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接种根瘤菌与加施化合态氮肥对花生增产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明德南  钱红  李乃勉 《土壤》1990,22(3):153-154
花生接种根瘤菌是提高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对花生接种根瘤菌的适宜用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缺钼酸性紫色土为供试土壤做盆栽试验,选用celB标记的三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celB3-5、celB3-7、celB4-5接种天府9号花生。通过标记根瘤菌形成的根瘤能与检测试剂产生颜色反应的特征,检测施钼及施不同浓度的钼对花生-根瘤菌有效性和竞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钼酸性紫色土上单施钼、单接种、接种配合施钼均能促进花生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效应和竞争结瘤能力,但接种配合施钼的效果最好,单接种的效果次之,单施钼的效果差。单施钼时,0.4%的钼酸铵拌种效果好,接种根瘤菌时,0.2%的效果好。供试菌株中celB4-5的有效性和竞争性最强,celB3-7次之,celB3-5差。  相似文献   

4.
花生根瘤菌连续接种与钼,磷肥配合施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主要研究了在施用同一基础化肥的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及配施微量元素肥料对花生生物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种根瘤菌比未接种的生物量增加20 .6%;配施微量元素肥料的可使花生干重增加37%,在开花等农艺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氮素利用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有其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高效亲和的花生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栽培花生,从大、小共生体双方研究了寄主植物-根瘤菌株组合的亲和性。结果指出:(1)在温室水培盆栽条件下,用菌株147-3接种的寄主植物结瘤、固氮能力育成品种〉普通型;(2)血清学鉴定出5个不同血清型菌株,其竞争力或回收率与寄主品种、根瘤菌株和土著菌数密切相关;(3)在温室与田间条件下,不同花生寄主一根瘤菌株组合存在着广谱或特异共生亲和性与非亲和性的差异,并鉴定出高效、广谱亲和的品种徐州6-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主要研究了在施用同一基础化肥的情况下,接种根瘤菌及配施微量元素素肥料对花生生物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按种根瘤菌比未接种的生物量增加20.6%;配施微量元素肥料的可能使花生干重增加37%,在开花等农艺性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氮素利用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种微量元素肥料有其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在YMA平板上对18株分离自四川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进行Fe、Co、Zn、B、Mo、pH的耐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柠檬酸铁、钼酸铵浓度为0.50%时供试菌株均能生长,当柠檬酸铁浓度增至1%时有22%的供试菌株能正常生长,当钼酸铵浓度增至0.6%时有11%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在硼酸浓度为0.05%时所有菌株生长受抑制或不生长;在硫酸锌或硫酸钴浓度为0.025%时分别有50%或28%的菌株能正常生长,当浓度增至0.075%时,供试菌株不生长或61%的菌株不生长。表明供试菌株对Fe、Mo的耐性较强,而对Co、Zn、B的耐性较弱;不同根瘤菌株对同一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较大,同一根瘤菌对不同微量元素的耐性差异也较大。多数菌株在pH 6.0~8.0范围内生长正常,耐碱能力比耐酸能力强。因此,在研制"根瘤菌 微量元素"复配的根瘤菌剂时,微量元素不能随意复配,同时还需注意菌剂的pH。  相似文献   

9.
