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4~1985年对晋南9县1市棉田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棉红蜘蛛在塑膜棉田发生为害地块达50%以上,为害程度也明显重于露地棉田。1986~1990年我们在永济县棉田进行了棉红蜘蛛发生规律研究和综合防治示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棉红蜘蛛发生消长规律4年定点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棉红蜘蛛发生消长总趋势在塑膜田与露地基本相似,均为发生早、发展慢、波动少。但塑膜田内发生数量和受害程度明显重于露地。棉花出苗后齐苗不久,棉红蜘蛛就从田边地头的越冬场所首先侵入棉田边行,形成初发生中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因各地大力推广抗虫棉品种.棉田的用药量减少.使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是次要害虫的盲蝽象上升成为棉田的重要害虫。该虫寄主多,食性杂,在棉田危害初期往往不易发觉,在棉蛛被害症状明显时防治又失之过晚,因此,必须了解其生活习性,适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多光谱遥感影像和Logistic算法,实现对棉田虫害的田间监测。【方法】以患虫害棉花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棉田多光谱遥感影像,并对影像进行预处理;结合受虫害棉花光谱特征,利用虫害敏感波段反射率与植被指数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开展棉花虫害识别监测研究。【结果】由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SAVI)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NDVI)模型构建的棉蚜虫、棉红蜘蛛、棉铃虫识别模型为最优模型,其训练样本准确率达到93.7%,测试样本准确率达到90.5%,召回率为96.6%,F1值为93.5%,对棉蚜虫、棉红蜘蛛和棉铃虫的识别模型决定系数分别为0.942、0.851和0.663。【结论】该模型可满足棉田中棉蚜虫、棉红蜘蛛和棉铃虫3种虫害的发生区域识别,且可基本满足棉田精准植保作业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农一师五团棉田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指出5—8月气温、降水量、湿度是影响棉田害虫发生消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棉田害虫的测报防治方法,以为棉田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竹蝉的研究     
经过多年调查、观察和研究,笔者阐述了竹蝉的分布情况、危害性、形态特征、生活史与生活习性,同时介绍了该虫的天敌及该虫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该虫的防治方法。为竹蝉的生活习性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药剂防治棉蚜,是用棉油皂或棉蚜皂;防治红蜘蛛,我们主张用石灰硫磺合剂。这两种棉作大敌,在棉田里的严重为害期,棉蚜发生得较棉红蜘蛛为早。可是我们对棉红蜘蛛的防治对策,要严格推行虫情检查报告制度,着重在发生初期的即时消减,抑止蔓延。当防治棉蚜的时候,若是在棉红蜘蛛发生的局部范围内,施用一种混用的药  相似文献   

7.
黑绒鳃金龟,属鞘翅目鳃金龟科,以成虫啃食叶片和新生嫩芽,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危害。通过对黑绒鳃金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观察,基本掌握了该虫的一般习性,根据习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青叶蝉的生活史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青叶蝉是民和县常见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2007年-2008年在我县川口、中川两地区对大青叶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基本查清了该虫的生活习性,总结出监测预报方法和防治办法,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甘薯麦蛾生物学习性及其发生规律等进行了观察研究。该虫在永州一年发生5代,田间世代重迭,8~10月为严重为害阶段。提出了针对该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观察了棉卷叶野螟的生活习性,调查研究了其发生和为害情况.结果表明,在孝感棉区棉卷叶野螟一年发生5代,尤以第3、4代为害最重.它的大发生与越冬虫源、棉田气候环境等密切相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手段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棉卷叶野螟的为害,保持棉花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1.
轮紫斑跳虫成虫及若虫啃食苗期大蒜叶肉,并能通过传毒使大蒜发生青苗病。根据观察研究,介绍轮紫斑跳虫形态特征,生活和为害习性及青苗病的症状,提出防治该虫及青苗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毛毓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739-740,754
描述了葡萄黄叶甲的形态特征,系统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危害规律,根据其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地势的关系,越冬虫茧在土壤里的分布状况,成虫交配、产卵习性及部位等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明确了该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和生活习性。通过综合防治试验,使好果率由过去的43%提高到88.7%,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杨绢野螟是黄杨类植物一种危险性害虫,近两年黄杨绢野螟在延安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文章简述其形态特点、生活习性,总结了该虫具有寄主范围窄、转移危害性强、突发性和暴食性危害特点,调查观察了它的大发生还与气候、栽培管理有密切关系。最后,根据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中荣  胡奕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6):66-66,121
棉田"三虫"是指危害棉花的棉铃虫、棉蚜和棉叶螨。搞好棉田"三虫"的综合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以虫情测报为依据,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使棉田"三虫"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棉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蒙古栎橡实的主要害虫橡实象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提出了防治方法,以期为防治该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棉田白星花金龟形态特征、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治棉田星花金龟的有效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40%三氯杀螨醇乳油防治棉花红蜘蛛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40 %三氯杀螨醇 EC新剂型杀螨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以便验证该药剂对棉花红蜘蛛的防治效果 ,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及使用效果。试验田面积 1 0 0 0 m2 ,育苗移栽地膜棉 ,前期套种西瓜 ,棉花长势较好 ,棉红蜘蛛因前期用药控制 ,发生量中等 ,供试时棉红蜘蛛发生量下降 ,有向棉田  相似文献   

19.
郭敏 《农村科技》2009,(5):40-41
随着滴灌棉田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棉田生态条件和棉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新的变化。 一、发生规律 1.虫蛹调查 2007年冬季棉田越冬蛹为0.169头/米^2;2008年春棉田越冬蛹为0.071头/米^2,越冬死亡率为58%,越冬基数低于往年。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目的和经过 为了弄清经三氯杀螨碸处理后,棉红蜘蛛卵是否能孵化,成虫是否能产卵,所产的卯是否能再孵化等问题,于1964年7月12日曾用不同浓度的三氯杀螨碸对棉红蜘蛛各虫态的防治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各处理中,虫卵仍有少数孵化,成虫仍能继续产卵,且所产的卵仍有少数能再孵化。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