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新光 《茶业通报》1993,15(2):10-12
杭州是我省外销眉茶和名优茶主产地区之一。茶园面积61.1万亩,其中采摘茶园56.5万亩。1988年产量3.09万吨,产值约2亿元;“七五”期间,茶叶总产量比“六五”增加13998吨,名茶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期间恢复和创新市级以上名茶品目有10余只,总产量超过3000吨。“七五”期间我市广大茶叶科技工作者和茶农,以优质丰产低成本高效益为生产指导思想。开展名茶的开发研究、制茶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推广、茶叶综合配套农艺新技术的研究推广,经过数年的努力工作,这些实用新技术,已为茶区广大茶农所接受,并在生产中程度不同地得到推广、普及和应用,受益于茶农,发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宁国县是全国后茶出口基地县之一,现有茶园面积6.2万亩,于1983年春开始创制“黄花云尖”茶。1984年10月在郑州参加由商业部召开的全国名优茶交流会上,该茶受到“采摘精细、制作考究、形质俱佳、名贵感强”的称赞。1985年6月“黄花云尖”茶被农牧渔业部和中国茶叶学会评定为全国新名茶,获农牧渔业部颁发的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1989年又获农业部优质名茶称号。目前名优茶已成为宁国县茶叶生产的支柱产品,继续开发名优茶生产的前景广阔,有望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我县名优茶生产的现状与前景叙述如下:一、名优茶生产的现状从1988…  相似文献   

3.
在多年的名茶研制开发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名茶品质的形成与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和采制技术密切相关。优质鲜叶原料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基础 ,精湛的制茶技术是形成名茶品质的关键。本文以“天山真香”等名茶为例 ,就制茶技术与形成名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探讨。1 制茶技术与名茶外形各种名茶都有其独特美观的外形。如天山真香茶外形挺直略扁 ,旌德魁针茶紧秀似针 ,旌德亳芽茶扁平似雀舌等 ,虽然外形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的品质要求 ,即外形要求“三个一致” :形状一致、大小一致、色泽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1 采摘优质的鲜…  相似文献   

4.
李槐松 《茶业通报》1996,18(3):15-16
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及名茶开发研究李槐松(青阳县农业局242800)本文从九华地方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入手,探讨其历史、特征特性及和九华山之名茶的内在关系并施以技术手段进行研制开发向高产优质转化。一、九华山区茶树种质资源九华山区茶园多分布于500—870...  相似文献   

5.
敬亭山茶场“茶果园无公害生态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亭山茶场自九十年代以来,茶果生产就确立了立体生态化、良种优质化、名茶基地化、管理机械化、绿色食品化发展方向,制订实施了“茶园无公害控制措施”、“初精制茶厂无公害控制措施”、“茶果园植保要领及农药使用操作规程”。1997年承担了省科委“九五”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6.
茶季话茶     
茶季话茶宣州是皖南乃至全省的茶叶重点产区之一,七十年代被列入全国重点产茶县。1994年全市实有茶园54698亩,茶叶总产2929吨。历代众多名茶中,有被誉为“茶称瑞草魁”的水东“碧山横纹”,始于明代的“敬亭绿雪”、“狮峰云雾”,八十年代末研制的“天竺...  相似文献   

7.
王根葆 《茶业通报》2000,22(4):35-36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雄踞我县 ,境内层峦叠障 ,溪流潺潺 ,云雾缭绕 ,是国家唯一地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名优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 1 1 0 8km2 ,辖 1 9个乡镇 ,2 7万人口 ,现有茶园面积 1 70 0hm2 ,年产干茶 35 0t,位于九华山四周的 6个乡镇 ,拥有高效良种生态茶园1 0 93hm2 。佛教的兴起 ,促进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据考证 ,早在西晋时 (公元 2 5 0~ 31 6年 )我国佛教寺庙就栽培茶树并采制茶叶 ,到南北朝时 ,是佛教鼎盛时期 ,可谓寺寺植茶树 ,庙庙产名茶。茶叶成为佛家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结缘的…  相似文献   

