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农业》2012,(12):37
袁隆平认为,目前全球仍然有30多个国家存在粮食危机,杂交水稻是公认的、确保世界粮食安全的得力工具。杂交水稻对维护21世纪世界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世界上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水稻总面积的50%,水稻产量将会再增加1亿5000万吨,可再养活4—5亿人。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得到大力推广,造福全世界人民。多年来,湖南充分发挥技术和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曾如此向世界发问,并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为这一世界性疑问找到了答案。今天,袁隆平已经在努力让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  相似文献   

3.
吴凡 《北京农业》2009,(3):14-15
<正>"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曾如此向世界发问,并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大关注。但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为这一世界性疑问找到了答案。今天,袁隆平已经在努力让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到全球。  相似文献   

4.
声音     
《新农业》2012,(15):13
通过科技进步水稻亩产1000公斤已不是梦,说明中国有能力、有自信可以养活自己的十几亿人口,也说明中国的水稻育种水平已领先于世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  相似文献   

5.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十七年过去了,中国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果,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向世界宣告——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据近期报道:自2004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取得第八年丰收,粮食总量突破11000亿吨以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超级杂交  相似文献   

6.
“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水稻总种植面积的一半.那么世界上的水稻总产量可以增加1.5亿吨,每年可以多养活4亿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1月15日,由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又称"超优千号")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基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创造迄今为止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早在1994年,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就曾在《谁来养活中国人?》一文中提出了一个耸人听闻的问题:谁来养活中国?如果中国人不能养活自己,那么他们将使世界挨饿。事实胜于雄辩,很显然中国让这位"预言家"的"预言"落空了。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8.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印度...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杂交水稻领先世界三言两语不能言喻,但其根本离不开中国杂交水稻科技人的不断创新与努力。为了杂交水稻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确保杂交水稻技术长期世界领先,2007年10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稻米养育人类千万年,水稻种植凝聚着人类的坚持与智慧。近年来,我国在杂交水稻技术方面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领先于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宗禾 《世界农业》2004,(10):52-52
2004年9月9日-10日, "2004年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在湖南怀化市隆重举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和22个国家(地区)主管农业的官员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专家共200多名代表,围绕"杂交水稻--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世界水稻生产和世界粮食安全对策,会议发表了世界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怀化宣言》。  相似文献   

11.
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界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的244名代表于1986年10月6—10日在长沙举行,来自世(其中国外代表9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情景见封二)。 1976—1986年,中国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9.1亿亩,增产稻谷900多亿斤。近年  相似文献   

12.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是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作为选育杂交水稻所必需的遗传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恢复系(R)于1973年育成,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随后于1974年育成几个优势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开始大面积应用.此后,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9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会议上表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唯一途径是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单位土地的粮食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院士谱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用九年时间于1973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省思南县传统杂交水稻存在大面积生产问题,它的品种更新速度缓慢且栽培密度相对稀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思南县也引入了全新杂交水稻组合"永优21",并革新了杂交水稻的选育与栽培技术。一、关于"永优21"杂交水稻组合"永优21"是集合了优质、高产、多抗体与一身的山西杂交水稻新组合,在2009年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2011年在思南县大坝场镇引种试种栽培成功。在试种阶段,"永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20世纪60年代起,袁隆平院士就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直至2021年年初,袁隆平院士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筑梦田头七十春,育来穗上千寻浪。袁隆平院士一门心思研究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湖南农业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为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等专家的建议下,由国家科技部联合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将每两年召开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大会将围绕"杂交水稻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从杂交水稻遗传  相似文献   

19.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0.
由湖南省科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宇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6日至10日在长沙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世界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到会代表为244人,其中外国代表90人。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150余篇。湖南省省长熊清泉等,中国科协国际中心主任方均、中国农牧渔业部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任志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