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生物信息学及其在水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信息学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生物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分析是其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了核酸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及其集成系统,并简介生物信息学在水稻新基因挖掘、比较基因组及功能基因组中研究的现状,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小粒矮突变性状与T-DNA插入标签的共分离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T-DNA水稻标签系中发现1个标签系中出现了小粒矮(sgd)突变性状的分离。为克隆该突变基因和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该标签系存在多个插入事件,且T3代发现目标突变性状分离系中,另一个非目标插入事件已经纯合,故特异PCR检测不能确认小粒矮突变性状与T-NA插入共分离。但通过TAIL-CR方法,获得了插入点侧翼的水稻基因组序列,并证实该侧翼序列与小粒矮突变性状共分离。 相似文献
5.
6.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水稻基因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座子标签法克隆基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技术。介绍了转座子标签技术克隆基因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并对转座子标签技术在水稻基因克隆上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7.
8.
9.
提出了一种新的表达序列标签制作技术——模块表达序列标签(M EST)技术,利用该技术短时间内分离完成1985条水稻cDNA片段,制备完成相应的水稻cDNA阵列。实验证实:该技术体系能成功分离目的基因,正确检测基因表达丰度的改变,并具备通过对基因群体表达模式的监测以实现对生物学事件的精确描述。M-EST概念是对EST技术的完善和重要补充,运用M-EST技术能有效利用生物信息学知识,加快基因克隆速率,为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手段和工具。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探讨了包括热带水果香蕉(Musa spp.)、龙眼(Dimocarpus longan)、番木瓜(Carica papaya)、菠萝(Ananas comosus)、椰子(Cocos nucifera)、榴莲(Durio zibethinus),经济作物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木薯(Manihot esculenta)、枣椰(Phoenix dactylifera)、可可(Theobroma cacao)、油棕(Elaeis guineensis)、咖啡(Coffea canephora)以及药用植物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在内的13种热带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历程,并对热带植物基因组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水稻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工作进展和水稻基因组信息。至2002年,籼、粳稻两个亚种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测定及粳稻基因组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已相继完成。初步得到了水稻非冗余序列389.81~409.76 Mb;预测水稻基因总数达32 000~56 000个,少于30%的基因被功能分类;基因内GC含量梯度明显;外显子变异少、内含子变化大;籼稻和粳稻的序列差异达22%以上;水稻与其他禾谷类基因之间有广泛的共线性,但与拟南芥的共线性是有限的。基因组测序不仅开辟了基因组学这一生命科学的新兴学科,而且带动了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等一批新兴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功能稻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稻米的结构和营养成分特征、功能稻米的概念、研究历史和时代属性,重点阐述了功能稻米活性物质的种类和调控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利用常规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技术等手段在功能稻米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当前功能稻米及其制品的社会需求,对功能稻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北方寒地绿色水稻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单一绿色防控能力弱和模式组装应用效果差等问题,采用核心区、辐射区和常规区示范推广方式,探讨了不同绿色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区相比,核心区与辐射区水稻产量要低,其中核心区差异达显著水平;功能性元素镁、硒、锌含量显著提高,稻米加工品质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核心区和辐射区较常规区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7 682元/hm2和5 670元/hm2,且核心区稻米符合A级绿色产品标准。可见,绿色栽培技术模式是适于寒地水稻推广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16.
水稻功能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型水稻13个不育系和19个恢复系为材料,按NCⅡ交配设计配制两套杂交组合(7×10和9×9),在四川泸州和重庆北碚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研究水稻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遗传特征。剑叶宽、倒2叶长和宽、倒3叶长的遗传变异是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引起的,但叶宽是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叶长则以显性效应为主,剑叶长的遗传变异主要由显性效应引起,倒3叶宽的遗传变异则主要由加性效应引起。功能叶各性状的加性效应与环境互作不显著,而叶长的显性效应与环境互作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两套组合中叶宽的狭义遗传率均大于叶长,其中最大的是倒2叶宽,分别为58.65%和48.19%。叶长和叶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或负向超亲优势,其中,叶长和叶宽的中亲优势率变幅为446%(倒3叶宽,第1套)~27.53%(倒3叶长,第2套),而6个功能叶性状的杂种优势指数则均大于100%。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的cDNA克隆及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RT-PCR策略克隆了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浙江分离株基因组S10,并测定了它的全序列。结果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浙江分离物(RBSDV-Zj)基因组片段S10全长1801 nt(EMBL登录号为AJ297433),仅含有一个大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一个63.1 kD的多肽,与日本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3.8%和96.2%;与意大利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RDV)的基因组片段S10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87.7%和92.0%,推测它们是同一病毒的不同地理小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