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红壤旱地花生生长及氮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南方红壤旱地施氮和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生长和氮素累积的影响,以花生品种粤油256为材料,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置9个处理:不施氮肥(N0)、50%施氮量(N_(50%))、75%施氮量(N75%)、100%施氮量(N_(100%),当地习惯施氮量135 kg·hm~(-2))、125%施氮量(N_(125%))、150%施氮量(N_(150%))、5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50%)+RI)、75%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75%)+RI)、100%施氮量+接种根瘤菌(N_(100%)+RI),研究花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提升水平、氮素累积特征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红壤旱地上适量施氮会促进花生生长,过量施氮会产生不利影响。单施氮肥时的增产幅度在9.8%~13.5%之间,以N75%的产量最高,为4 651.0 kg·hm~(-2)。合理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对花生的生长发育促进明显,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产量最高,达到5 169.1 kg·hm~(-2),但施氮不足(N_(50%))时接种根瘤菌的效果微弱。所有处理的花生氮素累积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适量施氮(≤N75%)可以提高花生氮素累积的最大速率vmax,使之出现时间tmax略有提前,但氮素快速累积的持续时间Δt较短;过量施氮(N100%)会使Δt过长,v_(max)降低、t_(max)推迟;而适量施氮配合接种根瘤菌处理的v_(max)较高,tmax出现时间及Δt时长适中。所有处理中以N75%+RI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吸收利用率最高,其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也较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101.25 kg·hm~(-2)(N75%)配合接种根瘤菌的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区花生的高产高效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pH和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无植物栽培的条件下通过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试验研究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 pH值、有效铁含量的影响 ,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对石灰性土壤上花生缺铁失绿黄化症的矫正效果。结果表明 ,酸性根际肥 (pH 1.0~ 2 .0 )中的酸在土壤中扩散的影响半径可达 6cm ,但对土壤pH降低作用最显著的是在距肥料 2cm内 ;在施肥 2 8d内 ,距肥料 2cm处 ,土壤 pH值降低了 0 .9个单位 ,土壤铁有效性 (DTPA浸提量 )增加了 5 .9mg kg ;施用酸性根际肥可使花生叶绿素SPAD值与叶片活性铁含量显著提高 ,克服了花生缺铁黄化症状 ,使施肥区 (肥料周围 2cm内 )土壤pH值显著降低 ,并显著提高了该区土壤铁的有效性和花生对土壤Fe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和氮磷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93,自引:9,他引:93  
10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增强土壤蛋白酶、脾酶、转化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其中,土壤蛋白酶、腺酶、转化酶的活性与土壤NH4+-N和有机质,土壤磷酸酶的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和有机质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可为作物生长创造一种良好的土壤环境。在水稻生育期,土壤蛋白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随水稻生育期递进而降低;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最高,分蘖期和成熟期较低。土壤的酶活性与氮、磷养分的有效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施钾对紫色土稻麦产量及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 9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水稻—小麦轮作中 ,连续施用钾肥对紫色土钾素形态、含量变化及钾肥产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钾明显提高稻麦产量 ,维持紫色土有效钾库的平衡 ,提高并保持土壤的持续供钾能力 ;在每年 75 0 0kghm- 2 稻秆还田的基础上 ,每季配施 70kghm- 2 (K2 O)左右的化学钾肥是维持紫色土土壤钾库平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流动细胞计数法分离牛的X,Y精子,需要对精子进行活体荧光染色及激光照射处理。本研究进行2个实验,以探索荧光染料(Hoechst33342)和激光对牛精子以及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的体外培养的影响。实验1包括4个精子处理组:(1)0处理组(对照组);(2)染色组,用9mg/L的Hoechst33342对精子进行染色;(3)激光照射组,用强度为150mW的激光对精子进行照射;(4)染色及激光照射组,综合(2)和(3)的处理。实验2用不同浓度的Hoechst33342处理精子,以研究染料浓度与体外受精效果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Hoechst33342作用于精子之后,能显著降低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的分裂率、囊胚率、一级囊胚率、囊胚孵化率及胚胎发育速度,而且降低的幅度随着染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卵裂率除外)。精子经激光照射后对体外受精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颗粒有机物形成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李江涛  张斌  彭新华  赖涛 《土壤学报》2004,41(6):912-917
