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山楂、银耳为原料生产山楂银耳保健饮料,通过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山楂添加量0.6%,银耳添加量0.8%,复合稳定剂用量0.57%(琼脂0.09%,耐酸CMC0.15%,果胶0.18%,黄原胶0.15%)。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山楂和猕猴桃为原料,研究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山楂猕猴桃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山楂汁、猕猴桃汁、白砂糖和柠檬酸分别为30%、10%、5%和0.15%;通过稳定剂的独立试验,得出最佳稳定剂(CMC)用量为0.3%。该复合饮料除具有山楂和猕猴桃的营养保健功能外,色泽、口感和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3.
在试验工艺条件范围内,以食盐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和氯化钙添加量为因素,以绿豆芽软罐头感官评价为评价标准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食盐添加量>氯化钙添加量>柠檬酸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最佳工艺配比为食盐添加量1.5%,白砂糖添加量4%,柠檬酸添加量1%,氯化钙添加量0.1%。   相似文献   

4.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直接接种法培养毛豆腐。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豆水比、卤水添加量、普洱茶浓缩液添加量,对毛豆腐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卤水8 m L、普洱茶0.15 g、豆水比1∶8的条件下,毛豆腐的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蔓越莓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的条件下,将蔓越莓浆添加到果冻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对蔓越莓果冻的生产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蔓越莓汁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30%、卡拉胶添加量2%、黄原胶添加量1%、柠檬酸添加量0.4%,此条件下制作出来的果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余秋强 《农业工程》2017,7(3):105-109
探讨了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加工工艺。感官结果认为:TG酶、淀粉和蛋清可以有效地改善鱼丸的色泽、鲜度滋味、弹性和组织状态。TG酶添加量0.5%~1%、淀粉添加量5%~15%和蛋清添加量5%~15%是鱼丸制作工艺的适合添加范围。通过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测定鱼丸物理性能,确定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最佳加工工艺。使用质构仪器测定了鱼丸的弹性、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等物理性能,计算出鱼丸的凝胶强度,确定了利用低值鱼制作优质鱼丸的最适工艺配方为鱼肉100 g、TG酶1 g、淀粉15 g、蛋清10 g、食用盐1.5 g、白砂糖1.5 g、味精1.5 g、冰葱水20 g、胡椒粉0.15 g。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麻辣花生生产品质,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麻辣花生生产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然后选取适当的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麻辣料配方最佳参数为辣椒添加量0.8%、五香粉添加量0.6%、花椒添加量0.4%、I+G(核苷酸二钠)添加量3%、干贝素添加量1%、HVP添加量6%和香葱抽提物添加量4%,最佳生产工艺参数为浸泡时间43h、油炸温度180℃、油炸时间25min和油料比5∶1。  相似文献   

8.
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山楂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以及参数, 为山楂叶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相结合,对D101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山楂叶总黄酮性能考察, 以吸附和洗脱性能参数为考察指标综合评价,证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山楂叶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适于山楂叶总黄酮的纯化.结果表明:树脂对山楂叶总黄酮的饱和吸附量为78mg/g ,山楂叶总黄酮主要集中在10%~70%乙醇洗脱液中;山楂叶提取物上D101树脂柱床,以水、10%乙醇洗脱后以70%乙醇洗脱,最终产品中山楂叶总黄酮纯度达82%,总黄酮收率达98%,说明采用D101大孔树脂分离纯山楂叶黄酮可行.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挂面的营养功能和风味品质,研制马铃薯燕麦全谷物营养挂面。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感官品质分析方法,考察马铃薯全粉、燕麦粉、食盐及西红柿汁的添加量对挂面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燕麦全谷物营养挂面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粉添加量33.3%,燕麦粉添加量13.3%,食盐添加量2.0%,西红柿汁添加量3.3%。  相似文献   

10.
以板栗和桂花为原料制作桂花板栗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桂花板栗糕的最佳配方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60 g板栗为基础,白砂糖添加量30%、水添加量350%、桂花添加量1.3%、吉利丁片添加量15 g为最佳配方。此条件下所得桂花板栗糕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