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绿化》2007,(10):F0002-F0002
上海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一目标,从上海的实际出发,依据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高起点规划,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城市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把发展城市绿化、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打造“花城菜都”城市品牌的重要举措。城市绿化实行目标责任制,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城市绿化,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动手绿化城市、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几年来,市财政绿化资金投入达2.8亿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绿地率达到36.5%,先后荣获“山东省园林城市”、“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化体系的规划建设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城市绿化体系规划的内容、范围和步骤、目标和时限、布局结构等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理论和方法,旨在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城市绿化体系规划控制、科技支持和行业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城市绿化体系规划建设保障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引领城市绿化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山东省济宁市近年来通过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的面貌和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济宁市近年来实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取得的成果为例,总结了济宁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济宁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和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济宁市绿地规划的特点主要包括规划策略高度契合城市发展目标,系统结构统筹合理,规划布局符合建设实际,以及传统文化特色突出。济宁城市绿地规划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包括南池公园,廖河湿地公园和凤凰台植物公园,获得了丰富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反响,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对城市绿化的投入,促进和完善了规划的落实落地。济宁城市绿化系统规划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可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凝聚力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郑凯 《山西林业》2011,(4):44-45
城市绿化可以创建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但当前山西城市绿化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功能、定位不准等问题,为此,要坚持生态、景观及文化原则,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何吉土 《广东园林》2001,(1):23-24,18
本文从探讨宁波城市绿化风格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了宁波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根据宁波的城市建城方针,着力营造具有港口和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城市生态园林,从而高质量、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宁波城市绿化建设,并使其在我国众多城市绿化大观园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态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乡土化、层次化、多样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李华 《热带林业》2005,33(2):13-15
综述建设生态城市,创建城在绿中、城在花中、城在水中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城市文明健康的标志。通过系统工程措施改善城市系统的能流与物流传递,调整城市绿化的结构、功能、景观格局和生态管理,建设生态城市,不仅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创建一流的人居环境,而且还可以“以绿引资,兴绿致富”,实现城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生态文化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通过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用绿地来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网络化布局和大环境大园林空间,突出生态规划建设原则,创新绿化规划管理理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的文化品位,以促进创建园林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谈谈大树进城的原则和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市从1999年起 ,已连续二年实施了大树进城绿化项目 ,每年移栽大树都在500株以上。从这2年的实施情况来看 ,总体效果不错 ,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城市绿化建设用地十分紧缺的无锡来说 ,大树进城不失为一个加快城市绿化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迅速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增加城市的绿量 ,而且可以提高绿地的品位 ,增强绿地的多项功能 ,缩小绿化建设与城市建筑 ,道、桥建设的差异。然而 ,在大树进城项目实施过程中 ,需要掌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要做好规划。要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总…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化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我省各个城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的要求重新编制、修订城市规划,同时拆建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中。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也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前有些城市新的绿化规划已出台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河北省各个城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实施大量的拆建工作,旧的绿化系统被打破,新的绿化系统正在形成。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生态环境、发展环境,也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本文就城市绿化中一些关键性问题发表己见,希望能对城市绿化规划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结构,城市绿化体系的发展水平需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提高。城市多样化的景观呈现,打造绿化生态城市功能,需要选择适合的花卉苗木。在城市绿化体系建设中,影响花卉苗木选择的因素很多,而选择的对策是发展的核心问题。遵循自然选择原则,突出地方特色,深挖城市风貌魅力,透过对影响城市绿化的花卉苗木的选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就城市绿化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及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加快城市绿化建设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城市绿化建设相对滞后。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只有89座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达17%,占全国城市总数15%弱,迄今尚无一座城市的绿化率达50%。大多数城市的人均占有绿地面积不足4平方米,即使绿化较好的深圳和珠海市人平绿地也仅分别为33平方米和22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的数量、质量和文化氛围是评价城市环境优劣的最直观、最显著的要素。按照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的要求,城市人均占有50平方米以上绿地方为最佳居住环境。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离此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长沙是处在京广线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绿化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保证城市绿化工程的建设质量,要切实提高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成活率,才能有效地改善城市绿化景观和生态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南京打造都市绿色生态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南京市按照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有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要求,用绿色工程治理城市环境,实施了“绿色南京”生态体系规划,重点加强了绿色通道、滨河绿廊、块状绿地和点状绿地的建设,逐步解决老城及新区绿地不足,全市绿地分布不均的矛盾,做到平面绿化、立体绿化相结合,生态功能、游憩功能、景观功能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具有南京特色的主城绿地系统,努力创造滨江城市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化风貌。  相似文献   

18.
乔勇进  方强 《防护林科技》2006,(3):F0002-F0002
上海市地处长江人海口处,面积0.63万km^2.人口1700万,是我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多年来上海坚持、城市环境园林化、城市绿化生态化、城市绿化人文化”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注重绿色景观与自然风景、城市环境和居民需要自然融合,建设以沿江防护林和部分自然保护林为生态前沿,以大型片林、楔形绿地和廊道林带为生态腹地.形成沟通城郊、环抱中心城区的“一环十六廊、三带十六片”的城市森林空间框架。  相似文献   

19.
李中岳  李峰 《中国林业》2001,(24):24-25
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于1992年底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全国园林城市。近年来,合肥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及市建委的高度重视下,紧紧搭上城建快车,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绿化规划日趋合理,园林绿地面积持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为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0年底,建成城区绿地面积3287.5公顷,城区绿地率26.3%,绿化覆盖率32.1%,人均公共绿地7.65平方米。为了切实提高合肥市绿化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建成富有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合肥市提出“老城区绿地率不少于30%…  相似文献   

20.
城市森林规划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森林规划,不同于林区和天然森林规划,也不同于城市园林规划.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森林美学、景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构成了城市森林规划的基础理论体系.城市森林规划的目标有3个:改善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升城市风貌,体现城市森林的文化价值;发挥城市森林的经济功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市森林规划必须遵循5条基本原则: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原则,美化环境、以人为本原则,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原则,城乡一体化、系统最优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