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树在沙土地区插干造林,其成活率、生长量与带根苗造林差异不显著。插干造林可缩短苗木培育周期,提高大苗的使用率,特别是用2干苗造林,有利于培育通直无节的大径材,缩短成材年限。  相似文献   

2.
以直径8~15cm的法桐苗干作种条,进行插干育苗(造林),可缩短法桐大苗培育周期2~4a,加快了培育大规格法桐苗木的速度,是解决法桐大苗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苏桐3号大棚容器根插育苗与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棚容器根插快速培育苏桐 3号苗木 ,并用小苗当年适时造林 ,能缩短育苗时间 ,培育出干形更好的林木。通过 3a的培育 ,小苗以 5m× 5m株行距造林 ,其平均树高 9 2 9m、胸径 14 1cm ,单株材积 0 0 92 1m3 (蓄积量36 84m3 /hm2 ) ,分别比对照大苗造林增加 2 9 9% ,34 3%和 115 2 % ,生长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菏1号、中菏2号是菏泽市杨树造林主要推广品种,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我们进行了不同苗木规格及截梢试验,并总结出培育胶合板材,最好选用2年根2年干大苗造林,少用1年生小苗弱苗和2年根1年干苗;2年根2年干苗的高度是在5m以上,米径3cm以上;2年根1年干苗的高度在4.5m以上,米径2.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豫南地区杨树插干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植苗和插干造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共设2个区3组。结果表明;杨树插干造林第1年生长量较植苗造林生长量大;插干造林一个育苗周期比植苗造林育苗节约资金32.9%;插干造林成活率高于植苗造林;插干造林投资比植苗的节约资金44.4%。  相似文献   

6.
实践证明用杨树1年生苗根造林替代带干苗造林,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明显高于带干苗,且还能缩短新植林的缓苗期,控制杨树新植林和幼林干部病害的侵染和流行,平均发病株率和平均感病指数比带干苗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云杉大苗培育技术,认为田间塑料袋二次育大是培育云杉大苗的好方法,具有起苗、装车、运输、栽植方便,栽后不缓苗,造林成活率高,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等优点,深受用苗单位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杉苗造林,一般采用一年生实生苗的传统造林方法.造林时受季节和气候所限制,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生产成本高,出材率低.如果采用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指一年生裸根杉苗移栽在营养钵中,通过人工培育后而成的造林苗木.),就基本上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一年四季均可造林,且成活率高达97%,成林时间可缩短3-5年.营养钵移栽杉苗造林在城步苗族自治县云马林场已试验4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山区杨树造林的最佳方式,提高造林成效,2002年3月在建始县高坪镇采用带根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插干苗造林3种不同的栽植方式对MD19等10个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带根苗造林的效果最好,造林后能迅速成林,成活率、保存率均高,生长最好;无性系中以MD19、MD110生长最快,在生产中可以大面积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皮云杉2 ̄4年生休眠枝扦插苗和2 ̄3年生嫩枝扦插苗造林,其生长量均超过裸根苗的生长量,侧根长度和根系直径均比裸根苗大,但扦插苗抗逆性弱,虫害发生率较裸根苗稍高。用扦插苗造林,不但可以缩短苗木培育周期,也能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13.
对马尾松进行扦插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阑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为宜,剪顶高度以8cm为宜,可产合格穗条600万条/hm^2;培育扦插苗先于1999年12月15日至2000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2000年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栽到苗圃培育。2001年2月出圃时,平均苗高22.6cm,地径0.44cm.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幼林树高、当年高生长量、胸径、地径、冠幅、单株材积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  相似文献   

14.
窄冠刺槐幼林树体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南省民权林场进行窄冠刺槐带干苗和截干苗造林试验和截干苗造林后幼林不同树体管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1)北方地区培育窄冠刺槐速生丰产林,宜采用截干苗造林,截干苗造林成活率比带干苗的高9.26%,造林当年、第2年和第3年的树高分别增加13.6%、11.1%和11.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胸径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2)带干苗造林会发生死干现象,死干率高达52.30%,极大影响干形;(3)截干苗造林当年采取任何树体管理措施包括定株、抹芽及短截竞争枝都会降低窄冠刺槐造林当年的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生长量表现为不定株、不抹芽定株、不抹芽定株、抹芽,这种对生长的负面影响在造林后第3年会减弱或消除;(4)截干造林当年不采取任何树体管理措施,于当年冬季或第2年初春树液流动前进行去萌留主干并去除顶端竞争枝,可获得最大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并可以保持良好干形。  相似文献   

15.
沙棘繁殖容易,可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插干造林和分根造林。育苗最好采用扦插法。一、选好插穗培育壮苗。沙棘为雌雄异株。选择雄株芽大、排列较密、花小穗大、无皮刺、生长矮小、无病虫害的茎段;雌株树冠紧凑、生长矮小、果大,果色鲜艳、含油率高、枝少刺或无刺、无病虫害的茎枝的嫩枝,截取18—20厘米长作插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造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壮苗培育,改变用裸根苗造林的习惯,我所于1978年对油松等十二个树种进行了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培育的油松苗比棚外对照苗高生长大1—2倍。文冠果苗高生长大2—3倍。用三个月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扦插育苗及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4—2001年在福建省邵武市进行马尾松扦插育苗及其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圃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剪顶高度在8cm为宜,每公顷可产600万根合格的穗条。培育扦插苗可先于12月15日至翌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植到苗圃培育,平均苗高可达22 6cm,地径0 44cm,当年可出圃造林。用此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试验表明马尾松扦插苗是可以用于生产性造林的。  相似文献   

18.
王全森 《防护林科技》2016,(12):109-110
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大苗的成活机理、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容器苗造林的优势,指出了培育大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树是内蒙古地区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农田防护林、造纸等工业原料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因此,如何科学地、大量地培育杨树大苗,是解决当地造林树种、数量问题的关键。培育杨树“三根二干”插条大苗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