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旱作条件下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设计田间定位试验,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研究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能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免耕配合秸秆覆盖相比传统耕作在表层土壤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了78.4%,土壤微生物量氮增加了89.6%,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了29.6%,免耕的生物活性主要表现在耕层.  相似文献   

2.
红壤微生物量磷土壤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咎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红壤进行了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之间的相互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土壤有机磷以及土壤速效磷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红壤微生物量磷尤以与土壤速效关系最为密切,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动态平衡;同时,要提高红壤固定磷的利用率,可通过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促进微生物对红壤磷的周转和循环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设置在甘肃农业大学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免耕、覆盖对土壤微生物量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 cm土层和5~10 cm土层中,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P差异显著.0~5 cm土层,NTS、TS与T、P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值大小序列为:、NTS>TS>NTP>NT>T>TP.其中NTS高出TS 6.5%、NTP比TP高22....  相似文献   

4.
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8 种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的红壤进行了微生物量磷与土壤磷之间的相关性研究⒚结果表明,红壤微生物量磷与土壤全磷、土壤有机磷以及土壤速效磷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⒚红壤微生物量磷尤以与土壤速效磷关系最为密切,提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动态平衡;同时,要提高红壤固定磷的利用率,可通过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促进微生物对红壤磷的周转和循环来实现⒚  相似文献   

