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秦川牛是国之瑰宝,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扶风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秦川牛作为兴县富民的首选产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进行。目前,全县秦川牛存栏4.8万头,其中适繁母牛1.2万头。群众养殖秦川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2.
秦川牛是国之瑰宝,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目前,全县秦川牛存栏5万头,其中适繁母牛1·5万头。群众养殖秦川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不断涌现,一大批群众靠养殖秦川肉牛走上富裕之路。但当前秦川母牛不孕症比较严重,据对300头成年母牛调查,患不孕症母牛34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是国之瑰宝,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庄浪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秦川牛的引进与推广做为兴县富民的首选产养牛市场看好,群众养殖秦川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不断涌现,一大批群众靠养殖秦川肉牛走向富裕之路。但当前秦川母牛不孕症比较严重,据对218头成年母牛调查,患不孕症母牛31头,占14.2%。每年全县因秦川母牛不孕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蒲城位于陕西关中东部,是秦川牛良种重点选育区之一。蒲城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盛产粮棉,农户大都养牛种田,农民不仅有养殖秦川牛的喜好和习惯,而且有长期以来积累的养殖选育秦川牛的丰富经验,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草料资源,使秦川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982年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卢要中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3):63-63,65
秦川牛肉质好,抗逆性强,易饲养,深受群众喜受,是优良的黄牛品种.但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下,秦川牛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很不适应养殖需求.一头秦川牛,从犊牛到出栏,需两年以上时间,纯利润有1 000元左右,而黄牛奶改可成倍提高养牛经济效益.富平县宫里镇董村的"三元”改良牛,每年纯利润可达3 000~5 000元,是秦川牛的3~6倍.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了解决秦川牛养殖效益低,长年吃闲饭的问题,1987年董村请来全国著名养牛专家邱怀教授,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又在县畜牧站的领导下,建立了黄牛改良站,用丹麦红牛对秦川牛杂交进行改良,使秦川牛的后代变为奶、肉、役兼用牛.  相似文献   

6.
牛冷冻精液剂型,畜牧先进国家多是细管型,国内一些省市在黑白花牛冻精剂型上已向细管型转变。我省秦川牛冻精剂型仍为颗粒型。1986年接受省畜牧局指示,进行牛细管冻精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我们利用国产细管试制成功秦川牛细管冻精,在岐山县推广,配牛3546头,受胎率82.3%。为进一步探索细管冻精与受胎率的关系,我们按照“牛冷冻精液国家标准”,检测国产细管在  相似文献   

7.
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川牛是中国五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具有优良的肉用品质,做好秦川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秦川牛的选育、改良及存在问题,秦川牛未来的育种方向,技术路线和措施作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产于陕西八百里秦川的秦川牛,千百年来一直是关中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和粪肥来源,建国后,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协同攻关,运用国际育种先进技术,选出优秀公牛,授配主产区大批秦川母牛,配合其他措施,从而加速了秦川牛的选育,使之很快由役用型转变为肉用型,形成了秦川肉牛新品系。经屠宰测定,其肉用,役用性能不仅大大高于50年代调查时测定的指标,而且其中一些肉用性能指标与国际著名的肉牛品种相比也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9.
三中全会以来,大力县秦川牛繁殖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繁殖配种技术队伍逐年壮大,为全县秦川牛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大力县是全省秦川牛基地县之一,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秦川牛数量一度减少,质量较兄弟县有所逊色,秦川牛基地县的光荣称号有点名不副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化畜禽种质创新、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加强种畜禽重点疫病净化。实施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加快抢救性收集保护,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能不降低。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健全畜禽良种推广体系。本文联系实际,从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当前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5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7条操作性强的路径和举措,对进一步做好我国地方特色畜牧优良品种秦川牛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促进秦川牛种业更好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春林 《兽医导刊》2020,(8):245-245
肉牛养殖产业对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我国肉牛的品种主要有:秦川牛,晋南牛,南阳牛,鲁西牛,延边牛等优良品种。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实际给出几点高效养殖的策略,通过论述证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秦川牛普查情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良种黄牛之一,以种用和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而享誉国内外。为了摸清秦川牛的发展现状,我们制定了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秦川牛的产业,我省从2003年10月份~2004年1月在全省开展了秦川牛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发展特点从普查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农牧部门和广大农民把秦川牛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来抓,秦川牛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1.1 秦川牛数量稳步增长截止2004年2月底,全省秦川牛存栏100.77万头,占全省黄牛存栏的45%,较2001年的92.46万头增长了9%。2003年秦川牛出栏35.40…  相似文献   

