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病症状果锈病主要危害无花果叶片、幼果及嫩枝。叶片在5月上旬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1毫米大的黄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0.5~l厘米的橙黄色圆形病斑,边缘红色。发病后1~2周,病斑表面密生鲜黄色小粒点,从中分泌出带有光泽的黏液,以后变黑,其后,叶背面隆起,生出许多土黄色的毛状物,内含有大量的锈孢子。嫩枝受害时,病部橙黄色,稍隆起,呈纺锤形。染病后的幼果表面发生圆形病斑,初为黄色,后变褐色,病果局  相似文献   

2.
<正>1.症状。梨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严重时果实也会发病。叶片受害时,先是正面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并逐渐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病斑中部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围有一黄绿色环纹,后期病部溢出淡黄色黏液,不久即干枯。病斑直径5毫米左右,表面密生针头大小的黑褐色颗粒(即病菌的性孢子器),一枚叶片可产生多个病斑,常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新梢染病后,初期病部稍肿起,尔后病斑渐渐凹陷,出现锈孢子器,病部龟裂,新梢枯死,刮风时病梢易折断。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报道了梨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sp.)的寄生及形态特征。梨锈重寄生菌寄生于梨锈菌的锈子器及其附近,锈寄生菌的分生孢子座将梨锈菌的锈孢子牢牢地封死在锈子器内最终消解。描述和测量了梨锈重寄生菌在自然条件和人工培养基上产孢结构、孢子等的形态特征及大小。  相似文献   

4.
不同梨树品种对梨锈病的田间抗性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梨锈病 (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 .)又名赤星病 ,俗称“羊胡子” ,是梨树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树叶片 ,也可危害果实、新梢、叶柄、果柄等幼嫩部位。发病部位橙黄色 ,组织肥厚 ,初期表面产生点状物 ,后期叶背产生胡须状物是该病的主要特点。春季多雨的年份几乎每张叶片上都长有病斑 ,引起叶片早枯。幼果被害 ,造成畸形、早落 ,影响产量。梨锈病在我国梨产区都有分布 ,以梨园附近有桧柏栽培的地区发病严重。通过对江苏省梨产区的调查发现 ,梨锈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近年江苏省梨树栽培发展快 ,一些新产区的果农对该病认识不…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及秆锈,是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病害。1危害症状三种锈病的共同症状是,发病初期在叶片、叶鞘及叶秆上形成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铁绿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形成黑色的疮斑即冬孢子堆。  相似文献   

6.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相似文献   

7.
电镜观察发现,向日葵锈菌性孢子器呈瓶状,内含大量单核的性孢子梗。性孢子产生主要为整体芽生环痕式,具瓶体式特点。每一性孢子梗可产生多个呈串生的性孢子,几乎都在性孢子梗上的同一位点产生。每形成一个性孢子后,都在性孢子梗上留下一环痕。锈孢子器呈筒状至喇叭状,其内排列着大量双核的长形锈孢子梗,可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梗通过产生隔膜先形成锈孢子原体,再分隔而形成锈孢子和分隔细胞。随进一步发育,分隔细胞与锈孢子脱离,锈孢子表面出现大量的瘤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正梨锈病又名赤星病,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年3月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使梨树感染病菌。我国梨树栽培区均有发生,南方梨园发病较重,但管理得当,一般不造成严重危害。部分地区果农没有梨园管理技术,长期只收不管,造成梨园发生严重的梨锈病。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新梢和幼果。叶片受害,开始感染病菌时,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逐渐形成近圆形的病斑,中部橙色,边缘淡  相似文献   

9.
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发育过程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胶锈菌在贴梗海棠上的发育过程,发现位于寄主细胞间隙的单核菌丝可直接侵入寄主细胞形成吸器.成熟吸器呈菌丝状或者由细长的颈部和膨大的吸器体构成.吸器也可形成于幼叶的微管束细胞内,但随后者的进一步分化,吸器趋于坏死.性孢子器呈瓶状,每一性孢子梗可在近同一部位上产生多个性孢子,产孢方式为整体芽生环痕式,并具瓶体式特征.锈孢子器通常呈杯状,每一锈孢子梗可由上向下连续产生多个锈孢子,锈孢子成串排列.成熟的锈孢子体表分布有利状突起.  相似文献   

