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2.
都昌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集中产棉区。由于种棉多年,棉区干群积累了一定的植棉经验。1966年全县平均亩产皮棉就达72斤,有两个百斤公社,五十个百斤以上皮棉大队,四个生产队超过双百厅。但从1967年到1978年,除了1972年上升到76斤以外,其余十多年单产都在50—60斤之间徘徊,最低的1978年,单产只有37斤。近三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了全省科学大会精神,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产量又开始回升。1979年单产54斤,1980年达到69斤,今年全县植棉10.02万亩预计亩产可达75—78斤,单产超历史,总产第二位。都昌县忽上忽下的植棉历史,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丘陵棉区棉花生产要快上,必须抓住丘陵地区的特点,认真解决低产变高产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县自1964年皮棉亩产上《纲要》以来,15年平均亩产134斤,总产78.16万担,其中1968、1975年单产超过了150斤,1978年单产180多斤,总产104万担,单产、总产都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对国家作出了贡献。实现了皮棉百万担,今后怎么办?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我县的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我县各级党政、领导组织棉区广大棉农,一九八三年在百年未有的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不畏难、不怕苦、不动摇,棉花生产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据十一月三日统计:全县共水淹棉地20,000亩,淹死后改种面积17,400亩,实收面积尚有82600亩,预计总产皮棉可达80000担,平均单产96.9斤。与灾害小于八三年的七三年比较,总产增长24%,单产提高27斤,是我县植棉史上第四个丰收年。在今年大灾多灾情况下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全县100斤以上的公社三个,120斤以上的大队26个,150斤以上的生产队217个,200斤以上的户达2244户。  相似文献   

6.
我县三阳公社钟家大队第七生产队,是个滨湖红壤丘陵棉区。近两年来,棉花生产连夺丰收。1981年,63亩棉花在1980年亩产皮棉65斤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单产猛增到131斤;1982年65亩棉花更上一层楼,亩产皮棉180.8斤,比81年单产又增长38%,总产增长36.3%;  相似文献   

7.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县地处赣北,长江南岸,庐山北麓。是一个粮棉兼作的地区。一九七九年,全县植棉八万七千亩,总产皮棉八万七千七百担,比上一年增产三万二千零一十七担,增长百分之五十七点五;按收获面积八万七千亩计算,平均亩产一百斤零八两,比上年六十一点四斤提高三十九斤四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我县情况看,今年的棉花生产大体上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平衡,保收面积大。不论平原洲地或丘陵山区,以及社、队之间产量都比较接近,平原洲地重点产棉社(场),高的亩产115斤,低的亩产105斤,单产差由去  相似文献   

10.
1 历史与现状据史料记载,九江地区13世纪即已开始种植棉花。解放初全市有棉田9.8万亩,皮棉单产8.75 kg,60年代起,面积基本稳定在52—53万亩左右,单产由60年代末30kg 上升到1987年76 kg,总产增加到40kt。面积比解放初扩大了4.3倍.单产提高了7.6倍,总产增加了45.6倍。1963年,我市彭泽县皮棉单产即已达到54.7 kg,跨进全国当时三个皮棉超50 kg 县的先进行列。1982年,全市首次突破皮棉亩产50 kg 关,其中有36万亩棉地皮棉亩产超过100 kg。1949—1987年三十八年中,全市单产皮棉超50 kg 的年份占15.8%.  相似文献   

11.
瑞昌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个丘陵老棉区。近几年来,棉花产量不断提高,1981年皮棉总产6.84万担,单产86斤;1982年皮棉总产8.21万担,单产103斤。这个成绩的取得与枯萎病的控制较好是分不开的。1982年通过全县性普查,全县枯萎病面积26.38亩,分布在四个公社、七个大队的十六个小队。发病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我们之所以能够把枯萎病控制在零星发病阶段,而不致蔓延传播,主要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2.
我省1984年植棉808.81万亩,皮棉总产1213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50斤,首次突破了一千万担大关,创造了我省历史新记录。棉花总产同1983年相比增长了57.7%,亩产增长了63.0%。截至1985年元月31日,全省收购皮棉1149万担,棉花品质也比较好。据省棉麻公司统计,1984年12月底收购的  相似文献   