8.
金寨县地处皖西火刖山脉的北部,土壤肥沃,气候宜茶。发展名茶生产具有独厚的条件。全县七区一镇五十八个乡,区区乡乡都产茶,拥有茶园6.5万亩,年产干茶3.2万担左右,年平均茶叶收入,占农业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10%以上,重点茶区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不仅主产炒青绿茶和黄绿大茶,而且是全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主产地,还有“齐山毛峰”、“抱儿珍秀”、“金刚雨露”等名茶。瓜片的极品“齐山云雾”也产于金寨县  相似文献   

9.
为了传达贯彻农牧渔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中国茶叶学会84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协作研讨会精神,省农牧渔业厅于85年3月18J3日至22日在霍山县召开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质量及名茶生产现场会,出席会议的有产茶地、市、名茶产茶县及科研、院校的代表共35人。会议通过现场参观、座谈讨论、切磋技术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一、名茶的概念和命名名茶的概念很明确,就是在国内外有名气的茶叶。名茶的命名一般就产地、名山名水、生态环境、节令、茶叶品质特点等结合在一起而成。如“洞庭碧螺春”名茶,传说由乾隆皇帝赐名,其中“洞庭”为太湖的洞庭山,“碧”是茶汤的颜色,“螺”是茶叶的形状,而“春”是该茶生产的节令;再如“君山银针”名茶,其中“君山”为洞庭湖的君山,“银”是嫩毫色泽,“针”是该茶的外形;“秦  相似文献   

11.
徐善真  方惠 《茶业通报》1993,15(1):29-30
“天山真香”是80年代新创的省级名茶,产于皖南旌德县西部天山境内。从1982年起对天山名茶的基地建设、茶园管理及采摘、制茶诸方面开展了研究。1988年邀请世界科学家、中国茶叶一代宗师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传授制作技术,“天山真香”名茶应运而生,使天山优越的小区域自然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利用。高山名茶相得益彰,当年六月在  相似文献   

12.
《茶业通报》2003,25(2):53-54
我县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全县现有茶园面积9467hm2,可采茶园面积6000hm2,年产干茶3000t,年产值5400万元,系列产值8000万元。“金寨翠眉”蝉联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齐山牌“六安瓜片”勇夺2001年中国(芜湖)国际茶叶博览会“茶王”称号。茶树良种工程、科技园建设、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茶叶生产机械化、市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举措,推进了茶叶产业化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因地制宜,与进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战略茶叶产业一直是我县的经济主导产业之一,历届县委…  相似文献   

13.
占卓夫 《茶业通报》1999,21(4):37-37
1 茶叶生产开发的回顾与反思太湖县早在唐代就盛产茶叶。到1949年全县茶园面积仅有560hm2,产茶仅100t。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恢复生机,到1997年底,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2653hm2,产茶703t,分别是1949年的4.7倍和7倍。茶类结构由单一生产炒青发展到生产天华谷尖、龙雾、毛峰、兰花、烘青、炒青等多种茶,其中“天华谷尖”,先后评为省优、部优名茶,天华龙雾1998年评为省优质茶。全县先后建起茶叶初制厂40座,机制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名茶有好种,好种出名茶,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安徽名茶多,品质好,据《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上选登的52种名茶中,就有11个是安徽的传统、历史名茶。这些名茶的形成,显然与当地适宜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但决定名茶品质的主导因素则是优良的茶树品种。不同的名茶对其品种的适制性即内在品质,化学成份、芽叶性状及采摘标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众所周知的祁门红茶,屯绿“四大名  相似文献   

