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历山山核桃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方法分析山西历山山核桃群落生态关系。结果表明:1)应用TWINSPAN将山核桃群落的35个样方划分为7个群丛,分别是山核桃-连翘-升麻群丛、山核桃-连翘+牛奶子-蓝萼香茶菜群丛、山核桃-连翘-草乌头群丛、山核桃-连翘-香薷群丛、山核桃-连翘-披针叶苔草+筋骨草群丛、山核桃-连翘-风毛菊+牛尾蒿群丛和山核桃-连翘-藜芦群丛;2)35个样方DCA排序图较好地揭示了山核桃群落的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排序图第1轴基本反映各群丛所在生境的坡向变化,第2轴基本反映了植物群落的地形和土壤类型变化,坡向、地形和土壤类型决定了山核桃群落类型的规律性变化;3)7个群丛草本层优势种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丛在DCA排序轴上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揭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森林群落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TWINSPAN将该研究区86块样地分成34个群落类型,可归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4个植被类型,能够较好揭示该区群落的间断性和交互性;(2)戴云山保护区内海拔小于1 500 m左右主要是形成以罗浮栲林(Form.Daphniphyllum calycinum)、青冈林(Form. Acer davidii)、甜槠+木荷(Form. Castanopsis eyrei+Schima superba)、黄山松+木荷(Form. Pinus taiwanensis+Schima superba)、黄山松+甜槠(Form.Pinus taiwanensis+Castanopsis eyrei)、马尾松林(Form. Pinus massoniana)、黄山松林(Form. Pinus taiwanensis)等11个群系的镶嵌格局,整个群落处于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多为共有种群落。同一海拔形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演替具有多阶段性;(3)CCA排序结果较好地反映出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梯度的关系,环境因子海拔梯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p H是影响该区森林群落分布,形成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的植被数量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WINSPAN和DCA多元分析方法,以调查样地中所有植物种的生态重要值为指标,对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样方和物种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样方调查基本包括了该研究区域内现有的植被类型,共获得35块样地。结果表明:1)在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垂直高度1350m的范围内,共划分成4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4个群系、16个群丛,研究区域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分明,过渡带狭窄;2)DCA排序结果与TWINSPAN分类结果一致,各群落类型都有各自范围和分界线;3)拉萨半干旱河谷区域植被随海拔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分带,样地DCA第1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海拔梯度,DCA第2排序轴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处生境的水分状况,从下至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逐渐增加;4)DCA对角线上各群落的排列顺序综合反映了植被群落的环境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对雷波西宁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设置了37个群落样地(20 m×20 m)进行了DCA分类与排序分析;同时,利用丰富度指数(R)、辛普森指数(D)、香农-维纳指数(H)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CA群落分类方法将古茶树群落分为6种类型,即Ⅰ茶树+枹栎+扁刺栲群落、Ⅱ茶树+丝栗栲+曼青冈群落、Ⅲ茶树+锐齿槲栎+白栎群落、Ⅳ茶树+柳杉+红椿群落、Ⅴ茶树+亮叶桦+野核桃群落、Ⅵ茶树+桤木+檫木群落。总体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有少量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柳杉林。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D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角度出发,野生古茶树首要应开展就地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同时加大人工繁育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灏  陈彦芹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Z1):533-536
西藏的麻黄属(EphedraL.)资源较为丰富,有7种,是西藏植被中无叶灌丛的主要建群种之一,其山岭麻黄(E.gerardianaWall.exStapf)、西藏中麻黄(E.intermediavar.tibeticaStapf)、藏麻黄(E.saxatilisRoyleexFlorin),分别建成山岭麻黄群系(Form.E.gerardiana)、西藏中麻黄群系(Form.E.intermediavar.tibetica)、藏麻黄群系(Form.E.saxatilis),其中单子麻黄(E.monospermaGmel.exC.A.Mey.)所含的麻黄碱总量高达2.467%,是已知的麻黄碱(Ephedrine)含量最高的种类,可作为首先开发利用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基于群落学野外调查,应用TWINSPAN和DCA分别对中条山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将中条山太宽河栓皮栎林的42个样方分为8个群丛,分别是:I.栓皮栎+槲栎-陕西荚蒾+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Ⅱ.栓皮栎+橿子栎-连翘+卫茅-披针叶苔草群丛,Ⅲ.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群丛,Ⅳ.栓皮栎+板栗-连翘-披针叶苔草+矛叶荩草群丛,Ⅴ.栓皮栎-黄栌+连翘-披针叶苔草+野青茅群丛,Ⅵ.栓皮栎-黄栌-披针叶苔草群丛,Ⅶ.栓皮栎+槲栎-荆条+连翘+黄栌-披针叶苔草+委陵菊群丛,Ⅷ.栓皮栎+槲栎-连翘+榛子-披针叶苔草+细叶沙参群丛。群落和优势种的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群落分布和优势种分布的生态因子主要是热量和水分。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恐龙河下游礼社江河谷地区分布着较为原始的森林植被,按优势种聚类分析可以划分为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朴叶扁担竿(Grewia celtidifolia)群系、心叶木(Haldina cordifolia)群系、厚皮树(Lannea coromandelica)群系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群系4个群系类型。分析了这几个群系的区系成分、生活型组成等特征,结果表明:河谷的主要植被类型是落叶季雨林,还有一部分落叶阔叶林,落叶季雨林也有向阔叶林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布设18个样地,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土壤pH值、盐基总量(TS)、有机质(SOM)、S、TN、P、K+、Na+、Ca2+、Mg2+、Al3+、Fe3+、Zn、Cu、Mn、Pb、Sc、Sr、V、As、Ba、Cr等共计22个因子与红树林植被分布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清澜港红树植物种类分布与潮滩高程有关,随潮滩高程的升高,植物种类逐渐增多,红树群落结构趋于复杂。(2)土壤S、pH值、TN、Al3+及盐基是土壤化学因子中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S(-0.594 4)和pH值(-0.532 0)与第1排序轴显著相关,TN(0.512 5)与第2排序轴显著相关,Al3+(0.530 5)与第3排序轴显著相关,pH值(-0.566 7)则与第4排序轴显著相关,盐基总量(TS)与4个排序轴的相关性都比较显著。(3)土壤微量元素Fe3+、Zn、Cu、Mn、As、Cr对红树植物群落及红树植物的分布有较高的影响作用;Fe3+、Cu、Mn、Cr与第1排序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 7、-0.352 6、0.487 7、0.378 0;Fe3+、Zn、As与第2排序轴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 8、-0.412 8和-0.399 8。