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介绍绥化地区亚麻田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包括亚麻立枯病、亚麻枯萎病、亚麻炭疽病、亚麻跳甲、草地螟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亚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麻从出苗到成熟期均可感染病虫害,常见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锈病及白粉病:虫害有跳甲、条跳甲、蚜虫、草地螟和粘虫等。亚麻要增产,病虫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4.
5.
从亚麻炭疽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6.
亚麻全身都是宝.亚麻纺织品素有纺织品"皇后"的美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亚麻纺织品的出口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麻油可食用,麻饼是良好的家畜饲料,亚麻初加工剩下的秸秆、残渣等副产物可制成生物有机肥料,亚麻产业的前景极其广阔.  相似文献   

7.
亚麻白粉病又称亚麻粉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有性态为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是制约亚麻原茎和麻籽优质、高产的主要病害。1、亚麻白粉病症状亚白粉病在亚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初期在叶片、茎和花器表面产生零星的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和分  相似文献   

8.
吴瑞香  王利琴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1-112,136
亚麻生产的有害生物种类很多,严重影响了亚麻的产量、品质和经济价值。介绍了亚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方法,以期能够在实践中指导生产,从而减少亚麻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2002年云南省昆明、文山、红河、大理、楚雄等地近2 0个县发展亚麻生产,种植面积约2 5万亩.为提高亚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必须因地制宜,实施人为干预,营造一个有利于亚麻生长发育的田间小环境,以满足麻株各个生育期对环境和物质的需要.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亚麻蚜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研究表明,亚麻蚜于5月初迁入胡麻田繁殖为害7-8代,至6月下旬有翅蚜迁移它地;严重为害年份胡麻损失高达50%,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在亚麻蚜发生初期喷防,防治效果达到87.3%-94.7%。  相似文献   

11.
<正> 花生是河北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在500万亩左右,近年来,花生病虫害日趋严重。种类多、面积大、危害重,成为花生生产的严重障碍。一、发生情况 1.蛴螬。我省花生产区共有11种蛴螬,其中以华北大黑、暗黑、黄褐金龟子为三大优势种群,各优势种群形成独特的生活周期和为害规律,因此,可划分为三个发生区;①冀南黄褐区(邯、邢),  相似文献   

12.
向衍 《北京农业》2014,(24):107
对玉米主要面临的虫害种类进行分析,并探讨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促进玉米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盆栽网罩的方法,分别在现蕾期和开花期人工接虫,研究了亚麻蚜的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现蕾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6.53lnx-117.5,相关系数(R2)为0.883;开花期,产量损失率(y)与百株虫量(x)的关系为y=19.87lnx-131.5,相关系数(R2)为0.813,二者相关性极显著。按照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成本,确定了这2个生育时期亚麻蚜的防治指标,现蕾期的防治指标为900~1 200头/百株,开花期的防治指标是1 500~2 000头/百株。  相似文献   

16.
17.
夏秋季节,高温、暴风雨及病虫害对小青菜生长极为不利,要确保优质、高产、安全,必须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选择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的田块。选用耐热、耐涝、抗病虫的热抗青、热抗白、上海青等品种。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用来绿化的主要树种,在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时候,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越来越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单一的树种纯林以及运输过程中病虫害传播等原因造成的。而本文就针对油松常见的病虫害和害虫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这些病虫害和害虫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极易引起病、虫及杂菌的发生.因食用菌比较娇嫩,又是蔬菜和健康食品,病虫杂菌一旦发生后,给药剂防治带来很多困难,用药时既要避免药物对食用菌本身引起的药害,又要禁用对人体有毒性残留及污染菇体的药物.因此,在食用菌病虫杂菌的防治上,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以保证食用菌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