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梨腐烂病、干腐病是梨树发生较严重的两类真菌性枝干病害,受害酥梨园发病株率可达50%~80%。这两类病害症状虽不同,但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梨腐烂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主枝和侧枝上,小枝和主干上发病较少,大枝的向阳面和枝杈处容易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稍隆起,病皮下面的皮层腐  相似文献   

2.
1苹果腐烂病 1.1症状溃疡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在结果树主枝与枝干分权处最多。发病初期,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边缘不清晰,组织逐渐松软,手指按压病部下陷,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以后皮层湿腐状,嗅之有酒糟味。病皮易剥离,内部组织呈红褐色。后期,病部失水凹陷、硬化,呈灰褐色至黑褐色,病部与健部裂开,病皮上产生很多黑色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天气潮湿时,小黑点吸水从孔口涌出橘黄色、胶质卷须状的孢子角。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在东北、华北、西北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早春造成主干、大枝病斑累累,重者大枝及整树死亡,尤其是冷冬年份之后和冻害  相似文献   

4.
苹果腐烂病发生与有效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志晖 《果农之友》2012,(12):24-25
苹果树腐烂病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致使皮层腐烂,有时也可侵害靠近皮层的木质部。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类,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多发生往主干和大枝上,枝枯形多发生在小枝上,如2年生枝上。  相似文献   

5.
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一种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损失极大的果树病害。进入盛果期的果树和山坡薄地长势弱的果树最容易发病。轻者,大枝小枝病死,结果能力锐减,果品质量下降,挂果年限缩短;重者,主枝主干枯死,甚至全园毁灭。因此,必须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避免此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门福柱等于2000年6月20日对患有轮纹病的6年生的烟富5号苹果树采用扒皮防病试验,具体方法为对1~4级病树(1级主干有零星病斑;2级主干病斑达1/4;3级主干病斑达1/4~1/2;4级主干病斑达1/2~3/4)在主干感病部位上、下各环割1周.将树皮扒下。保留形成层;5级(主干布满病斑)和5级以上(主干及主枝基部布满 连续5a(年)的  相似文献   

7.
方芳 《河北果树》2011,(6):13-14
1症状 1.1溃疡型主要发生在树干和大枝上,以结果树主枝与枝干分权处最多。病斑初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水渍状,逐渐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以后皮层湿腐,有酒糟味。病皮易剥离,内部组织红褐色。  相似文献   

8.
枇杷腐烂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枇杷腐烂病是枇杷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侵害枇杷的主干、主枝、侧枝、花轴和花梗等 ,据调查一般果园发病率为 5%~ 1 0 % ,严重的达 60 %以上 ,给枇杷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 症状主杆和主枝受害时 ,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园形瘤突出 ,直径 0 .2 5~ 0 .5cm,中央呈扁圆形开裂。病部和健部的交界处产生裂纹 ,病皮易脱落而留下凹陷 ,未脱落的病皮则连接成片 ,呈鳞片状翘起 ,病皮粗糙红褐色 ,临近地面处的主干韧皮部变褐色。随后皮层坏死腐烂 ,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并引起树干枯死。花轴花梗受害时形成黄褐色的圆形斑或不规则形病斑 ,严重时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9.
苹果腐烂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枝干、削弱树势的毁灭性病害,今春在延安大量发生,发病株率为30%~45%,部分老龄果园高达75%,对苹果高产优质影响极大,必须加强防治,防止来年再度流行。1危害症状腐烂病为害苹果树主干、主枝及各级枝条,在枝干皮层发病造成皮层腐烂。早春、晚秋新发病斑  相似文献   

10.
河北张家口苹果树腐烂病病斑发生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春,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3个苹果园237株苹果树1 691个苹果树腐烂病病斑调查发现,病斑大小与数量呈负相关;以单个调查单元计算,不同部位病斑总数从高至低为:中心干>主干>主枝>干与基部三主枝交叉处>其他交叉处>侧枝>其他部位,有枝干越粗病斑越多的趋势,主干、中心干、主枝、干与基部三主枝交叉处等关键部位病斑数占总病斑数的74.09%;不同方位病斑数排序为:西南>东南>正南>东北>西北>正西>正北>正东>四周,南面、东南面和西南面病斑数约占总病斑数的60%;不同高度病斑数排序为:1 m以下>1~2 m>2 m以上,2 m以下病斑数占总病斑数的96.63%,有高度越低病斑越多的趋势。随着病情加重,特大型和大型病斑、主枝部位病斑、"四周"型病斑、东南和东北方位病斑数量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柑桔脚腐病又名裙腐病、烂蔸疤,全国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根颈部和根群,受害植株主干基部及附近根系皮层腐烂,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主干基部发病,一般发病部位距地面20 cm以下,病斑不规则湿腐状,黄褐色至黑褐色,树皮腐烂,具酒糟气味.潮湿时常流出褐色胶液,病斑扩展迅速,气候干燥时,病斑干枯硬化开裂,病斑扩展缓慢或停止扩展.当病斑扩展造成根颈"环割",根群腐烂时,植株则枯死.  相似文献   

