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应用GIS管理技术对校园地形图进行管理,并探讨了对地形力要素进行管理的途径内容包括:GIS管理目标,系统的实体框架,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及内容数据结构力求使冗余数据得到控制,尽量减小计算机内存,使数据层次清晰,结合合理,以适应空间各种操作。  相似文献   

2.
从地下管线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全市区地形图,规划图和管线普查成果与管线竣工测量成果作为系统的基本数据,以GIS软件为支撑平台进行开发,实现地下管线管理所需的查询,分析,综合,统计和辅助决策等功能,从而达到以计算机手段对地下管线实行有效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GIS管理技术对校园地形图进行管理,并探讨了对地形图要素进行管理的途径。内容包括GIS管理目标,系统的实体框架,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及内容数据结构,力求使冗余数据得到控制,尽量减小计算机内存,使数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以适应空间各种操作。  相似文献   

4.
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和GIS在森林病虫害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中国林业科学院李天生一、遥感与GIS简介遥感《RemoteSensing》是用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有关应用遥感技术监测...  相似文献   

5.
从IGES到STEP的产品数据交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产品数据表达与交换的重要性,并在分析产品数据交换规范IGES体系结构,数据表达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ISO标准STEP的产生、内容、文件结构和EXPRESS语言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期调研为基础,介绍了GIS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及国内、外GIS软件的性能比较,并针对当前农业资源保护的现状,提出用GIS进行北京市农田管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开发外文CD—ROM建立外文专业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CABI、AGRIS、AGRICOLA三种光盘的数据结构,以及从以上三种光盘中套录数据。并详细阐述了把套录下的数据如何进行数据转换、计算机处理技术、ISO2709格式和把数据储存到FoxBASE、MICRO-CD/ISIS数据库中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此技术开辟了一种建立外文数据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要介绍RS与GIS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RS与GIS在农业研究与实践领域中的一些应用,指出它们是实现在业现代化管理和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并对RS与GIS在农业应用中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单元确定与属性数据获取方法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该文提出了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土地资源评价中,以土地资源类型作为评价单元,将土地资源类型图与各个评价因子的单要素图层分别进行了叠置分析,通过对各生成图层的PAT文件进行操作来获取评价数据的新思路。并在基于GIS的浙江省坡地土壤资源质量评价中作了初步应用。对传统的及基于GIS的土地资源评价中确定评价单元的各种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水质模型模拟的实现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水质模型与GIS技术下DSS模块的数据结构及两者间数据的传输分析,应用动态分段技术,实现了水质模型模拟与GIS技术的结合。为完成国家省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水质模型模拟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站仪和GIS技术的林业定位信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实践中利用电子全站仪采集树木坐标、树高、胸径等野外数据 ,并将树种作为一种属性自动记录 ,所有数据自动传输给计算机形成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方法 .将林木数字图与现有地形图进行叠加 ,既检验测树精度又提供现有地形图的变化情况 ,在林业工程规划设计中提供树种、直径、树高、小班面积等信息 .由GIS进行信息处理及成果输出 ,实现信息的可视化 .通过对北京西四环外 5 87棵单株树木及 15个小班的实测并经现状地形图检核证明 ,由于全站仪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利用其采集测树信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 .  相似文献   

12.
应用RS和GIS技术相结合进行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通过对TM影像和1∶50000地形图的室内判读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解译出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图。在建立土地利用与植被覆盖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土壤侵蚀专家分类系统,获得了青海湖流域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侵蚀现状,为今后该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GIS输入的摄影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GIS的输入范围。文章研究了GIS输入的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应用摄影测量理论的空间解析模型,选取已知地图坐标的控制纠正点.求解模型参数、经过坐标变换.以象片区划线的弧为基本单位进行数字化处理,得到地图坐标数据.由此坐标数据提取出弧和结点数据、最后生成与ARC/NFO系统相兼容的拓扑数据结构。经检验用该方法完全满足成图要求。  相似文献   

14.
毛健  苏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37-239
为了满足数字化城市的需要,建立功能强大的城市三维GIS迫在眉睫。采用ArcGlobe 10.0和3ds Max相结合的模式,利用航拍影像、CAD地形图和采集的建筑物属性及纹理数据,建立了城市三维模型,并实现了创建、管理三维数据,高度测量,通视线分析等三维GIS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GIS支持下,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云南楚雄高原的离散样点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了栅格化数据,借助于DEM模型及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该地区进行地形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研究区的高程、坡度专题图及坡度分布特征;坡向专题图及楚雄高原地貌坡向特征;地形起伏度专题图及楚雄高原的总体起伏度特征,为云南楚雄的经济及其它领域的发展提供依...  相似文献   

16.
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万地形图、TM遥感影像为原始数据,运用非监督分类遥感解译、GIS中Focal滤波、缓冲等分析技术提取1979、1986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面积信息,分析苏州中心城区扩展的时空差异规律,探讨形成这些差异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1979~1986年苏州中心城区的城市扩展基本呈各向同性,表现为圈层式扩展,1986~1998年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展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而1998~2004年苏州中心城区建设空间开始明显地跳跃式发展;在扩展的时空分布上,苏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面积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地理环境与城市规划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e shap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oon from the clementine missio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Global topographic and gravitational field models derived from data collected by the Clementine spacecraft reveal a new picture of the shap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oon. The moon exhibits a 16-kilometer range of elevation, with the greatest topographic excursions occurring on the far side. Lunar highlands are in a state of near-isostatic compensation, whereas impact basins display a wide range of compensation states that do not correlate simply with basin size or age. A global crustal thickness map reveals crustal thinning under all resolvable lunar bas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history of the moon are more complex than was previously believed.  相似文献   

18.
基于遥感和GIS的土地资源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不同时期航空遥感图像采集信息,编制基本土地资源专题图,在MapGIS支撑下,建立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叠加产生多种图层,提取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空间格局信息.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经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遥感影像图、地形图以及DEM数据,选取相对坡度、相对视距、视觉机率和醒目程度4个分量,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对洪田村森林景观进行了视觉敏感度定量评价,敏感度分为高、较高、中和低4个等级。结果表明:1)高敏感区和较高敏感区的面积总和比为66.07%,中敏感区面积占比为25.15%,低敏感区域面积占比为8.78%;2)景观视觉敏感度与相对视距和坡度有较强的相关性;3)醒目程度为一级敏感区的特殊景观的敏感度较高,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根据评价结果建议:高敏感区与较高敏感区的森林景观应以保护和生态恢复为主,不宜进行视觉上明显的森林经营活动;中敏感区在不影响整体风貌和视觉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建设;低敏感区可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森林经营活动。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结果为乡村森林景观保护和未来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