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美国玉米带群体与西班牙玉米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J.Sinobas等玉米育种的方向是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这些自交系用于生产农民种植的商品杂交种。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达主要依赖于通过自交方式获得的这些自交系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Sprague(1984)把瑞... 相似文献
3.
4.
黑龙江省常用玉米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省 6种主要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对照优势值有较大差异 ,而就同一杂交模式而言 ,不同性状的对照优势值也不相同。长 3群×Mo1 7群在穗长、行粒数及百粒重等性状上均有较高的对照优势值 ,且抽丝期对照优势值较小。因此 ,该杂交模式是适合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的杂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6.
Naspolini等(1981)鉴定了由CIMMYT各种热带、亚热带基因库和群体及2个巴西群体构成的一组双列杂交的表现。亚热带材料中,群体42的总穗重一般配合力(GCA)效应最高,其次是群体33。Johnson等(1981)做了一些CIMMYT热带、亚热带基因库和群体同Tuxpeno Crema-1 Planta Baja C-17(现称Blanco Dentado-2或群体49)及ETO Blanco(群体32)的杂交,后两个材料是热带应用最广泛的优势组群。在适应亚热带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高支链淀粉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支链淀粉玉米是受突变型基因wx控制的特异淀粉类型,表现型为蜡质,支链淀粉含量高。在利用高支链淀粉玉米自由授粉品种进行群体改良而获得的高配合力群体的基础上,构建了当代高支链淀粉玉米单交种第1个杂种优势模式T5×H2。通过对热带地区高支链淀粉玉米地方品种Ratchetal的早熟性改良而获得T2高配合力群体,证实T5杂种优势群与T2品种改良群体具有较高的群体间杂种优势,T5×T2可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T2和354×T2可独立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361和354可作为T5杂种优势群的亚群应用于杂种优势育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别将热带玉米Suwan1群体与我国温带玉米5大类群骨干自交系杂交,形成新的综合种,再与4个测验种杂交,组配36个杂交组合。通过2年1点的田间杂交组合8个表型(产量相关性状)评价,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合力效应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各杂交组合之间8个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大小为CML171/Suwan1Dan340/Suwan1P159/Suwan118599/Suwan1Chang7-2/Suwan1Mu6/Suwan1zheng58/Suwan191-95/Suwan1Mo17/Suwan1。根据联合产量分析,在36个组合中18599×Dan340/Suwan1和Dan340×CML171/Suwan1的杂种优势表现较强。由此,表现较好的杂种优势组型为PB、Tangsipingtou×Lvdahonggu/Suwan1(Reid/Suwan1)、Reid×Tangsipingtou/Suwan1、Reid×Lancaster/Suwan1,将Suwan1导入我国5大类群所形成的新种质对玉米的产量和其他性状的改良可以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陕西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优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西19个自育玉米品种的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的种质基础过于狭窄,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和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是近20年陕西利用的主要杂交优势模式,应继续加强研究和利用,要注意自330亚群,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种群的改良利用,并重新研究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和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这三个杂优模式,以突破现有的杂交优势利用模式,才可能使陕西玉米育种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1980~1997年山东省玉米主要种质中,BSSS系统系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兰卡斯特系统系呈逐渐下降趋势,塘4平头和旅大红骨子系统系呈波浪式变化。90年代,BSSS系统系占43.3%,塘4平头系统系占30.0%,兰卡斯特系统系占10.0%,旅大红骨子系统系占6.7%,四大系统系共占90.0%。 相似文献
12.
玉米Tuxpeno-Reid和Suwan-Lancaster合成群体相互轮回选择效果及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属Reid自交系和属Tuxpeno自交系形成墨瑞C0以及用属Suwan自交系、Mo17和78599形成苏兰C0。两个群体在4次遗传平衡后按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后分别形成改良一轮的墨瑞C1和苏兰C1。经多点产量比较,墨瑞C1×苏兰C1比墨瑞C0×苏兰C0的产量提高7.84%,达到极显著水平,而两个群体本身的产量变化不显著。群体间的平均杂种优势也从改良前的9.86%提高到改良后的16.29%。根据SSR标记计算,相互轮回选择对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加拿大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将20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4个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代表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80个测交组合,2006、2007年进行田间鉴定试验,研究引进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EP1、EP9、EP14、EP15、EP16和EP17群体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EP1、EP8和EP19群体属于塘四平头群,EP12、EP14、EP15和EP22属于Reid群,EP17、EP20、EP21和EP23属于Lancaster群,EP3、EP6、EP7、EP9、EP10、EP11、EP13、EP16和EP18属于旅大红骨群;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与旅大红骨类群的杂种优势最强。 相似文献
15.
采用NCⅡ设计,以8个黑龙江省常用早熟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20个加拿大玉米群体的产量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EP8、EP17、EP7、EP13和EP15产量一般配合力(GCA)较高,利用这些群体较易组配出高产杂交组合。以产量特殊配合力(SCA)为指标,发现K10与EP6、EP11、EP12、EP14,L105与EP18、EP19、EP20、EP22、EP23,甸11A与EP7、EP8、EP9,东237与EP1、EP16、EP17,合344与EP3、EP13,龙抗11与EP15,熊掌与EP10、EP21遗传关系较近。从产量平均优势分析可见,部分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为EP7×K10、EP18×K10、EP1×龙抗11、EP12×龙抗11、EP17×熊掌、EP14×甸11A、EP23×甸11A、EP3×东237、EP21×东237。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和杂种优势利用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西南地区玉米生产概况及特点,对现有主要推广品种的种质基础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热带、温带玉米自交系和贵州地方种选系的配合力及杂交组合组配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来自热带、温带和贵州地方种的各5个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4组配成105个杂交组合,进行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杂交组合组配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热带、温带和贵州地方种选系,都有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其中表现较好的有黔3502、Fm9、53和独紫.热带自交系、温带自交系和地方种选系间组配杂交组合,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而同类自交系间杂交,杂种优势相对较弱,较难选出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玉米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杂交优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1997年山东省玉米主要种质中,BSSS系统系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兰卡斯特系统系呈逐渐下降趋势,塘4平头和旅大红骨子系统系呈波浪式变化。90年代,BSSS系统系占43.3% ,塘4平头系统系占30.0%,兰卡斯特系统系占10.0%,旅大红骨子系统系占6.7%,四大系统系共占90.0%。山东省玉米种质划分为五大杂种优势群,即兰卡斯特(主要含Oh 43亚群和C103亚群)、BSSS(主要含8112亚群和XL80亚群)、塘4平头、旅大红骨子和其它种质杂种优势群,总结探索出10种主体杂交优势利用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利用最多的子模式有3种:8112亚群×塘4平头群、XL80亚群×塘4平头群和C103亚群×塘4平头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