研究还表明:清澜港八门湾外(组I)和八门湾内(组II)红树林群落与土壤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明显不同,反映出2种不同类型植物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差异。组I的3号断面(八门湾入海口)是组I与组II的过渡区域,表现出植物群落的过渡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云顶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W INSPAN多元分析方法将云顶山自然保护区58个群落样方划分为:华北落叶松+白桦-金银忍冬-披针苔草群丛;白杄+华北落叶松-土庄绣线菊+金花忍冬-披针苔草+小红菊群丛;白桦-土庄绣线菊-紫苞鸢尾群丛;白桦-美蔷薇+金花忍冬-小红菊群丛;油松+辽东栎-金花忍冬+黄刺玫-披针苔草+小红菊群丛等13个群丛。应用DCA排序的结果表明:DCA第一轴从左到右坡向的变化趋势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DCA第二轴从上到下海拔有逐渐升高的趋势。68个优势种的DCA排序图所反映出的结果与样方排序图所反映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应用TWINSPAN和DCA对东山试验林场油松人工林的40个样地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TWINSPAN将40个样地划分成10个群丛。10个群丛组从左到右的顺序揭示了油松人工林的演替进程及林下草本层的变化规律。DCA样方排序的第1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生境中坡向的变化;第2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和水分梯度变化。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都是间接梯度分析,这两种方法结合很好地揭示了人工林演替进程中林内生境异质性及下层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太山山地的褐叶青冈林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山山地褐叶青冈林物种丰富;乔木层优势种群明显,树高分布主要以近似对称分布为主,群落乔木层个体高度的分布较为均匀;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降低,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在各样方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群落生活型以中、小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叶的性质以单叶、革质和全缘的小叶为主;群落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和群落类型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12.
低磷胁迫对赤皮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赤皮青冈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选取1年生和2年生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实生幼苗,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分析赤皮青冈幼苗叶片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情况.[结果]低磷胁迫下1年生、2年生赤皮青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磷元素浓度降低而下降,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丙...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6种绿化树种幼苗生理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对大花五桠果Dillenia turbinata、双翼豆Peltophorum tonkinense、海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和盆架子Alstonia scholaris6种幼苗抗寒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各树种相对电导率缓慢升高,脯氨酸含量波动较大,而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较小.大花五桠果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幅较大,其余树种出现波动最后接近对照水平.海南山竹子、海南红豆和大花五桠果叶片内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其余树种波动后显著低于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表明,6种幼苗的抗寒性大小依次为:海南红豆>非洲桃花心木>盆架子>海南山竹子>双翼豆>大花五桠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毛果青冈播种育苗,研究毛果青冈1年生苗在苗期各器官生长的变化规律.经定期测定与回归分析,模拟苗木各器官生长与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各器官生长与苗高生长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苗高、地径与生长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根、径、叶同苗高的生长有着直线性的相关关系;拟合模型符合毛果青冈1年生苗的生长规律,各器官间的数学模型及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突脉青冈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以其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采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群落内的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突脉青冈林共优种群(突脉青冈与其伴生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平衡状态下,突脉青冈、少叶黄杞、罗浮栲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10.19%、20.47%和69.35%,说明未来的突脉青冈林仍将由罗浮栲、少叶黄杞、突脉青冈为共优组成,而罗浮栲种群将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16.
福建青冈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青冈群落中12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黄瑞木、多穗石栎、栲树是广生态位树种,笔罗子、甜槠、长圆叶鼠刺是狭生态位树种。福建青冈与各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比例的变化较大。福建青冈群落各种间的竞争并不十分剧烈,群落尚处于不稳定的演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对数级数分布模型对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天然林乔木层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天然小叶青冈林乔木层物种多度分布基本符合对数级数分布,说明该小叶青冈林为发育成熟的群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光皮桦与青冈栎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光皮桦和青冈栎幼苗进行硝酸还原酶活力、氨基态氮含量及全氮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光皮桦的三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青冈栎。硝酸还原酶活力在光皮桦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大小是叶>根>茎;在青冈栎各器官的分布是叶最高,茎其次,根最低。氨基态氮含量在两树种的分布情况与硝酸还原酶活力类似。生长盛期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及氨基态氮含量达到高峰。研究表明光皮桦的氮素同化能力和贮藏能力高于青冈栎,因此营养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路线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典型人工群落样地调查,结果表明:梧桐山人工群落主要有台湾相思群系、大叶相思群系、马占相思群系、木荷+油茶群系等;物种组成共有135种54科109属,并以双子叶植物为主,乔木、灌木性植物种类相对草本和藤本状植物较丰富;各群系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且乔、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总体上以木荷油茶群系为最高,其次为台湾相思群系,而马占相思群系和大叶相思群系为较低。建议遵循地带性群落演替规律并结合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美学等进行阶段性的人工补植主要乡土树种,起到改善小气候环境并促进生态功能强、观赏价值高和发展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