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场捕鱼     
■场捕鱼,是淡水地区用帘箔围捕鱼群的一种有效渔法,秋、冬、春三季均可作业,但主要是冬季。冬季水温降低,鱼群集中,鱼类活动缓慢,是■场捕捞最好的季节。■场捕鱼,不仅在结冰前可以作业,而且结冰后也可以进行生产;同时有些水艸水藻较多和底质不平的水面,用其它渔具渔法不能作业,而■场捕鱼可以照常进行;另外,由于■场捕鱼是一种集体生产,组织规模大,产量集中,便于统一收购  相似文献   

2.
对草型湖泊网湖渔具渔法的研究表明:分散型个体单船丝网作业方式落后,投资大、效益低、矛盾多,渔民收入不平衡,应予以改进和变革。按该湖自然生态系统在冬季采用插拦、驱集、曳拉(或张捕)和插拦、驱集、刺缠二种集中型联合渔具渔法;在其他季节采用钩、把、网箔等集中型渔具渔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草型湖泊渔具渔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型湖泊网湖渔具渔法的研究表明;分散型个体单船丝网作业方式落后,投资大、效益低、矛盾多,渔民收入不平衡,应予以改进和变革。按该湖自然生态系统在冬季采用插拦、驱集、曳拉(或张捕)和插拦、驱集、刺缠二种集中型联合渔具渔法,在其他季节采用钩、把、网箔等集中型渔具渔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正> 鲢、鳙鱼是我国水库主要放养鱼类。多年来捕捞鲢、鳙鱼的渔具、渔法主要是《联合渔法》和拉网、围网、网箔以及刺网等。前者投资大、成本高、作业时间长、强度大,后几种网具除此之外,尚有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不理想等缺点。近年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一、沟鲶(Ictalurus punctatus )的人工繁殖(一)栏箔产卵栏箔产卵法在沟鲶养殖中是十分普遍的.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需要巢窝产卵的鱼类。栏箔设在池塘或水流缓慢的溪流中。栏箔排列成行,一般长2.5~3.5米,宽1.5~2米,高1米。用木板或铁丝网制成,网目2.5~5厘米。栏箔下端插入塘底,上端超出水面30~50厘米。在栏箔内的塘底放置45升的空桶,作为沟鲶产卵的附属物。在产卵季节,每只栏箔里只放一组亲鱼,雌雄亲鱼要准确区分。产卵附属物要每天检查1次,  相似文献   

6.
<正> 长江流域淡水捕捞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若干具有代表性年份的淡水捕捞量计算,占全国淡水捕捞量的57.08~65.38%。长江流域河川交错,湖泊、水库众多,并有着种类繁多的适合鱼类习性和各种不同水域环境的渔具渔法。一、主要渔具渔法及发展近况 1966年,长江水产研究所等编写的《长江流域渔具渔法渔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渔具渔法  相似文献   

7.
电气渔法是人们利用鱼类在水中电场里,所受电刺激后的电感、趋阳和迷昏(或称麻痹、击昏、电休克)等三种不同的生理反应,配合适当的渔具进行捕获、驱赶和拦阻鱼类防逃的一种渔法统称为电气渔法。电气渔法根据鱼类对水中电场刺激的不同生理反应,一般分为电赶、电拦和电捕(击昏和趋阳)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华鲟(音寻又称腊子鱼,见封面照片),是我国珍稀古老的江海洄游性鱼类,幼鱼在海洋育肥成长,性腺成熟后产卵亲鱼便进江河中繁殖,根据古生物学与鱼类学者从古棘鱼化石考证,中华鲟最早出现于古生代志留纪到二迭纪地质年代,是鱼类的祖先,已有二亿五千多万年  相似文献   

9.
水库捕捞,70年代前采用单层刺网,70年代后赶、拦、刺、张联合渔具渔法的应用,对大型水库捕捞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捕捞产量,尤其是提高中下层鱼类的回捕率,宋家场水库应用网箔捕捞技术,渔获效果明显。1991年9月底开始试捕,当年共捕鱼9705公斤,1992年捕鱼45843公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由于对蛋白质需求的增加,许多国家都加强了渔捞活动,其中包括改进渔具渔法、建造大型渔船和采用现代化技术,致使许多传统渔场的鱼类资源的再生产能力与此不相适应,渔业统计资料及生物学验证材料给人们描绘出一幅忧虑的前景,科学地利用鱼类资源已经刻不容缓了。通过渔业调整,对渔业进行管理,达到合理利用鱼类资源的目的。先要有一个表示数量变动特征和渔场过程总和的数学表达式(称数学模式),才有可能探讨以合理利用鱼类资源为目的渔业调整措施。这种模式有两类,一类称随机模式,另一类称确定性模式,又称剩余产量模式。本文就剩余产量模式的概念,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参数测定等问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 除5~7月外,从各月平均的鲐鱼类渔况显示,日本在东海渔场过去最高渔获量是1977年,为19.2万吨,最低是1987年的10.9万吨.除了1987年渔况不好外,近几年日本在东海渔场鲐鱼类的渔况一直是良好的,保持在  相似文献   

