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幼叶观察染色体,早已在植物上应用。它的主要意义在于,在待研究的植株极少,又不易得到种子或种子量极少的情况下,可进行染色体鉴定,因此采用叶片进行染色体制片有其实用价值。而且用叶片所获得的分裂相,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不次于根尖。我们用油菜幼叶观察了染色体,效果较好,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植物细胞染色体的观察,对作物育种、细胞遗传、植物染色体分类、植物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油菜的教学实践,对油菜染色体进行了初步观察。 油菜染色体的观察可分为两种:一是观察油菜分生组织中的有丝分裂;二是观察油菜生殖器官中大、小孢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橡胶草根尖和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试剂、解离方法及解离时间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橡胶草根尖和嫩叶取样最佳时间均为上午8:00~10:00;2 mmol/L 8-羟基喹啉溶液室温预处理4 h效果最好;根尖和嫩叶用1 mol/L盐酸于60℃下分别酸解10和12 mi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至于近年来新兴的染色体 Giemsa 分带研究,用于麻类作物的则更少见。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上产麻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麻类作物的产量,苎麻、茼麻居世界首位,大麻、黄麻分别居世界第二、三位,其他如亚麻、红麻、热带麻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麻类作物的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国内还涉及不多,更没有见到有关染色体组型分析的资料,在国外文献中,也没有查阅到各麻类作物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报导,  相似文献   

6.
茶树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制样法分析了18个茶树品种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茶树染色体以 X=15为基数,一般为二倍体,但也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细胞。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组型不尽相同,其主要核型为2n=2x=30=18m+6sm+2sm~(sat)+4st~(sat)和2n=2x=30=18m+6sm+4sm~(sat)+2st~(sat)。根据组型分析结果,认为茶树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其品种间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乔木型、大叶品种核型的对称性较高,是进化上较原始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金线莲根尖染色体的制片方法。以金线莲幼苗的根尖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时间及染色时间对制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尖取材以9:3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4h,经卡诺液固定后,用1mol/LHCl于60℃下解离5min,再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10min后进行压片,能获得理想的制片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木薯嫩叶为材料,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药剂、固定液、解离方法以及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材时间为上午8:30~10:00,用0.1%秋水仙素与0.002 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室温预处理 3 h,经固定液(无水酒精 ∶ 氯仿 ∶ 冰醋酸=6 ∶ 3 ∶ 1)固定,用1 mol/L盐酸60 ℃下解离8 min,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分裂相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根尖细胞用铁矾一苏木精染色压片。选择较好的分裂中期相的细胞,分别测量各染色体的长度,计算臂比指数及相对长度,排出染色体组型图。染色体长度最长的为1号,长6.85微米,最短的为18号,长2.67微米。2n=36。10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8对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各对相邻的染色体的长度差异不大。5对染色体在长臂上有较显著的次缢痕。4对染色体有随体。11号染色体往往与核仁相连。  相似文献   

10.
长须棉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属的33个二倍体种(2n=2x=26),其染色体组分别属于A、B、C、D、E、F、G等7种组型。近年来,随着棉花细胞遗传学及棉属分类与进化研究的深入,棉花各个种染色体组型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细胞学研究中,大多采用根尖以及花蕾作材料进行染色体研究。但对一些珍贵材料则受到很大限制:一是去掉根尖后幼苗大多会降低甚至丧失生活能力,使珍贵材料难以保存。二是有些野生材料及远缘后代虽能发芽。但不能正常现蕾开花,因而采用花蕾进行研究受到限制。为了扩大细胞学研究的材料,笔者进行了棉花枝悄细胞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探索,效果较好,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于棉属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细胞学,前人曾有研究,最近国内外分别报道了陆地棉(G.hirsutum)、草棉(G.herbaceum)、澳洲野生棉(G.sturtianum)和比克氏棉(G.bickii)等棉种的组型分析研究结果。这是棉属种质资源利用、进化和分类,以及细胞遗传学等方面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亚洲棉  相似文献   

13.
栽培甜菜和白花甜菜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栽培甜菜、白花甜菜及其种间杂交获得的VVCC、VVC、VCC后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描述了栽培甜菜、白花甜菜两个物种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绝对长度和相对长度,构成了它们的核型模式图。试验说明杂种细胞中各物种的染色体是稳定的,能相互比较,可以做为鉴定染色体的重要基础。尽管如此,由于甜菜染色体较小且相互相似,也存在排列顺序颠倒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辣木的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木分生组织为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探讨不同取材部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时间对辣木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核型分析,以期为辣木的起源、演化及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辣木新枝茎尖为最佳取材部位,用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2 h,再用4%纤维素酶和5%果胶酶混合物酶解4 h,制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佳。核型分析表明,辣木染色体属于小染色体,有28条,核型公式为2n=2x=2n=28m,属于1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60.29%,核型对称程度较高,这表明辣木在进化中可能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5.
芦笋试管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笋试管苗根尖为试材,对其染色体制片技术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液、解离时间、染色剂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芦笋染色体数目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根尖取样时间以上午9:00最佳,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4℃下预处理4h,经卡诺固定液固定4h后,在1mol/L盐酸60℃下恒温水浴中解离10min,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染色5min后压片镜检,能取得良好的制片效果。芦笋染色体数目观察表明,芦笋的染色体数目为2n=20。  相似文献   

16.
研究棉属各个种的染色体组型,不仅有助于鉴别和阐明棉属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分类,而且对于棉属种质资源的利用和遗传变异研究以及指导育种实践,都是十分必要的。根据最近的研究资料,棉属(Cossypium)  相似文献   

17.
广东南昆山毛茶叶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中国茶叶》1995,17(6):30-31
南昆山毛叶茶生长在广东省龙门县境内的南昆山上,其叶片长大,密被茸毛,根据张宏达的分类系统,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植物。然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该毛叶茶中的嘌岭碱主要是可可碱,与一般栽培茶树主要含咖啡碱不同,故又被称为可可茶。近年来,毛叶茶作为一种天然不含咖啡碱的茶树品种资源而颇受有关各方重视,有关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化成分的研究已陆续报道,但有关其细胞遗传学特性的研究还较少,本文特对  相似文献   

18.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F-BSG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  相似文献   

19.
用苎麻芦竹青嫩梢扦插诱导萌发幼根,采用 F-BSG 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染色体组型和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的核型公式为2n=28-8(L)st 18(S)st 2(S)_(SAT),全为不对称的染色体,N、F 值与其染色体条数相等,每组染色体臂指数均大于78%,染色体长度比大于2.1:1,属于4B 类核型。Giemsa C-带带型单一,短臂为全带,长臂为着丝点带。苎麻(Boehmeria nivea L.)是我国特产,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国内外对苎麻栽培、育种、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苎麻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极少。我们对苎麻染色体形态及染色体结构特征及 Giemsa C-带带型进行研究,将为苎麻遗传变异,新品种选育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树无性系品种的染色体组型及其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茶树染色体研究国内外已有过不少报导,但大多是针对有性群体的品种。本文搜集了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无性系品种25个进行组型分析,并对其核型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方面,作一些探讨,目的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茶树的遗传与起源、进化与分类等方面积累资料。 本研究表明:1.观察32个品种的体细胞,其总数的81%为正常二倍体,19%为非二倍体(三倍体、单倍体、单体、缺体和三体等),据此,茶树无性系品种当以二倍体为主,2.政和大白茶、上梅州种三倍体细胞频率极高,可能是三倍体品种;3.23个无性系品种的核型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