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曲霉产单宁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黑曲霉产单宁酶的影响,进行了黑曲霉No.1菌株产单宁酶的试验。该菌株的发酵滤液,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底物的酶活力达316u/mL,亲产适培养基为:1.5%单宁,3%豆饼粉,0.5%大米粉为主的液体培养基,较适培养条件: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起始pH6,28℃摇床上振荡培养72h。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产高温乳糖酶的黑曲霉菌株DL116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突变菌株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DL116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果胶2.5%,豆粕粉6%,玉米浆9%,(NH4)2SO40.1%,K2HPO41%,Tween-80 0.3%;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初始pH 5.0,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104个/mL。在此条件下培养,β-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83.89 U/m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89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开辟香蕉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以香蕉皮及麸皮为主要原料,黑曲霉CICC40493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确定固态发酵果胶酶的基础培养基配比。结果显示,果胶酶最适基础培养基为:香蕉皮渣3g、麸皮7g、硫酸铵0.45g、水15m L;影响酶活力的主次顺序为:麸皮和香蕉皮渣配比硫酸铵添加量去离子水添加量,最佳配比的培养基在自然p H值,装瓶量10g干料/250m L三角瓶,接种量1.0m L的条件下,28℃恒温培养72h,获得的果胶酶总活力为10853.54U。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香蕉皮接种黑曲霉CICC40493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是可行的,为开辟香蕉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高产α-半乳糖苷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黑曲霉变种Aspergillus niger v. Tiegh CGMCC1182在固态发酵条件下产α-半乳糖苷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继而采用Ln18(37)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黑曲霉A. niger v.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7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对影响产酶的重要因素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黑曲霉变种A. niger v. Tiegh CGMCC1182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麸皮∶豆粕=7∶3(W/W),在此基础上添加2.0%的棉子糖、2.5%的(NH4)2SO4和0.5%的MgSO4;产酶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 ℃,培养基含水率55%,培养基装量为250 mL三角瓶中装入14 g培养基,接入10%(V/W)的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107个·mL-1),静置培养68 h获得最高α-半乳糖苷酶产量,酶活达308.5 U·g-1.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木聚糖酶的影响。[方法]以木聚糖酶酶活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组成、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和接种量对黑曲霉产生木聚糖酶的影响。[结果]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5∶3,(NH4)2SO4、KH2PO4、CaCl2和MgSO4相对于固体料的质量百分数分别为1.0%、0.2%、0.1%和0.1%),料液比1∶1.7;最优培养条件为:pH值7.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60h,其间翻曲2~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活力可达14698.21IU/g。[结论]该优化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刁毅  赖奇  李玉峰  蒋志强  刘国钦  徐强胜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16-1316,1692
[目的]探究多孔材料对黑曲霉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膨胀石墨和硅藻土为添加剂,将其加入PDA培养基中,观察其对黑曲霉的作用。[结果]培养24 h后,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大于对照。加入硅藻土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培养48 h后,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大于硅藻土,且2种培养基中的黑曲霉菌落直径均大于对照。[结论]培养24 h后,膨胀石墨对黑曲霉有促菌作用,而硅藻土无明显作用;培养48 h后,膨胀石墨对黑曲霉促菌作用优于硅藻土;72 h后,膨胀石墨及硅藻土对黑曲霉促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小麦秸秆和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对航天诱变后筛选的黑曲霉ZM-8菌株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M-8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8∶2,氮源为4%的(NH4)2SO4,含水量200%;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6%;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44 h.在以上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ZM-8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21.74 U/g,约为出发菌种的2.24倍.酶学实验表明,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作用pH 5.0.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黑曲霉固态发酵酸性磷酸酯酶(ACP)的产酶条件,首次采用固态培养的方法,在对黑曲霉3350产酸性磷酸酯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Plackett-Burman试验选取了3个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3350产酸性磷酸酯酶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麸皮8.0 g,蔗糖2.0 g,豆饼粉1.11 g,水13.9 ml,土温-801.0ml/kg,NH4NO320g/kg,KH2PO42.5g/kg,自然pH值;32℃固体静置培养120h,期间翻曲2~3次.在该条件下菌株最高产酶活性为154IU/g干曲,比优化前产酶提高88%,与液态发酵周期(9d)相比缩短了44%.  相似文献   

9.
木聚糖酶的产生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黑曲霉发酵产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黑曲霉发酵的产酶模式。最佳产酶条件分别为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2%的麸皮(碳源)、1%的酵母膏(氮源),250mL的三角瓶中装液量50mL,pH5.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72h,转速为150r/min,吐温-80的添加量0.5%。比较产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认为该菌株产酶模式为同步合成型。  相似文献   

10.
以稻草粉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利用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1∶ 1)混茵固态发酵产纤维素滤纸酶.以初始p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装样量、含水量为研究因子,通过对拟康氏木霉和黑曲霉(1∶1)混茵固态发酵产纤维素滤纸酶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固体培养基含水量为50%,初始pH 5.0,装样量15 g/500 mL,接种量为8%,30℃恒温培养5d.  相似文献   

11.
为了高效降解玉米蛋白粉制备玉米肽,以玉米蛋白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设计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一株与Aspergillus Niger MG668228.1高度同源的菌株L289,命名为黑曲霉L28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黑曲霉L289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温度34℃,摇瓶装量40 mL,底物浓度5%。在该条件下发酵,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达2 718.05μg/mL。  相似文献   

