树的碳密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天然落叶松林各器官及全树的碳密度与海拔、郁闭度和坡位都有密切的关系。各器官及全树均在633~683m的海拔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在0.4~0.5的郁闭度范围内达到最大值;不同坡位上各器官及全树碳密度按下坡、山谷、平地、上坡的顺序而逐渐降低;在林分密度为3022~3521株/hm2的范围内,各器官及总量的碳密度达到最大值。利用空间克里格插值能够很好的进行空间林木各器官碳密度分布的估算,树干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5.99~46.33 t/hm2,树枝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0.31~2..92 t/hm2,树叶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0.27~0.78 t/hm2,树根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2.25~20.39 t/hm2,全树的碳密度变化范围为6.43~60.40 t/hm2。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不同器官的碳密度变化范围是不同的,而且其变化规律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因此,应该分器官研究其碳密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南为依据,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生物量数据,计算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计量参数,结果表明:1)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BCEF)平均值为0.92t/m3,生物量扩展因子(BEF)平均值为1.39;根茎比(R)平均值为0.14;木材基本密度(WD)平均值为0.61t/m3;2)回归分析发现:BCEF,BEF,WD均与林龄(A)、平均胸径(DBH)呈负相关,均与林分密度(D)无明显相关,R与A,DBH,D均无显著相关性;3)IPCC指南缺省值与碳计量参数实测值估算生物量结果差异显著,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校正IPCC法中碳计量参数,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林分密度控制图是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密度与各测树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通过二次回归法与Marquardt迭代法求解模型参数的比较,对五个等上层高线及三个等胸径模型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等上层高线以1/M=b_1H~(b_2) b_3H~(b_4)/N与M=b_1H~(b_2)N-b_3H~(b_4)N~2加权得到的组合模型为最优,等胸径线以与蓄积有关的模型M=b_1D~(b_2)N~(b_3)D~(b_4)为最佳。此外,通过对最大密度表的导算,编制了最大密度线并增加了一组等密度指数线。最后建议采用系数加权法提高蓄积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9.
《林业资源管理》2015,(1):49-53
以吉林省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近30年间10余次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和71株树干解析等数据,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落叶松水源涵养量密度控制图编制方法与技术,运用SPSS软件,分立地条件拟合落叶松水源涵养量生长模型及其参数,编制密度控制图,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