13.
秦川牛是我国著名地方良种黄牛 ,我县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开始引进秦川种公牛改良当地黄牛 ,2 0世纪 70年代末推广牛的冷配技术 ,引进秦川种公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 ,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全县累计引进秦川牛 670 0多头 ,改良配种 9.0 1万头 ,产改良牛 6.5 8万头。秦川牛的引进 ,丰富了我县黄牛遗传基因库 ,优化了牛群整体结构 ,改良效果明显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鲁西牛、延边牛是我国的五大地方良种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五大牛种一直致力于转变发展方式,从役用转型为肉用,从农户散养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养殖,从农耕工具转型为独立的现代肉用牛产业.  相似文献   

15.
对秦川牛发展之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秦川牛是我国珍贵的黄牛品种.近年来,由于奶牛产业发展的冲击,秦川肉牛产业发展滞缓,存栏数量锐减,甚至随着肉牛的无序改良,秦川牛原本优秀基因有可能丢失.本文就秦川牛的保种、选育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秦川牛保种和选育措施,探索秦川牛今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强秦川牛的选育工作,积极鼓励社队和群众培育优良秦川牛,最近,我省又对已培育出的二至四岁优良秦川牛进行了奖励。这项工作是继1979年之后再一次在秦川牛产区中的十三个良种基地县进行的。这次报奖的优良秦川牛614头,其中特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秦川牛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及肉用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秦川牛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西北、西南、东北6个地区的繁殖和发病情况无大的差异,说明秦川牛在这些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秦川牛的生长性能(体尺指标)在原产地陕西关中地区明显优于其它非原产地地区。陕西关中地区30月龄秦川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肌肉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达到481.67kg、250.83kg、227.31kg、54.15%、48.61%和8.51:1,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大理石花纹等级仍以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肉为最优,评分等级为3级,其它地区为5~6级;秦川牛公牛屠宰性能指标优于母牛,陕西关中地区秦川牛眼肌面积达到74.33 cm2,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地区;秦川牛牛肉的干物质含量在30.03%~32.69%之间,陕西关中地区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蛋白含量在21.66%~24.25%之间,陕西关中和辽宁显著高于其它地区;粗脂肪含量在5.68%~6.42%之间,陕西关中、贵州和甘肃秦川牛肌肉间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区。各地之间的粗灰分和钾、钠、钙、锌、铁、锰等矿物元素含量基本一致(P>0.05);不同地区秦川牛胴体脂肪酸含量不尽相同。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陕西关中和甘肃的秦川牛肉极显著地高于陕北、贵州和辽宁地区(P<0.01);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正好相反;不同地方的秦川牛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同种氨基酸在不同地区秦川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秦川牛肉用选育及其技术策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近几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产肉率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迄今我国还没有一个自己培育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牛生产,除了利用国外优秀的肉牛品种杂交改良我国地方黄牛外,还必须培育自己的肉牛品种。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市场变化入手,对秦川牛作了评价,回顾了它的选育历史,指出了现时期秦川牛肉用选育方向的紧迫性。在分析了秦川牛的优点及其与国外著名肉牛品种相比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秦川牛选育的主要目标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和建立核心群、建立健全秦川牛的选育体系、建立选育协作组、开展联合育种、导入适当外血和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快秦川肉牛的分子育种等,以早日培育出秦川肉牛新品系,使所形成的秦川肉牛新品系,在秦川牛现有经济类型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与改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促进肉牛产业化发展。这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养殖业一直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受农村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规模化养殖模式和科学管理,也减少了肉牛饲养的效益空间。肉牛养殖一般以杂交牛为主,价格低于黄牛、秦川牛、蒙古牛等。因此,想要帮助农村肉牛养殖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因地制宜选择更加合适的养殖方法。1制约肉牛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肉牛产肉性能的重要方式,而杂交组合筛选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方法]本试验选择10-12月龄利杂牛(利木辛♂×秦川牛♀)、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南杂牛(南德温♂×秦川牛♀)、秦川牛和秦杂牛(秦川牛♂×本地牛♀)5组共26头牛集中肥育12个月后屠宰,比较分析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生长速度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利杂牛和西杂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76Kg和0.78Kg,高于其它杂种牛和秦川牛但无显著差异(P0.05)。利杂牛育肥12个月后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西杂牛,腿臀围显著高于秦川牛(P0.05)。利杂牛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1.1%和44.4%,在5组肥育牛中最高。秦杂牛骨肉比显著低于利杂和南杂牛,南杂牛胴体产肉率显著低于秦川牛(P0.05)。5组杂种肉牛胴体产出的高档肉比例无显著差异,而利杂牛、西杂牛优质肉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秦杂牛。[结论]综合分析表明,利木辛为父本、秦川牛为母本的利杂牛产肉性能相对最好,可作为较优杂交组合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