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杂交稻施用三种不同N、P、K配比的有机复合肥及其不同施用量进行了研究 ,并与施用尿素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 :有机复合肥具有尿素等单质N肥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就参试的三种有机复合肥而言 ,N、P、K配比为 8∶12∶5的有机复合肥最好 ,不仅有利于经济性状的改善 ,同时 ,比单施尿素增产 10 79%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水稻经济、生产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大关镇继发家庭农场开展了水稻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生产示范试验。[结果]施用"丰仙"有机无机复合肥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0 896 kg/hm^2,分别比常规施肥及施用"嘉有"复合肥处理增产11.1%、27.3%。[结论]"丰仙"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水稻生产中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肥料的特点是种类多、来源广、养分全面,而且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所以在花卉生长过程中,花农大量使用农家肥.但农家肥的质量差异大,腐熟未完全或未经腐熟的农家肥携带多种虫卵和病菌,污染了花圃周围的环境,同时增加了病虫来源,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7.
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焕裕 《作物研究》1989,3(2):41-43
了解蚕豆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的效应是高产栽培、育种的首要条件。研究蚕豆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过去都是在几个或十几个品种中仅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其相关性质。而在比较多的品种大群体中对效应的大小(即影响程度)的分析却很少见。本文对69个品种的八个主要经济性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通径分析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性状对产量的真实效应。为蚕豆的高产栽培和高产育种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性状的影响,通过合理设立水稻生育时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氮肥的最佳施用比例为3∶3∶4,相比对照及其他处理,该处理的抗逆能力、生育性状、增产效果、经济效益最好,理论产量达到757.94 kg/667 m2,增产率20.8%,净增效益243.05元/667 m2。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17个优质杂交水稻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负作用大于直接作用.提出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提起棉花枯萎病.棉农们常有“谈病色变”之感。我省棉田枯萎面积近些年正不断扩大,现已达100余市一般感染枯萎病的棉田.棉花要比无病棉田减产20~30%,高的减产达50%以上,它是棉花生产上的一项顽疾。80年代以来,由于抗病品种的逐步推广,棉花枯萎病的为害程度有所减轻,也棉花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和抗病时间是有限度的。这是因为.抗病棉种只能抑制土壤中部分枯萎病的生理小种,当抗病品种及其抗性发生退化、新的生理小种产生之后,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就.会不断消失。除了逐年更换抗病品种、增强棉花抗枯萎病的能力外,近几年随着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较易杀雄制种的品种为母本,与高产品种或品系配制组合19个, 研究化杀杂交稻F1主要产量性状的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F1的单株 粒重优势最大,主要由每穗实粒数、总粒数、单株穗数的优势综合构成。F1的单 株粒重、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与亲本平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父本值呈极显 著或显著正相关,F1实粒数、千粒重与母本值是极显著正相关。选用双亲主要性 状良好的品种配组,易选育出高产化杀组合。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7,(3):36-39
以10个杂交稻组合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油菜秸秆全量翻埋还田条件下减施化学磷肥对油茬杂交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低磷和不施磷3种处理下,参试水稻品种各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大多数参试品种在低磷和不施磷处理下的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与高磷处理无显著差异甚至高于高磷处理;高磷处理致使部分品种成穗率降低、有效穗减少或收获指数下降而减产,只有极少数品种的产量随施磷量下降而降低。在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秸秆还田的两熟制稻区,水稻减量施磷技术有着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试验,初步探索了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和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以及秸秆腐秆剂在分解水稻秸秆和培肥地力中的作用,为大田生产推广应用秸秆还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腐秆剂2个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从产量综合经济性状看,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水稻比对照明显要好,且以秸秆还田+腐秆剂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活性有机复合肥是福建农业大学研制的一种集有机肥、无机肥和生物肥于一体的复合肥料,其营养全面、含量平衡,既可促进茶树生长,又可改良茶园土壤,适合作为茶园基肥和追肥的一种新型肥料,其性能优于现行的无机复(混)合肥和传统的农家有机肥。本试验采用活性有机复合肥、茶叶专用肥、复合肥三种处理比较肥效,旨在说明活性有机复合肥在茶园中施用的增产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福建农大研制的活性有机复合肥、无锡中东复合肥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肥(N、P、K各含15%)、中国茶叶研究所上虞实验厂生产的中茶1号茶叶专用肥(总含量25%)以…  相似文献   

15.
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选用恢复系闽恢3301配组育成的5个杂交稻品种为研究材料,以Ⅱ优明86作对照,分析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与各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及各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5个供试杂交稻品种的平均产量达11 t/hm2左右,均比对照增产,除谷优3301外,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显示,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达到55.58%。因此,栽培过程中,在保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应注意培育大穗,发挥超高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复合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甜椒9133为试材,采取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采用3种不同配比复合肥,设3个施用水平,研究不同复合肥及其施用量对甜椒9133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复合肥对甜椒9133的株高、茎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均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用量到达一定水平时,产量随施用量增加而减少,施肥效益降低。[结论]甜椒9133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适当提高钾的施用比例,有助于提高甜椒产量。  相似文献   

17.
蔡云 《作物研究》2020,(1):57-58
以华油杂9号为供试材料,验证喷施宝有机水溶肥料对油菜的增产、提质、抗逆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喷施宝有利于改善油菜的经济性状,株高、平均每株分枝数、每株结荚数、每荚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所增加,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在0~200 kg/hm^2的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氮肥施用量40~240kg/hm^2比CK(无肥区)增产38.90%~169.45%,比只施用磷、钾肥的处理增产16.99%~129.94%.氮肥用量增加,单穴穗数、穗粒数增加;饱满千粒重、混合千粒重和饱满粒率下降.穗颈长、穗长、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数量、着粒密度增加;植株高度、单穴草重、生物产量、谷草比和经济系数提高.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60~200 kg/hm^2,不仅增产率高,而且其它性状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孙恩玉  曾范启 《杂粮作物》2006,26(5):367-368
磁性复合肥是一种以粉煤灰为介质经强磁场磁化制成的颗粒状复混肥料,含有氮、磷、钾和多种中微量元素。通过连续多年在大豆上进行的磁性复合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磁性复合肥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蓄水性,能够促进大豆对养分的吸收。施用磁性复合肥750~1 050 kg/hm2就能够满足大豆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土壤容重在不同耕层深度(0~10 cm1、0~20 cm)中都有降低的趋势,孔隙度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变大,对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施用磁性复合肥与传统施用单一无机化肥相比,投入成本低,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肥施用方法对烤烟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敏娟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12,26(3):248-251
为了研究烤烟的基肥施用方式,分析了6种不同基肥施肥方式对烤烟生育期、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面积、茎围、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单叶重、整齐度、落黄情况等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烟叶施肥方式中,适当施用穴肥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并且,以种植穴打好后,烤烟移栽前在种植穴内施入占基肥总量30%的基肥,基肥和土壤充分混匀的施肥方法最佳,其烤烟的田间长势和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