12.
李振兴 《水产学报》2006,30(3):429-432
美洲帘蛤Mercenaria mercenaria(Linnaeus,1758)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ea、瓣鳃纲Lamellibrachia、帘蛤目Veneroida、帘蛤科Veneridae,又称硬壳蛤、北方帘蛤或小圆蛤。原产于美国佛罗里达州Cawrence湾,墨西哥湾,加利福尼亚Hamboldt湾到英格兰海域,在美国东、西海岸北纬25°~38°海域均有分布。美洲帘蛤与我国的文蛤(Meretrixmeretrix)同属帘蛤科,是一种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的大型双壳贝类[4-10]。美洲帘蛤软体部的蛋白质含量高达60.69%(DS),氨基酸的总含量为524.2mg·g-1,蛋白质的氨基酸含量为893.5mg·g-1…  相似文献   

13.
宋家场水库网箔捕鱼试验始于1991年,当时由淮委立项,由宋家场水库管理局水产站具体实施完成。该项目经过1991~1996年5年的试验,其后在宋家场水库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完全取代了使用多年的"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是捕捞技术在中原地区一次革命式发展。该捕捞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成本低、效益好等显著特点。一、网箔捕鱼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14.
白洋淀有一种直到解放后,仍在采用的古老捕鱼法,即“出罧”渔法;当地俗称“出汕”,有的地方还叫“出窝子”。“出罧”查《辞源》:“罧音森,斯甚切(shèn)。”在古代,这种渔法还称为椮、楷和涔等名称,都是发音近似的同义字。关于这种渔法,古来有不少学者作过改证,如《尔雅·释器篇》:“罧谓之涔”;郭璞注云:“今之用作罧者,聚和柴木于水中,鱼得寒,入其裹藏隐,因此箔围扑取之。”  相似文献   

15.
王友慧 《水产养殖》2005,26(3):19-20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鲈子、海鲈、七星鲈鱼,属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鲜美,是名贵经济鱼类之一,也是目前主要出口创汇的商品鱼之一。花鲈较耐低温,适温范围0℃~33℃,生长水温14℃-30℃,最适生长温度24℃~27℃;花鲈属广盐性鱼类,在0~38‰的盐度范围内均能生长。经驯化后能摄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6.
素有"牧草之王"之称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蛋白质含量高;且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生物活性成分,经研究证实可作为水产饲料的优质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添加进饲料中,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鱼类的品质亦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紫花苜蓿这一渔用青饲料的组成成分、培育和培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储存技术、紫花苜蓿对鱼类的营养生理学作用以及其主要的加工产品等展开综述,以期阐明紫花苜蓿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2005,26(2):35-35
根据农业部渔业局调查,长江流域实行禁渔期制度三年来,有效地削减了捕捞强度.改善了鱼类生存环境,减缓了渔业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禁渔期间,禁止一切捕捞作业,有效地遏制了非法、有害渔具、渔法作业。电毒炸鱼、迷魂阵、布围子、深水张网等有害渔具渔法.在禁渔期间被基本禁绝.不仅给了渔业资源一个实实在在的休养生息机会,还畅通了洄游通道,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生物资源。禁渔期结束开捕后,生产情况普遍较好,局部还出现了银鱼、鳜鱼鱼汛,一些水域多年不见的中华鲟、江豚以及洄游性鱼类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与渔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中部海域中上层鱼类资源结构与渔场分布,对2007-2014年入渔FAO34渔区3.11和1.32小区(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从事中上层鱼类捕捞的7艘国内渔船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入渔船只数量、入渔渔船总产量和作业渔船平均日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在2011年入渔渔船总产量和作业渔船平均日产量到达最大值,2012年入渔船只数量到达最大值。渔获种类主要包括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短体小沙丁鱼(Sardinella maderensis)、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和竹筴鱼(Trachurus trachurus),各渔获种类的渔获量年际间波动较为明显。月均产量在17.2~23.6 t/haul,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2月和8月;月均总产量在1 279.0~2 414.2 t,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12月至次年3月为渔汛旺期。渔场季节变化现象明显,夏秋季向北移动,冬春季向南移动,20.0°~20.8°N、17.4°~18.0°W区域为高产量海域。该海域中上层鱼类洄游现象明显,这可能主要与该海域的不同洋流在不同月份的强弱变化有关,该海域整体渔业资源呈现一定衰退现象。建议渔船入渔该海域从事中上层鱼类捕捞持谨慎态度,加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今后的小型渔具、渔法的发展动向是,首先,根据电子计算机技术及专用程序系统的开发,实现渔具、渔法的自动操纵,引进渔具材料,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实用化事业的开发等。另一方面,根据海洋渔业开发多数鱼类资源,开发适应小规模渔业的沿岸鱼类资源。其次,提供就业机会。引进改良渔具,便  相似文献   

20.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属于瓣鳃纲(Lamillibranchia)、帘蛤科(Veneridae)、文蛤属(Meretrix),广泛分布于印度、日本、朝鲜、韩国和我国沿海。近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典型河口和海湾污染严重,加上滥渔酷捕,不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