10.
1.梨树锈病是由担子菌纲胶锈菌属菌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菌主要危害梨叶,也危害幼果、新梢、棠梨苗,被害的梨叶、梨果早落,新梢和棠梨苗折断,对当年及次年的产量影响极大,是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梨锈病在昆明地区的转主寄主树为圆柏和龙柏,及其上面冬孢子角的发生和成熟时间,以及空中冬孢子的监测。表明冬孢子分期分批成熟,为2月初和3月中旬两个高峰期,此时正是梨嫩叶感病盛期。通过各种药剂抑制冬孢子萌发和果园防治试验,筛选出预防和防治两组有效药剂。前者有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粉锈灵、代森铵、多菌灵等,预防效果达55.05%~100%;后者有粉锈灵、多菌灵、代森铵、甲霜灵等,防治效果达48.44%~100%。梨树品种的抗病性测定表明,大理水扁梨和贵妃梨对梨锈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12.
光叶菝葜是我国南方常用的中药植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锈病的发病面积也逐年增加。光叶菝葜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在病斑处产生桔黄色粉状物,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显微观察发现夏孢子为卵圆形、梨形或椭圆形,孢子大小为22.6μm×20.2μm。初步鉴定该病原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ina),冬孢菌纲(Teliomycetes),锈菌目(Uredinales),夏孢锈菌属(Uredo)真菌。目前在野外尚未发现该病原菌的冬孢子和转主寄主。研究结果为光叶菝葜锈病的识别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锈病是我国华南、西南一带的重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受害部位初形成乳白色、淡黄色,后变黄褐色乃至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在叶两面散生或聚生,椭圆或长椭圆形,隆起,表皮破裂,散出锈粉状夏孢子,呈黄褐色至红褐色。后期在叶两面形成冬孢子堆,长椭圆形,突破表皮呈黑色,长1~2mm,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叶片提早枯死。病原为玉米柄锈,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相似文献   

14.
豇豆锈病由豇豆属单胞锈病和豇豆单胞锈菌引起。系单主寄生锈菌,能产生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及担孢子,是专性寄生菌,只为害豇豆。我国北方主要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日均温度21~28℃,具水湿及散射光条件,经3~5天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产生芽管,侵入豇豆叶片为害,同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后。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14,(7):34-34
<正>梨黑星病又叫梨疮痂病,是梨树的主要病害。当前正值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梨黑星病的发生。梨黑星病病原菌借雨水在梨园中扩散侵染,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叶片染病后,在叶背面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产生辐射状黑色霉状物,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一、忌栽柏树、松树。梨树的主要病害梨锈病、赤星病为害梨树的新梢、叶柄、叶片、果柄和幼果,导致果实腐烂甚至落果。而柏树则是梨锈病菌的越冬场所。另外,柏树  相似文献   

17.
一、黑斑病1.症状梨树黑斑病是南方梨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叶、果实。嫩叶发病最早,初出现针头大小圆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黑褐色,潮湿环境病斑表面产生黑霉。叶面上病斑可连接成不规则的大病斑,有的引起早期落叶。幼果感病,果面产生圆形针尖大小黑斑,扩大后为  相似文献   

18.
<正>锈病的症状韭菜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和花梗。属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借助气流传播。发病初期在表皮上产生锤形或椭圆形隆起的橙黄色小疱斑,病斑周围常有黄色晕环,以后扩展为较大疱斑,其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的粉末状物,叶片两面均可染病,后期叶及花茎上出现黑色小疱斑,病情严重时,病斑布满整个叶  相似文献   

19.
1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疱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病菌的性孢子、锈孢子(0、Ⅰ)阶段发生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枝干上,夏孢子、冬孢子(Ⅱ、Ⅲ)阶段出现在玄参科的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叶背、茎、萼片及果实上。取马尾松病杆上的锈孢子人工接种,只有阴行草转主寄主植物感病,产生与自然状态下相同的典型症状。该病菌性孢子器平展成不规则形,生于表皮下;锈孢子表面塔状疣突的基部两层环纹很厚;冬孢子柱较小,长度很少超过800μm。因此,认为马尾松疱锈病的病原是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集合种的阴行草专化型(C.flaccidum f.sp.siphonosteg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