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楠天然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721 g.cm-3和0.680 g.cm-3,人工林木材气干密度和全干密度分别为0.572 g.cm-3和0.535 g.cm-3,闽楠天然林木材密度大于人工林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但人工林木材密度变异系数却小于天然林。闽楠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气干状态下体积干缩率分别为4.935%和6.439%,全干状态下分别为9.330%和11.376%,闽楠人工林木材的尺寸稳定性稍差于天然林,但从木材的差异干缩来看,闽楠天然林和人工林相近,分别为1.75和1.76。闽楠天然林木材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分别为7 583 N、6 183 N和6 625 N,稍大于人工林,但差异不显著。闽楠天然林与人工林旋切板背面裂隙率分别为53%和67%,单板厚度的偏差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别为0.08mm和0.09 mm。由此可知,发展闽楠人工林可以得到质量与闽楠天然林相近的板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檫树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檫树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小于天然林 ,宽度大于天然林 ;纤维素、戊聚糖和木素的含量均稍高于天然林 ,灰分和抽出物含量均低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3.
沐川天然林与人工水杉林保水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沐川县天然林、人工林(水杉林)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25.7 t·hm-2> 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75.0 t·hm-2 >47.0 t·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28.6 t·hm-2> 17.0 t·hm-2).总体分析可以看出,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种不同起源(人工林和天然林)酸枣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人工林木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小于天然林,宽度大于天然林;纤维素、戊聚糖和木素的含量均稍高于天然林,灰分和抽出物含量均低于天然林。  相似文献   

5.
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和明溪县35年生的闽楠天然林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进行闽楠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差异比较。结果表明:29年生的闽楠人工林,其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明显大于35年生的天然林,人工林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5年生,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生左右,连年生长量和年平均生长量在16~17 a左右相交;人工林、天然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同时出现在15年生;人工林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年生时达最高峰,天然林则在30年生时达最高峰,人工林与天然林材积连年生长量最大差值出现在15年生,随后差值缩小,到29年生时天然林的材积连年生长量反而略大于人工林,表明天然林具有较大的生长潜力。闽楠人工林经营应处理好立地和密度的关系,才能持续速生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四川省沐川县天然林和人工林开展了枯落物蓄积量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蓄积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5.7 t·hm 2>18.1 t·hm-2,最大持水量为天然林>人工林为75.0t·hm-2>47.0t· hm-2,最大持水率为天然林>人工林,各时段吸水量、吸水速率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有效拦蓄量表现为天然林>人工林为28.6 t· hm-2>17.0 t· hm-2.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落物层保水功能相对要比人工林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线性模型和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对圭龙山天然林和50年生的圭龙山人工林两种不同起源的杉木林群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和天然林两个林分均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人工林林内种——面积关系达到了天然林水平;天然林与人工林在植物种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天然林乔木Ⅰ层和灌木Ⅱ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人工林起源,而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人工林起源。  相似文献   

8.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碳库及养分库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分别为1 32、0 4 6和0 2 3t·hm- 2 。3种林分粗木质残体现存量的季节变化模式均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贮量为0 78t·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4 1 1倍和7 0 9倍;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C库与2种人工林间差异显著(P <0 0 5)。格氏栲天然林、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粗木质残体养分贮量分别为1 4 1 6、2 90和0 95kg·hm- 2 ;格氏栲天然林粗木质残体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天然林粗木质残体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  相似文献   

9.
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枫香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略优于人工林 ,而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均匀性略差于人工林 ;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 :枫香人工林和天然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中除径面顺纹抗剪强度和抗劈力差异显著外 ,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样性原理比较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特性,通过分析认为,天然林比人工林的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特性,通过分析认为,天然林比人工林的稳定性强。  相似文献   

12.
在详细阐述人工林天然林化理论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绝大部分人工林为纯林的问题 ,在分析实现人工林天然林化可行性的同时 ,提出了太行山油松人工林天然林化的目标森林群落类型 ,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森林按其起源,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由于人类利用和营造森林的结果,天然林多被人工化。人们平常目睹的行道树、林带林网、用材林、经济林、特用林、公园和园林树木,皆为人工塑造的人工林。天然林已退居深山沟壑,难见其尊容。从审美角度评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审美及其价值,可以对森林景观的品赏有一个总体的领略和体悟。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土壤磷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被生产力最主要的限制性养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磷主要由植物供应。南方林区大面积人工林都是在砍伐原有天然林之后建立的,因而将天然林转换成人工林之后,彻底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磷的循环过程,可能导致人工林磷肥的大幅降低和生产力的下降。以福建三明福建柏、木荷和楠木3种人工林土壤磷含量为研究对象,并对比了当地天然林土壤磷水平,比较了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磷含量差异,并以此提出了人工林经营过程中的科学经营管理措施,以提高人工林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15.
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比较评价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态学和林学特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天然林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强,能持久地生产木材和发挥多重效益,并与很多物种的生存有密切关系。因人工林多样性低,稳定性差,轮伐期短,集约栽培的工业人工林尽管速生,但对地力消耗大,若没有优越的土地条件和额外的施肥,生产力将不能持久。提出我国应实行人工林和天然林并重的方针,要对大量发展工业人工林可能产生的隐患给予重视,要对已保存不多的原始林实行不改变林相的经营方式,避免将它们大面积地改变为人工林的作法。  相似文献   

16.
对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群落学对比分析表明:黄山松林的植物种类天然林为19~29种,人工林仅有9~17种;天然林下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格数分别为2.8242~2.8763和1.7998~1.8366,而人工林分别为1.6073~2.0775和1.8366~1.9394。天然林胸径生长量比人工林低0.47cm/a,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峰出现在第20年,比人工林晚5a,材积在第40年以后增长明显加快(>0.01m3/a),比人工林迟20a。文中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其均匀度、群落系数和相似度系数等指标为判别尺度,揭示了黄山松天然林与人工林之间的群落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常用7种理论生长方程的对福建省连续清查成果数据中的乔木林样地进行建模,比较各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和阔叶树天然林使用Mitscherlich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马尾松天然林和阔叶树人工林使用Logistic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马尾松人工林使用Richards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杉木天然林使用Gompertz方程建立的生长模型最优。  相似文献   

18.
间伐对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M50土壤水分监测仪,在样地尺度上,测定了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无间伐和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地生长季节的土壤水分,对比分析间伐对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间伐人工林林地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和天然林,间伐导致了人工林林地表层土壤水分下降;而对于深层土壤含水量而言,间伐措施又显著提高了深层6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与天然林地土壤含水量相比,无间伐人工林深层60 cm和8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仅为天然林的49.7%和52.1%,深层土壤已经出现旱化现象,间伐措施能够减缓这种旱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百度试验法对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制定厚度为25 mm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依据百度干燥试验中干燥缺陷及干燥速度分级标准,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试件均无内裂现象,干燥速度快,其特性等级均为1级;细叶云南松天然林试件的主要干燥缺陷是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其特性等级均为2级,截面变形的特性等级为1级,综合特性等级为2级;细叶云南松人工林试件的主要干燥缺陷是截面变形,其特性等级为3级,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的特性等级均为1级,综合特性等级为3级。试验结果可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实际生产过程中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源以大力培育并高效发展工业人工林为主,实行集约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群落结构,提高稳定性,保持高生产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使森林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