13.
一、棉花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我县植棉已有700多年历史。解放前,发展缓慢,至1949年,亩产皮棉16公斤。解放后,发展迅速,1957年亩产皮棉50公斤,成为全国第一批超纲要的县。60年代,全县年均植棉42.5万亩,亩产皮棉57公斤,总产47.9万担,产值9812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6.4%。70年代棉花生产有所下降。自  相似文献   

14.
棉花是我省一项主要经济作物,是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搞好棉花生产对发展轻纺工业,增加国家、集体和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计划要求,一九八二年全省应植棉150万亩,总产达到100万担。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坚持科学植棉,努力提高单产。在指导思想上应该是:选择好地,集中连片,种足面积,主攻单产,立足抗灾夺丰收。要夺取棉花高产,必须做到保总桃、攻铃重、争衣分。亩产达到70斤、100斤、120斤、150斤以上,总桃应该有三万个、四万个、五万个、六万个以上;单铃重四克左右;衣分达到37%左右。实践证明,凡是伏桃(包括伏前桃)比重大的年份,棉花产量就高,品质就好。主攻伏桃关系到增铃、增重、增  相似文献   

15.
(一)丰城县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1985年又喜获丰收。全县实收面积37,234亩,总产皮棉39021担,平均单产105斤。种棉三十四年来第一次成为百斤皮棉县。概括1985年棉花生产形势特点是“一调三提高”,即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向“高产、优质”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调减面积:1985年在棉田布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完成全县3.2万担皮棉收购合同为原则,尽可能把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湖南省棉花生产在连年丰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省181.19万亩棉花,总产皮棉246.75万担,亩产皮棉136.18斤,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最高历史水平,比1983年总产增加了25.8%,单产增加了38.4%,亩增皮棉38.0斤。  相似文献   

17.
1984年,我省棉花亩产首次跨过百市斤关,并一直持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省植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但地与地、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的单产水平很不平衡。例如,全省有25个计划植棉县,亩产皮棉过百斤和不足百斤的棉地约各占全省90.6万亩棉地的一半,但前者只10个县,后者15个县。单产只有16公斤的上饶县,需种6亩才抵得上彭泽县一亩的产量。若能实现县县超百斤,全省不增加植棉面积,即可净增产皮棉10—15万担,可见潜力很大。本人就实现我省棉花平衡增产的途径作如下分析和论述。一、加强良种推广工作中的三个薄弱环节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  相似文献   

18.
我省棉花单位产量五十年代平均亩产51.5斤,六十年代平均亩产98.9斤。从1964年起连续七年平均亩产114斤,其中1968年达历史最高水平,单产138斤。1971—1977年产量下降,七年平均亩产83.7斤。1978年产量开始回升,全省植棉124.4万亩,平均亩产114斤,总产141.4万担。1979年植棉129.59万亩,虽受九号,十号两次台风侵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二年我县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总产双超历史的特大丰收,全县计划面积16.2万亩,皮棉总产26万多担,比上年猛增59%,比历史最高的七九年增长52%,平均亩产164斤。其特点是:社社、队队、户户普遍增产,高产的更高产,低产的变高产,受灾地区也增产。  相似文献   

20.
万户乡从1952年推广改良棉以来,几经反复,为打破丘陵红壤不宜植棉的论断作出了答案——五年棉花单产翻一番。 (一) 万户乡地居鄱湖之滨的山岗上,丘陵红壤,易涝易旱。全乡有十个植棉村,21,493个棉农,总耕地面积20,035亩,其中水田6,374亩,旱地13,661亩,其中植棉12,000亩。植棉最多是1972年,已实播棉花13,040亩,总产12,682担,单产97.3斤,比1949年翻了九番,比大跃进前的1957年植棉6,230亩翻了一番,比57年总产皮棉3454担翻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