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厦门市同安区是福建省暴雨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统计分析诱发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阐述暴雨的年内变化和时程分配、暴雨发生日数及暴雨水资源等特征。针对同安区暴雨特征提出了减轻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找出2022年张家口市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月日照时数、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以1991—2020年30年平均值作为气候要素平均值,分析2022年5—9月张家口市各区县的气候资料。[结果]2022年张家口市出现春旱和阶段性夏旱。7月干旱的原因,可能与大陆高压势力强盛、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偏南、极涡和台风势力偏弱有关;9月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有利于早熟作物的成熟,但对晚熟作物的干物质积累不利;光照充足一直是张家口市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即使在日照最少的6月,也基本能够满足作物的日照需求;2022年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阶段性干旱、阶段性高温、局部暴雨洪涝、大风、冰雹和初霜冻,其中春播期干旱、7月“卡脖旱”及8月下旬初霜冻3种灾害均遭遇的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结论]通过对2022年张家口市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为来年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
冬种辣椒是广东冬季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但冬种辣椒生产常常受寒潮、连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调查广东省冬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结合冬种辣椒的生长和栽培特点,探讨广东气象条件与冬种辣椒生产的关系,分析冬种辣椒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特征及其对辣椒生产的影响。辣椒属喜光喜温作物,同时根系较浅,对水分要求严格。寒害是冬季辣椒生产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2、3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粤北和珠三角地区,容易给辣椒造成渍害和湿害;冬季干旱发生频率也较大,珠江口北部以及雷州半岛地区是重点防范区域;而在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站1966—2019年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对海南岛18个市(县)芒果单产的气象产量与其各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等做相关分析,选取花期平均气温、果实发育期平均气温、年≥10 ℃积温作为区划指标,同时考虑坡度因素的影响,采用集优法基于GIS开展了海南岛芒果种植精细化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种植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万宁、琼海等西部南部和东部市(县)的沿海乡(镇),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五指山大部、白沙南部、昌江南部、乐东东北部、三亚北部、陵水北部等市(县)地形陡峭的山地,其余为次适宜区。区划结果可为海南岛芒果种植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橡胶林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是海南岛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摸清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概况对于了解热带橡胶林生态系统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对林下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于提高海南省经济效益和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海南岛不同地区橡胶林林下植物分布、种类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林下物种资源丰富:在调查区约10 400 m2的样方中共有植物种类472种,其中药用植物382种,牧草植物40种,纤维植物35种,可食用植物22种,观赏植物13种,海南特有种7种。针对海南岛橡胶林林下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的现状,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林下间作、南药产业、花卉产业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橡胶风害评估中,橡胶林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是建立定量评估模型的重要动力学参数。以MODIS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计算橡胶林的叶面积指数,并利用形态学Raupach方法,估算橡胶林归一化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该方法充分发挥了遥感大面积获取数据的优势,同时解决了传统气象学方法获取橡胶林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需要大量长期的野外观测资料的限制。结果表明:橡胶林叶面积指数与归一化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估算结果精度能满足橡胶风害评估模型参数的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大范围内橡胶林风害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植物组成与地理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区域植物群落特征、性质和规律,以期为进一步分析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策略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在海南岛南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低地雨林建立1 hm~2固定样地,进行立地因子和植被调查,并研究其物种组成与地理成分。结果表明:维管植物隶属于65科150属213种,种子植物63科148属211种,分别占海南岛和全国种子植物总科、属、种的32.66%、19.29%,13.56%、4.69%和7.65%、0.78%~0.81%;优势科明显,单种科36个,寡种科24个,共占总科数的92.31%;属内种的变化范围为1~6,单种属最多,占总数的76.00%;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热带性质占绝对优势,这不同于尖峰岭山地雨林热带-亚热带过度性明显的特点;根据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最小取样面积为范围在3 600~6 400 m~2之间,其上限高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的4 000 m~2最小面积;相较于山地雨林,其植物种类较丰富,地理成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VEST模型的海南岛氮磷营养物负荷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面源污染的防治,首要任务是量化氮磷营养物的负荷。应用InVEST模型中的水质净化模块,模拟海南岛氮磷营养物的输出负荷,并根据富营养化含量指标表划分氮磷负荷的风险区域。结果表明:海南岛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区域的水质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但是部分区域磷的输出负荷偏高,处于风险水区。以氮为限值的贫营养化水区、贫-中营养化水区、中营养化水区和中-富营养化水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1.42%、49.98%、11.58%、17.02%。以磷为限值的贫-中营养化水区、中营养化水区、中-富营养化水区和风险水区分 相似文献
17.
1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是土地利用变化相关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土地利用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基于GEE云平台提供的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分类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RF与SVM算法对海南岛土地利用中水体和建筑用地的分类精度均较高,对耕地、园地和林地分类精度较低。与SVM方法相比,RF分类方法能够更准确识别各类地物信息,更适于海南岛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海南岛林地(包括天然林、橡胶林等)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耕地和园地面积接近,相间分布于海南岛大部分区域;水体和建筑用地面积较小,在海南岛均呈零散的分布状态,以沿海地区为主。GEE平台对于开展大区域土地利用分类与遥感动态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