15.
光辉灿烂的古代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史上一朵奇葩,也是我国早期茶事孕育地之一。四川名茶起源很早,历代均以种类多声誉高而称著,直到唐代“贡茶亦以蜀为重”(《岁时广记》),史料上诸家评论多称蜀茶为上品、极品、仙品、独珍,影响颇大。茶叶成名因素很多,非一日之功,少者数十年多者二、三百年。众多名茶出现必然有一个漫长形成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张高泉  曹晨 《茶业通报》2005,27(4):166-167
箬阳乡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最南端,属高山地带,群山环绕,平均海拔在750m左右,素有“金华小西藏”之称;土壤为红、黄壤,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温低,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大约在248d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890m m,很适宜茶树生长和发展名优茶生产。箬阳乡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植茶、制茶等以茶谋生的历史。箬阳乡还是金华历史名茶“婺州举岩”和“双龙银针”的原料产地之一。1箬阳乡名优茶生产现状全乡茶园面积280hm2,均分布在丛林毛竹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方圆百余公里无任何污染,生态条件极为优越,所产茶叶内含成分丰富…  相似文献   

17.
罗仲兴 《茶业通报》2003,25(3):100-101
茶叶是我省乃至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又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我省的产茶历史悠久;生产种类较多,有:红茶、黄大茶、绿茶与芽形、扁形、园形茶;历史名茶就达10个。到2001年我省的茶园总面积111870hm2,采摘茶园面积99280hm2,茶叶生产总量47045t。面对入世,我省茶业有以下特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只有依靠科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应对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1茶业生产现状之浅析1.1茶园单产低到2001年止,我省的茶园在全国总面积排第五,采摘面积排第四,茶叶总产量排第七位。虽然我省不泛有高产茶园,但总体而言,茶叶单产(按采摘面积计算)为473.8…  相似文献   

18.
1生产现状据陆羽《茶经》记载,太湖县早在1000多a前的唐代就盛产茶叶。出产的芽茶以其优异的品质列入贡品。其时的“南阳谷尖”享誉皖西南。1990年初,全县已有茶园1333.3余hm2,可采茶园1266.7hm2,年产干茶400 t左右。茶类结构单一。至2005年底,茶叶总面积达到3333.3hm2,其中可采面积3000hm2,干茶产量达1000 t。名优茶300 t,茶叶总产值近2000万元,名优茶产值510万元。茶叶销售市场主要是省内,名茶市场已拓展到北京、上海、南京、天津、武汉、深圳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无性系良种茶园近66.7hm2,名优茶机制生产发展较快,全县共新建和改造名优…  相似文献   

19.
太平猴魁,中国绿茶(尖茶类)的极品名茶、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她独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县)。太平猴魁茶产地条件好要求高。主产地高峰鼎立,群山环抱,林木苍郁,翠竹婆娑,常年云雾缭绕,宜茶环境得天独厚。生产太平猴魁的茶园必须符合五项条件:①柿大茶茶树品种;②土壤属变质页岩风化的乌砂土;③高山茶园,海拔300m以上;④茶园朝向背阴或半阴半阳;⑤茶园周围植被覆盖率90%以上。太平猴魁茶采摘、制作。太平猴魁茶采摘之考究,原料标准之严格,加工制作之精细,在我国名茶中亦属魁首。有定时采摘、茶棵四拣的采摘技术;有芽叶八不要的枝枝过…  相似文献   

20.
蒋业武 《茶业通报》2000,22(4):40-40
我场以茶叶生产为主。为了充分发挥茶叶生产优势 ,从九十年代起 ,我们在更新改造老茶园的同时 ,利用荒坡地和淘汰的果园先后又开辟种植了 35hm2 新茶园。幼龄茶园合理间作是我们新茶园管理高度重视的环节。1 幼龄茶园合理间作的意义 通过多年实践 ,我们认识到幼龄茶园茶苗矮小 ,行间裸地多 ,土壤熟化程度不高 ,保水、保肥及抗逆性较弱。科学合理地行间间作 ,尤其是绿肥作物 ,可以有效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有利于茶苗生长发育。作物根系可以固定表土 ,减轻暴雨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作物茎叶可以适度遮挡盛夏烈日强光对地面暴晒 ,降低地表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