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式细胞术能快速检测生物细胞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已得到广泛运用。目前的研究多基于鱼类血液和生殖细胞开展实验,存在周期性和操作难度的限制。该研究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组织进行流式分析,在鳍条组织中得到了明显的峰图,并在4种鱼类的重复实验中得到了稳定结果,且不同鱼类的鳍条组织均存在细胞周期,大部分细胞停留在G_0/G_1期。利用斑马鱼(Danio rerio)作为内标测定出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鳍条组织的相对DNA含量(C值)为(1.25±0.07)pg,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吻合,认为利用鳍条组织作为血液和生殖细胞的替代材料进行流式细胞实验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紫外线照射对七彩鲑(Salvelinus fontinalis)精子进行灭活处理,使其遗传物质失活,作为同源精子诱导源,与七彩鲑卵子进行受精,采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雌核发育。结果表明:同源精子可以诱导七彩鲑的雌核发育,紫外照射强度为72 m J/cm2;距离为8 cm;冷休克温度为20℃。七彩鲑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倍性测定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七彩鲑普通育苗子一代为参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30尾七彩鲑减数分裂雌核发育鱼苗进行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  相似文献   

3.
泥鳅红细胞单细胞电泳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若菁  林霞 《水产科学》2006,25(2):82-84
单细胞凝胶电泳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的断裂的方法,以S ingh等提出SCGE技术为基础,加以改进,建立了泥鳅红细胞SCGE优化技术。该方法快速、简便、敏感、廉价、低污染。  相似文献   

4.
草海鲫DNA含量与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草海鲫的倍性及核DNA含量特性,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鲫(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和普安鲫(C.auratus gibelio(Bloch))子一代为参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25尾草海鲫的红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25尾草海鲫的核DNA检测直方图明显分为两种类型,其核DNA绝对含量分为3.92 pg/N和5.44 pg/N两种值,DNA指数(DI)分别为0.99和1.37,其核DNA含量与鲫和普安鲫子一代接近,符合二倍体和三倍体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草海鲫是由多种倍体组成、具有核DNA含量特性的混合群体,是贵州省已知除普安鲫和正安鲫外的又一种独特的鲫鱼类型,加强其繁殖方式和资源增殖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玻璃化液对鲢鱼胚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5种不同抗冻剂,55组不同浓度组合,筛选出11组冷冻时能形成玻璃化最低浓度的抗冻剂和10组解冻时能形成玻璃化的抗冻剂。并对11组玻璃化液在低温下的一些物理特性进行了测定。不同组合的玻璃化液其冰点和融点各不相同,最高冰点在-19.5℃,最低达-39℃。融点最高-40℃,最低-90℃。鳝鱼胚胎在5-e中心跳时间最长达30分钟,在10-c、5-e中换17号解冻液后存活最多,达89.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UVB辐射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波长302nm,强度分别为120、240、310、420μW/cm2的UVB照射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胚胎,照射时间分别为1、3、5、10min,用于研究UVB照射对形态学及DNA损伤的影响;将原肠期、体节期胚胎及孵化后2d仔鱼经UVB照射,设立未经UVB照射组为对照组,观察记录UVB照射后胚胎发育情况,统计死亡率、畸形率;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不同UVB照射条件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1)UVB照射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形态有明显的影响,能够造成尾部弯曲、围心腔扩大、脊柱扭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2)在检测UVB照射与DNA损伤的关系时,发现UVB照射对胚胎细胞中的DNA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损伤,且DNA损伤随照射强度的增加和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在所研究的3个发育阶段中,原肠胚受损最为严重,但未发现明显的剂量累积效应。结论认为,UVB照射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不同的照射强度和时间造成的影响差异显著;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胚胎对UVB照射的耐受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抗冻剂组成的玻璃化液在室温和低温下对泥鳅胚胎的平衡处理,证实了抗冻剂在室温下对胚胎的渗透比在低温下迅速。不同组合的抗冻剂渗透速度不同,但对胚胎的作用均表现为使胚胎从一开始的透明状态逐步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从乳白色不透明状态逐步变成透明状态,再从透明状态逐步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更换解冻液后,这种反应呈“可逆反应”,胚胎能够成活。证明了胚胎在抗冻剂中,当第一次变成不透明时并不是真正死亡,真正的死亡是胚胎达到完全透明以后,第二次变成乳白色不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8.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发育期胚胎为实验材料,研究了7种渗透性和5种非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和心跳期胚胎的毒性,同时对玻璃化液在不同胚胎发育期的毒性作用,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过程中,冷冻颗粒降温和解冻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胚胎的毒性随着抗冻剂浓度的升高、平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二醇(EG)、酒精(Et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非渗透性抗冻剂中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牙鲆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强,其次是蔗糖和D果糖,葡聚糖和葡萄糖毒性最弱。在总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PG、MeOH与DMSO体积比为9∶6∶5的混合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胚胎毒性最低;各发育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平衡后,尾芽期以前胚胎的成活率随胚胎发育期逐渐升高,心跳期以后逐渐降低,尾芽期和心跳期成活率最高。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时间最短为15.09 s,解冻时间最短为6.22 s;而不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和解冻时间分别为(13.83±1.86)s和(7.20±0.90)s。将PG、MeOH与DMSO按体积比9∶6∶5配成总体积分数为35%的混合溶液,再添加5%的蔗糖配制成玻璃化液,采用此玻璃化颗粒冷冻方法对173粒牙鲆尾芽期至心跳期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共获得4粒成活胚胎。  相似文献   

