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十字花科油菜籽为试材,应用常规种子拌种包衣的方式,以1 kg种子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4.2 g为药剂对照,进行了1 kg种子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以及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对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和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280 g和350 g进行油菜籽种子包衣,均能有效防治油菜籽苗期黄条跳甲的为害。其中,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最高,4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50 g时防效次之,且这2个药剂处理的持效期均长,防治效果均好。该技术可以在防治油菜籽及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苗期黄条跳甲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防治花生蛴螬的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的最佳剂量,为该制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100 kg种子采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 200、1 800、2 400 g,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照药剂)1 800 g拌种及空白对照5个处理条件下的防虫和保果效果,研究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对花生田蛴螬的安全性、防治效果及最适使用剂量。[结果]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拌种防治花生田蛴螬的效果较好,且在设计剂量范围内,随着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剂量的增加,防虫和保果效果均有所提高,其中,100 kg花生种子使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 400 g拌种,防虫和保果效果均最佳。[结论]综合考虑,100 kg花生种子使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 400 g拌种,可有效防治花生田蛴螬。  相似文献   

3.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的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防效达80%以上,且残效期达2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生产上建议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每667 m2使用剂量为2 g。  相似文献   

4.
应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WS),对油菜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两年两地对春油菜苗期跳甲的防治效果,560g/100kg种子时为63.62%-67.47%,840g/100kg种子时为77.55%-78.52%,比长期应用的5%甲拌磷颗粒剂高出20-30个百分点,对幼苗无不良影响,对油菜茎象甲有一定的兼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防治稻飞虱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有效成分3.2~4.0 g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能兼治稻叶蝉和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长较安全。  相似文献   

6.
通过几种药剂对豇豆豆荚螟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福戈)WG对豆荚螟有很强的杀虫效果,持效期长,可达10d左右,是防治豆荚螟的良药,建议使用浓度为3 000~4 000倍.  相似文献   

7.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治烟草蚜虫的防效显著,明显高于对照,且对作物安全无药害,是防治烟草蚜虫的良好药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5%噻虫嗪水乳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噻虫嗪水乳剂有效成份用量为15.00、11.25、7.50 g/hm2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有效成份用量7.5 g/hm2,药后第1天防效高达90.34%,药后第3天防效高达95.03%,药后第7天防效高达92.43%,且在试验作物上未见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9.
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黄条跳甲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为试材,每100kg种子用药量分别为140g、280g、560g、840g(有效成分量),用4个供试剂量防治油菜黄条跳甲,防治效果为74.7%~79.3%,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防效为76.2%。对校正防效进行方差分析后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4个供试剂量之间无任何差异,与对照药剂60%高巧悬浮种衣剂之间也无任何差异。考虑防治成本,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油菜田黄条跳甲推荐使用剂量为100kg种子140g。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不同浓度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和常规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用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8~60g,防治稻飞虱效果最好,且对稻叶蝉和稻纵卷叶螟有兼治作用,对水稻生长也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采用70%噻虫嗪(锐胜)不同用药量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和浸种处理,研究其对水稻育秧的成苗率和秧苗生长的影响及对稻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噻虫嗪(锐胜)对稻种出苗率和成苗率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成苗后的秧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秧苗期20d内的稻蓟马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且浸种效果优于包衣。从应用效果和成本出发,在大面积生产上最佳的用药量和处理方式为:40g/100kg种子,浸种时加锐胜、后催芽播种,浸种不换水,浸种液撒入秧田。  相似文献   

12.
啶虫脒、噻虫嗪和螺虫乙酯防治茶黑刺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琼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06-10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6%啶虫脒WG、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是药后7~15d的防治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联苯菊脂EC900mL/hm2。根据害虫发生的严重程度和从经济效益考虑,建议36%啶虫脒WG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剂量为45ga.i./hm2,防治适期掌握在茶树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末期效果好。25%噻虫嗪WG和24%螺虫乙酯SC均表现为药效较慢,持效性长的特点,在实际生产中建议以低剂量使用为宜,同时,考虑茶叶采摘时期和农药农残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剂对荔枝蒂蛀虫有良好的防效,180g/m2、240g/hm2处理防治效果分别达88.89%和92.59%,对荔枝生长无不良影响,建议使用浓度为180~240g/hm2。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河南省开封市丰田化工厂提供的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对苗蚜、穗蚜防效较好,药效持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建议在播种前种子包衣,商品用量为100~150 g/100 kg种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0%fN丰来ws(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不同使用剂量对玉米蚜虫、灰飞虱及粗缩病的防治效果、持效期,观察各浓度梯度对玉米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玉米蚜虫、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和增产率显著。处理区出苗率与清水对照区和对照药剂处理区基本相当;测产时发现,该药剂各处理区对玉米秃尖防效较好(凯丰来具有良好的逆境屏蔽和壮苗作用,可显著降低固持续高温等因素造成的玉米秃尖现象)。在试验剂量内对玉米安全,该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害虫较为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论证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混剂对吉林省玉米田玉米螟的药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按国家田间药效试验标准进行。[结果]不同施药方式对玉米螟的防效幅度相当,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差异明显,随剂量升高防效增大,施用量在36.0~56.25 ga.i./hm2,防效幅度为38.8%~95.2%。[结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兑水稀释后玉米茎叶喷雾,施用量36.0~48.0 ga.i./hm2;兑水量375.0 L/hm2;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GR可按1:50拌沙子,混匀后直接撒施,施用量45.0 ga.i./hm2~56.25 ga.i./hm2。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黄曲条跳甲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经拌种处理后,该药剂在菜心出苗后的第3d和第5d,对跳甲成虫有明显的毒杀和拒食作用,其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73%(w/w)和13.8%,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1.09%和3.26%;但高浓度的噻虫嗪(10%和12.5%)对菜心种子出苗有影响,减少了种子的出苗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拌种处理后,2.5%、5%和7.5%的噻虫嗪明显减少了黄曲条跳甲对幼苗的为害,出苗后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5.16%~46.60%、86.10%~77.15%和89.46%~80.44%.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比10%阿维·噻螨酮乳油与40%氯虫·噻虫嗪2种药剂对于东北园林绿化常用植物萱草上的红蜘蛛防治效果。通过试验表明40%氯虫·噻虫嗪防除效果优于10%阿维·噻螨酮。其最佳使用浓度为稀释2000倍液,使用7d后观察其红蜘蛛死亡率仍然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控制棉蚜的危害,选用70%噻虫嗪内吸性种子处理杀虫剂随水滴灌施药,以叶面喷施啶虫脒作对照。结果表明,与常规叶面喷施啶虫脒相比,随水滴施70%噻虫嗪内吸性种子处理杀虫剂不仅防效好、药效长、对棉花安全,而且节约成本、利于保护天敌生物。建议在停止滴水前40 min施药,用药量以≥3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占中师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14-114,120
350g/L噻虫嗪FS水稻浸种处理,在水稻苗期对水稻蓟马有很好防治效果。播种后30d,350g/L噻虫嗪FS100 mL、200 mL/100Kg浸种处理,防效分别为71.11%、81.68%,明显高于对照药剂350g/L丁硫克百威DS1000g/100kg拌种处理和10%吡虫啉WP喷雾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