12.
以豆渣为主要原料,利用黑曲霉为产酶菌株,在29℃下,通过固态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产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15 g干豆渣、含水量55%、黑曲霉接种量1.7 mL、培养时间84 h;产淀粉酶的最佳条件为:15 g干豆渣、含水量60%、黑曲霉接种量1.5 mL、培养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达475 U/g,淀粉酶活力为198 U/g。说明利用黑曲霉对豆渣进行固体发酵产酶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菊粉酶活力,以菊芋汁为主要培养基成分,对一株产菊粉酶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变异株AU-55发酵产酶历程和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菊芋汁中还原糖的含量为3.4 g.L-1,菊糖含量约为121.3 g.L-1;黑曲霉AU-55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发酵液中菊粉酶活力、糖度、酸度、菌体生物量随着发酵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变化,96 h菊粉酶活力达到最大;菊芋汁添加量、玉米浆添加量、初始pH、接种量对黑曲霉AU-55菊粉酶活力的影响均显著,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参数为:菊芋汁250.0 mL.L-1,玉米浆20.0 g.L-1,NH4H2PO45.0 g.L-1,MgSO4.7H2O 0.5 g.L-1,NaCl 3.0 g.L-1,初始pH 6.5,接种量35.0 g.L-1,30℃,200 r/min下,培养4 d,所得菊粉酶活力最高达42.3 U.mL-1。  相似文献   

14.
以-60~+100目和-100~+200目膨胀石墨为添加剂加入到PDA培养基中,观察对黑曲霉的作用,结果发现: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加入膨胀石墨的培养基中黑曲霉菌落直径均大于对照黑曲霉菌落直径,加入-100~+200目膨胀石墨的培养基黑曲霉菌落直径均略微小于+100目膨胀石墨,表明膨胀石墨对黑曲霉生长有促进作用,大尺寸膨胀石墨对黑曲霉的生长促进作用优于小尺寸膨胀石墨。  相似文献   

15.
明红梅  董瑞丽  周健  方春玉  兰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58-15060
[目的]根据白酒丢糟原料的特点,选取优势菌种构建丢糟多菌发酵复合处理体系,探讨各菌种液态培养最优条件。[方法]基于前期白酒丟糟发酵试验结果,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为丟糟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优选菌种。经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和黑曲霉菌的最佳液态培养条件。[结果]以7°Bx麦芽汁为基础培养基,各菌最佳培养条件为:对于产朊假丝酵母,添加1.5%的硫酸铵、接种量为5%、培养时间为16h;对于黑曲霉,添加0.3%的氨水、接种量为15%、培养时间为18h;对于绿色木霉,添加0.5%的氨水、接种量为15%、培养时间为22h。[结论]在该培养条件下各单菌发酵液的活菌数量可达到1010个/ml以上,经喷雾干燥制备的微生物菌剂的活菌数量可达到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以麸皮、玉米芯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方法,分别研究碳源、氮源、表面活性剂、培养基初始pH、料水比、培养温度及时间对黑曲霉XZ-3S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黑曲霉XZ-3S产纤维素酶的最优固态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麸皮与玉米芯的比例6∶2,硫酸铵浓度4.0%,吐温-40 0.4%,发酵培养基初始pH 4.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96h,培养基料水比1∶1.5。在该工艺条件下,CMC酶活性及FPA酶活性分别达273.56IU/g和135.61IU/g。  相似文献   

17.
赵勇  宋志文  孔小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82-13583,13585
[目的]探讨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下黑曲霉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培养基最佳成分为及浓度为:葡萄糖100g/L,有机氮源为4g/L蛋白胨,无机氮源为3g/L硝酸钠;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值6,发酵周期72h。[结论]通过优化,黑曲霉发酵产葡萄糖氧化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张辉  桑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250-16252
[目的]探讨黑曲霉HQ-1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条件。[方法]以1株产酶活力相对较高的黑曲霉HQ-1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曲霉HQ-1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适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并测定了CMC酶(CMCase)和滤纸酶(FPAase)的活力。[结果]影响黑曲霉HQ-1液体发酵产CMCase和FPAase的因素依次是复合碳源的含量、2种碳源的比例、氮源含量和装液量。该菌产CMCase的最适培养基为:麸皮+玉米秸秆粉15‰(1:1),NH4Cl2.0‰,其他成分同Mandel’s营养液;产FPAase的最适培养基为:麸皮+玉米秸秆粉20‰(1:1),NH4Cl1.5‰,其他成分同Mandel’s营养液。2种培养基的最适pH值和装液量均分别为5.0和50ml/250ml三角瓶。在30℃和170r/min下培养4d后,CMCase和FPAase达到525.2和217.6IU。[结论]该研究为纤维素酶生产菌株的研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6株黑曲霉菌株中筛选到一株产木聚糖酶活力最高的黑曲霉M1菌株(Aspergillus niger M1),其最适固态发酵条件为:选择70%玉米芯粉+30%麸皮+0.6%(NH4)2SO4作培养基,其加水质量比为1∶2.0,30℃培养84 h,其木聚糖酶活力最高可达3 689 μmol·min-1·g-1.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