9.
龙池鲫DNA含量、倍性分析及其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Gallus sp.)红细胞DNA含量(2.5 pg/N)为标准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龙池鲫(Carassius auratus in Long Lake)的红细胞核DNA含量,采用T型标技术标记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并研究了2倍体与3倍体龙池鲫的形态特征,为阐明龙池鲫的遗传背景及资源增殖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实验检测的265尾龙池鲫中,42尾龙池鲫样品红细胞核的相对DNA含量接近76,占15.85%,223尾样品接近110,占群体数的84.15%;二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3.83 pg/N,三倍体龙池鲫的DNA含量为5.38 pg/N。龙池鲫是由二倍体和三倍体两种类型的鱼组成的混合群体;侧线鳞数量可作为二倍体龙池鲫与三倍体龙池鲫的辨别参考指标。T型标暂养1周后龙池鲫的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1.13%。  相似文献   

10.
雄性三倍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可以发育至生理成熟并表现出较强的雄性副性征,性腺发育基本正常;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几乎不发育,并且存在着类雄性化的发育趋势.本研究拟通过对虹鳟杂交胚胎(2n♀×3n♂)发育状况及其DNA倍性的分析,进而确认三倍体虹鳟是否具有与二倍体虹鳟类似的生育能力并分析其原因.选取经两个世代家系选育的虹鳟优良品系二倍体雌性虹鳟作为母本,以热休克方法人工诱导的优质雄性三倍体虹鳟为父本,常规人工采集精卵授精,获得三倍体雄性与二倍体雌性杂交胚胎,观察杂交胚胎的发育进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杂交胚胎的DNA含量,进而与二倍体雌雄交配获得的胚胎对照确定杂交胚胎的倍性.结果表明,杂交胚胎的受精率、发眼率和孵化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杂交胚胎多数在发眼期之前死亡,破膜的胚胎在仔鱼期上浮前全部死亡.杂交胚胎的DNA含量分布范围较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水平,接近84%的胚胎的DNA含量介于二倍体与三倍体之间,约为对照组DNA含量的2.5倍;约有16%的胚胎的DNA含量在三倍体和四倍体之间.本研究认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化可能会引起杂交胚胎细胞核质不相容,进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紊乱,从而使杂交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无法完成由母体卵黄供给的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的转换,成为导致杂交胚胎发育过程中大量死亡,以及杂交仔鱼在破膜之后开始进食之前全部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使用本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菌株BL21(DE3)(pET-22b-m)经过IPTG诱导,并且经SDS-PAGE验证,在21.6 Ku处有目的蛋白表达;运用乳化-复乳化的方法,制备IHNV-M蛋白微球疫苗。运用灌胃的方法,将制备好的IHNV-M蛋白微球疫苗免疫虹鳟鱼后,经ELISA测定血清中抗体效价。普通虹鳟鱼组和美国金鳟鱼血清中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 000和1∶25 6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引进种日本金鳟和道氏虹鳟及其杂交后代的生存力及稚鱼的生长速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五项生存力指标由低到高的顺序均是:日本金鳟、杂交金鳟(F1 )、杂交金鳟自交后代(F2 )、野生型虹鳟(P <0 . 0 1 ) ,杂交日本金鳟对纯系日本金鳟体现出杂种优势,但是对于道氏虹鳟来说未体现优势,是由于道氏虹鳟是经过长期选育的良种,杂交后代遗传了它的部分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3.
虹鳟饲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虹鳟的产量和效益 ,因此 ,有必要不断改进虹鳟饲料配方。为此 ,我们进行了该试验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溪虹鳟渔场进行。用条件相同的 1号和 2号两口水泥池 ,面积各为 2 0m2 ,均为头水位池。各池放虹鳟鱼 2 2 2 0尾 ,放养规格 1号池1 0 2 6g/尾 ,2号池 1 1 2 0g/尾。 1号池溶氧为9 37mg/L ,氨氮为 0 46mg/L ;2号池溶氧为9 0 5mg/L ,氨氮为 0 2 3mg/L。两池水温 1 1~1 2℃。 1号池投喂改进配方的虹鳟饲料 ,2号池投喂原有配方的虹鳟饲料 ,两种饲料配方见表 1。改进配方中的“6号…  相似文献   