土壤颗粒有机物 (POM)是土壤有机碳库中活动性较大的碳库。POM的形成对提高土壤碳库和缓解大气CO2 的升高具有重要意义。POM的形成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性质密切相关 ,且深受土地利用和土壤管理的影响。实验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无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地 ,各施肥处理为 :CK(不施肥 )、NPK(施氮磷钾肥 )、NPK(=) (施双倍氮磷钾肥 )和NPK OM(施氮磷钾肥和猪粪处理 )。研究发现 :施肥显著地增加了水稻土POM的含量 ;随着化肥施肥量和有机肥的增加 ,POM含量增加 ,NPK、NPK(=)和NPK OM处理的POM含量比CK分别增加了 1 1~ 1 3倍、1 2~ 1 4倍和 1 5~ 1 9倍 ;施肥也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表现为NPK OM >NPK(=) >NPK >CK ;各处理POM含量随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增加 ,其C/N比为降低趋势 ;团聚体稳定性与POM含量呈极显著关系 (r=0 98,p <0 0 1)。研究结果说明施肥导致POM碳库的增加是因为有机物投入的增加以及水稻土大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缺铁条件下研究了鸭跖草 (Commelinacommunis)对不同浓度铜及不同形态铜的吸收和P 型ATP酶抑制剂对铜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鸭跖草铜累积量随着营养液中铁浓度的下降而显著上升 ,缺铁在不同铜浓度下都显著促进鸭跖草对铜的吸收 ,说明鸭跖草铜吸收与铁元素关系密切。在缺铁条件下 ,EDTA Cu、NTA Cu、草酸 Cu、柠檬酸 Cu处理鸭跖草的铜吸收量均低于单Cu处理 ,但缺铁处理植株对不同形态铜的吸收量均高于完全培养液生长的植株。缺铁处理下鸭跖草会产生根际酸化效应。P 型ATP酶抑制剂钒酸钠对铜吸收有抑制作用 ,缺铁对铜吸收的促进作用可能与P 型ATP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观测,研究了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库分布的影响.试验设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3 mm团聚体含量随土层深度呈增加趋势,而其他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施肥处理有利于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增加.各处理中,各层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A>P>W1、W2.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除<0.05 mm团聚体外,粒径愈细,有机碳含量愈高.1~3 mm和0.25~1 mm团聚体含量与全土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施肥处理有机碳储量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3 mm、1~3 mm、0.25~1 mm、0.05~0.25 mm和<0.05 mm,且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增加的新碳主要向1~3 mm、0.25~1 mm团聚体富集.  相似文献   

17.
18.
王改玲  李立科  郝明德  洪坚平 《核农学报》2012,26(1):129-134,27
以陕西省合阳县的28年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施肥及不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覆盖、灌水对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肥施用对土壤脲酶无显著影响,而使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119.6%和22.0%,NP有机肥(NPM肥)使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53.2%、130.8%和60.6%,NPM肥的作用大于NP肥;秸秆覆盖和灌水对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因施肥条件不同而表现不同;NP肥能提高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全氮含量,NP肥施用基础上灌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NPM肥施量、NP肥及NPM肥施用基础上秸秆覆盖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其中速效磷的提高幅度最大,NPM肥较对照提高64.4mg/kg,NPM肥基础上秸秆覆盖使速效磷含量较施用NPM肥提高44.0mg/kg,施肥、秸秆覆盖和灌水对土壤全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总体上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NPM肥和NPM肥结合灌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综合因子的提高,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不利于酶活性综合因子的提高;灌水的影响较小。生产上应注意大量秸秆覆盖对土壤酶活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会提高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库质量。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活性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有差异,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潜在可矿化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25~1mm、1~3mm、>3mm、0.05~0.25mm和<0.05mm;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占团聚体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0.05~0.25mm、0.25~1mm、1~3mm、>3mm和<0.05mm。不同施肥处理A层土壤团聚体潜在可矿化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呈极显著相关;P层除1~3mm团聚体外都呈显著相关。土壤微团聚体(<0.25mm)中有机碳的稳定性高于大团聚体(>0.25mm)。  相似文献   

20.
优化施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兰云  徐茂林 《土壤》2003,35(2):152-155
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针对N、P、K、Zn 4种肥料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N、P对产量都达显著正效应,N对湿面筋含量达极显著正效应,P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效应,K、Zn对产量和品质效应微弱。4种肥料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Zn>K,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顺序为:N>P>K>Zn。小麦产量和品质都较理想的施肥区间为N 252.8~294.2 kg/hm2,P 111.0~139.1kg/hm2, K145.8~153.0kg/hm2, Zn 9.8~12.1kg/hm2, 合理的配比为N:P2O5:K2O:ZnSO4=1:0.46:0.55: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