5.
稻田土壤微生物磷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湖南省5个典型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磷(MB-P)对土壤有机碳和磷素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土壤MB-P含量对施肥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监测点的土壤MB-P对化肥的反应不敏感,而施有机肥(物)有利于土壤MB-P的增加。土壤MB-P对土壤有机碳和全磷的变化虽有响应,而其关系并不确定,但土壤MB-P与土壤微生物碳和Olsen法提取磷(Olsen-P)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土壤MB-P占土壤全磷的1.16%~3.19%,与Olsen-P占全磷的比例较为接近。在土壤Olsen-P含量低于8 mg·kg-1 的较低水平下,不论施肥与否,土壤MB-P含量均高于Olsen-P,较高的土壤MB-P有利于补充土壤Olsen-P。在不同形态的无机磷中,土壤MB-P与Al-P和Fe-P的相关性最好,Ca-P次之,但与闭蓄态磷(O-P)无显著相关性。微生物对土壤Al-P、Fe-P和Ca-P的利用可能是促进其向Olsen-P方向转化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6.
设置室内培养试验,在较低养分和碳素质量分数的农田土壤中,通过加入外源的高、中、低质量分数的无机磷和碳源黑麦草基质的方式,研究不同梯度的磷素质量分数和不同培养时间序列的土壤微生物磷、微生物碳磷比的变化规律以及磷素利用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低养分条件下外源无机磷的加入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不大,黑麦草的加入引起微生物碳的巨大变化,即碳素的多少对于微生物碳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低碳条件下,无机磷的加入对微生物磷的影响不大,而加入黑麦草后较高碳素质量分数下,微生物磷出现巨大变化,说明碳源多少对于微生物磷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磷具有较快的周转周期。微生物碳磷比波动比较大,加入外源物质以后,分别在第5天和第25天出现高峰,大多数在第10天前后出现低谷,也就是第10天前后微生物活性较大,微生物磷质量分数较高,磷素利用较为活跃。可见,速效磷与微生物磷和微生物碳磷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呈对数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20-42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从小麦拔节期到收获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则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均为覆膜处理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且以全膜穴播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处理高64.52%~130.54%和25.81%~58.98%,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覆膜处理显著低于不覆膜处理,并且全膜穴播处理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可见,覆膜可以改善土壤水热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是适合晋南地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旱作条件下不同覆盖及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的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运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研究了不同覆盖、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次序对不同耕作方式及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磷没有影响;0~5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免耕秸秆覆盖比传统耕作增加了29.1%,比免耕增加了6.9%,比传统耕作配合秸秆覆盖增加了5.8%;免耕地膜覆盖土壤微生物量磷比传统耕作增加了15.7%,免耕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耕层;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季节性变化呈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延边地区是苹果梨生产的优生区,且经历季节性的冻融过程,有别于国内其它地方的果园生态系统。为分析冻融作用对延边地区苹果梨园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进一步指导苹果梨园土壤管理,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季节性冻融前后栽植年限分别为11、25、40、63年的苹果梨园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微生物量碳、氮、磷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年限果园土壤经季节性冻融后,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在各个土层总体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0~40 cm层次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在栽植年限为11、25年果园中受季节性冻融作用影响大于40和63年果园;微生物量氮含量在4种年限果园土壤中均受季节性冻融作用的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含量在栽植年限11和40年的果园土壤中受季节性冻融作用影响大于25、63年。对比3个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在0~20、20~40 cm受季节性冻融作用影响均大于40~6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温带红松林和落叶松林土壤解冻过程中的微生物量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并分析了微生物量氮和无机态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解冻期两种针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土壤微生物量氮随解冻进程而不断增加,最大微生物量氮出现于解冻后期。两种针叶林0~1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层土壤。红松林0~10 cm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明显高于落叶松林。两种林型土壤的铵态氮含量表现出相同的时间动态特征,均随解冻期的推进而不断升高,最大峰值出现于解冻末期。解冻期两种林型土壤存在两次硝态氮释放峰值,且0~1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北方针叶林土壤解冻期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评估外源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在莠去津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有机无机物料对莠去津污染土壤微生物量磷和可溶性无机磷的影响。[结果]外源有机、无机营养物质均显著提高了莠去津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其中单施腐熟猪粪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磷增加最明显,比对照增加了98.4%,其次是NP肥配施、单施紫云英、单施N肥,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8.6%、23.7%、16.4%,增加较少的是单施P肥和单施水稻秸秆的处理,仅仅分别比对照增加了7.5%和4.3%。与土壤微生物量磷不同的是,单施腐熟猪粪、单施磷肥以及NP配施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无机磷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5.0%、42.3%和40.2%;而莠去津单施氮肥、紫云英和水稻秸秆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无机磷则显著降低,分别减少了29.1%、13.2%和13.7%。[结论]施用有机无机营养物料可加快土著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了莠去津的消解,有利于莠去津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地区不同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半干旱地区采集了7个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获得了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研究了微生物量磷、速效磷、有机磷及其组分在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磷、有机磷分别为5.86~12.24 mg·kg-1和0.12~0.35 g·kg-1,灌溉耕地最高、退化草地最低,二者在大团聚体(>2 mm)中的含量皆高于小团聚体(<2 mm);土壤速效磷含量则相反,在小团聚体中较高。有机磷分组研究显示,大团聚体的中等稳定性和稳定性有机磷含量较高,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则在>2 mm或<0.5 mm团聚体中较高。结果表明土壤大团聚体可能是磷转化的库,小团聚体是土壤磷供给的源。微生物量磷与各种形态的土壤磷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省6个稻田长期定位监测点为对象,研究了亚热带地区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C、N、P)状况及其对施肥(包括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反应状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分别为310--1270、33.0--193、5.9--28mg/kg土)明显高于报道的旱作土壤的含量,说明稻田有较好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维持能力。各监测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及其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施化肥(NPK)对半数监测点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影响不大,秸秆还田或施用有机肥则均有明显提高,但各监测点的提高幅度差别很大。尽管如此,增加新鲜有机物的投入(如秸秆还田和施有机肥)是提高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对养分的固持能力的主要途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平均占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2.9%、3.6%和2.1%,且受施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樱桃年生长周期内不同樱桃砧木(大青叶、山樱、考特和马哈利)对根际微生物和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年生长周期内,各砧木根际微生物数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根际有机质和全氮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全磷和全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碱解氮和速效磷呈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速效钾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各砧木根际各养分差异显著。4种樱桃砧木土壤营养水平基本能够满足樱桃生长的需要,但根际养分亏缺。因此,选择合适的樱桃砧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养分的提高,从而为樱桃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对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达27 a的棕壤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后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均能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以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碳较对照增加了0.74~2倍;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肥力指标(除全钾、速效钾外)呈显著相关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以作为预测作物产量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熏蒸-提取法研究了耕地、园地、林地三种利用方式下棕壤及其各级微团聚体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利用方式下棕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趋势均为<10μm微团聚体>原土>10 ̄50μm微团聚体>50 ̄250μm微团聚体,且经方差分析可知,除原土与10 ̄50μm微团聚体中微生物量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利用方式之间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对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极显著的影响。(2)微生物量碳/有机碳、微生物量氮/全氮的比值表现为原土及<10μm、10 ̄50μm微团聚体中均为林地最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输入的质的差别造成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微生物量与菌群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添加尿素(U)、尿素+葡萄糖(U+G)、尿素+秸秆(U+S)的培养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初步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东北黑土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U或U+G的处理,微生物量提高很快(5~15d时),但下降也很快。添加U+S处理,微生物群落变化很快,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迅速升高(5~10d时),而且微生物量可以保持两个月之久。以上结果说明化肥配施秸秆具有良好的土壤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