14.
甘肃金鳟RAPD反应体系构建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金鳟尾鳍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对影响甘肃金鳟RAPD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包括模板DNA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Taq酶、变性时间、退火温度等,建立了甘肃金鳟RAPD反应的最适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为4.0 ng/μl;Mg2 浓度为2.5mmol/L;dNTP浓度为0.5 mmol/L;引物浓度为0.5μmol/L;Taq酶用量为1 U;扩增程序: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36℃退火5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最后延伸10 min。  相似文献   

15.
从美国引进虹鳟鱼三倍体发眼卵。对鱼卵的人工孵化、苗种培育以及疾病预防等环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虹鳟鱼三倍体的人工繁育易于管理,苗种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市场价值高。养殖户们利用原有的虹鳟鱼池即可进行养殖,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大力推广三倍体养殖对调整冷水鱼产业结构,实现渔业增效、渔农增收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琛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水产学杂志》2011,24(4):25-28,58
实验水温为15±2℃,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平均体质量100±10g)单剂量肌肉注射30.0 mg/kg诺氟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CL)法于0.15,0.25,0.5,0.75,1,1.5,2,4,6,8,12,24,48,72 h测定了鱼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研究了诺氟沙...  相似文献   

17.
1前言大豆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油料作物。提取油脂后的豆粕因其良好的氨基酸平衡和较高的粗蛋白含量(44%~50%)而被用作动物饲料的主要蛋白原料。豆粕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全球豆粕产量在以往20多年的连续增长,使豆粕成为在水产饲料未来应用方面最有希望代替鱼粉的  相似文献   

18.
陈琛  卢彤岩  王荻  李绍戊 《鲑鳟渔业》2011,(4):25-28,58
实验水温为15±2℃,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平均体质量100±10g)单剂量肌肉注射30.0 mg/kg诺氟沙星后,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CL)法于0.15,0.25,0.5,0.75,1,1.5,2,4,6,8,12,24,48,72 h测定了鱼血浆、肝脏和肾脏组织中药物的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金鳟组织中的分布及药物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金鳟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药物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诺氟沙星在金鳟血浆、肝脏和肾脏中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0.866、1.985、0.3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1.369、36.402、30.975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08.005μg/mL.h、622.721μg/g.h、794.362μg/g.h。  相似文献   

19.
几种常用水产药物对虹鳟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高锰酸钾、孔雀石绿、敌百虫、食盐等对虹鳟鱼种的毒性。它们的安全浓度依次为0.029pm、0.019ppm、0.05ppm。实验后24、48、96小时,虹鳟对各药物的半致死浓度TL_m分别为:高锰酸钾1.65ppm、1.56ppm、0.29ppm;孔雀石绿0.33ppm、0.33ppm、0.19ppm;敌百虫3.7ppm、1.6pm、0.5ppm。作者还对三种药物对虹鳟的毒性作用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Fly Prepupae as a Feedstuff for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y larvae may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mitigate two large and growing global concerns: the use of fish meal derived from capture fisheries in aquaculture diets and manure management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cilities. A 9‐wk fee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fly larvae could be used as a partial fish meal and fish oil replacement i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diets. A trout diet was formulated to contain 40% crude protein and 15% fat. Sixty‐seven percent of the protein in the control diet was derived from fish meal, and all the fat was derived from fish oil. Two of the test diets included using the black soldier fly, Hermetia illucens, prepupae, which are 40% protein and 30% fat, as 25 and 50% replacement for the fish meal component of the control diet. The total protein derived from black soldier fly prepupae in these two test diets was 15 and 34%, respectively. A third test diet included using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pupae, which is 70% protein and 16% fat, as 25% replacement for the fish meal component of the control diet. Data suggest that a rainbow trout diet where black soldier fly prepupae or housefly pupae constitute 15% of the total protein has no adverse effect on the feed conversion ratio of fish over a 9‐wk feeding period. In addition, the diet with black soldier fly prepupae permitted a 38% reduction in fish oil (i.e., from 13 to 8%); however, fish fed black soldier fly diets low in fish oil had reduced levels of omega‐3 fatty acids in their muscle fillets.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either the black soldier fly or the housefly may be a suitable feedstuff for rainbow trout di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