12.
<正>1、危害病状为害主干、主枝,果台枝等各级枝条的皮层,枝干发病常见溃疡型与枝枯型两类症状。在粗大的枝干上发病常形成"溃疡斑",早春发病期病斑外皮层病组织变红褐色,水浸状松软腐烂有酒糟味,用手指压时可流出黄褐色或红褐  相似文献   

13.
<正>梨腐烂病、干腐病是梨树上发生较严重的两类真菌性枝干病害,受害酥梨园发病株率可达50%~80%。这两类病害症状虽不同,但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基本相同。梨腐烂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主枝和侧枝上,小枝和主干上发病较少,大枝的向阳面和枝杈处容易发  相似文献   

14.
《果农之友》2013,(4):46
腐烂病俗称烂皮病,臭皮病。主要危害结果树的主干和主枝,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溃疡型,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病部树皮呈红褐色,水渍状,微隆起,圆形至长圆形病斑,质地松软,易撕裂,手压凹陷,流出黄褐  相似文献   

15.
果树腐烂病俗尔烂皮病 ,是北方果树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十分严重 ,是造成苹果树死枝、死树、毁园的主要原因 ,也严重的阻碍了北方果树的发展。1 症状 :腐烂病症状有溃疡型和枝枯型两种。溃疡型 :发病初期 ,病部呈红褐色 ,略隆起 ,水渍状 ,组织松软 ,用手触之好下陷 ,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 ,病皮极易剥离 ,腐烂皮层鲜红褐色 ,有酒糟味 ,有时病斑呈深浅相间的轮纹 ,边缘不清晰 ,是由于病斑扩展造成的。发生部位主要在主干上部 ,根茎部 ,主干向阳面 ,主枝基部 ,锯口四周皱皮部位。枝枯型 :症状主要发生在衰弱树和小枝条上 ,果台和干桩等部位。2…  相似文献   

16.
枇杷根颈部病害在各产区均有发生,且有逐渐加重之势,在浙江黄岩、塘栖、福建莆田、江苏吴县等老产区发病较为严重。新产区如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也开始陆续发生。特别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病甚为严重,引起全株死亡,有的果园已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成为枇杷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笔者研究认定,枇杷根颈部病害主要有枝干腐烂病、白纹羽病和白绢病3种。1枝干腐烂病枝干腐烂病除了危害根颈、主干处还会危害主枝和侧枝等。根据调查统计,此病发生在根颈部位占发病总株数29.3%,在主干上的占51.4%,在主侧枝上占19.3%。1.1症状根颈部和主枝受…  相似文献   

17.
我省梨树果实的烂果病主要由枝干的轮纹病,干腐病引起,其次是炭疽病。果实受害率一般为5 %~30 % ,严重时可达5 0 %以上,对梨树生产造成的损失很大,也是梨果不耐贮运的主要原因。1 病害症状1 1 枝干病症( 1 )轮纹病:枝干的树皮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圆或扁圆形淡褐色病斑,中央突起质地坚硬如瘤状,上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斑边缘龟裂,与健部形成环状沟纹。严重时枝干病斑累累,相互联结。( 2 )干腐病:主干、大枝形成不规则的紫褐色———暗褐色病斑,病皮坚硬,常有茶褐色粘液流出。后期病斑开裂凹陷,并可见许多稍突起的小黑点。1 2 果实病症干…  相似文献   

18.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主干、主枝,小枝也可受害。病树一般发芽较晚,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叶缘枯焦,树势衰弱。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水渍状、边缘不规则的红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不断扩大,可侵染树干一周,并上下扩展。病部稍隆起,组织松软,呈湿腐状,有酒精味,失水后病部干缩凹陷,树皮纵裂,并在树皮下密生针头大的橙黄色小粒点,直径1~3mm。  相似文献   

19.
<正>1症状此病菌危害树皮,造成树皮腐烂。主要发生在主干、大枝和侧枝上,也发生在小枝上。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溃疡型。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和侧枝上以及剪锯口处。发病初期,病部略显湿润,红褐色。以后病部逐渐扩大,组织质地变软。后期形成大量分  相似文献   

20.
腐烂病对苹果树危害很大,大多数果农主要采取刮治病斑的方法来治疗腐烂病。大面积的刮治势必影响果树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树势越来越弱、产量逐渐减少,直至树体死亡。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中发现,腐烂病斑刮治后若伤口比较大,会影响主枝的发育,为此可以尝试每年春天选择根部长出的健壮、旺盛枝条,采用插接的方式嫁接在主干健康部位或比较粗大的枝条上,成活后可部分替代主干输送水分和养分,保证树体长势旺盛,不致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