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珂文 《新农业》2003,(1):4-4
国家为了鼓励退耕还林,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有四项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雾霾等,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都催促我们不得不改善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退耕还林工程。提出了提高认识、建立示范点、制定可行的推广方案和做好技术培训等做好退耕还林工程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力军 《现代种业》2005,(5):38-38
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和江河湖堤及山坡水土流失,防沙固土,国家林业部号召全国各地退耕还林。为进一步落到实处,各地下发了指令性任务,并划定具体区域和面积,栽树后三年内不能“动土”。那么种什么树既能还林又能有很好的收益呢?树的周围种什么既不需翻土又能增效呢?根据毫州名贵药材种渣研究所技术人员的经验总结,栽种杜仲树既能植林,又能提高收入;林下种植车前子、苏子、大力子,不需翻土又能充分利用土地增收。  相似文献   

4.
王宁  柴金 《农技服务》2014,31(8):135-136
从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给本溪县带来可喜的成绩,针对退耕还林进行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想法和建议,以继续推进该县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国家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在这个过程,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林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退耕还林的指示精神,实现黑龙江省提出的“大干三五年,全面绿化龙江大地”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到保质、保障地完成退耕还林任务,提高退耕还林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就显得更加重要,现在就此谈谈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工作是一项牵涉面比较广的生态建设工程,具有涉及面广、管理程序复杂的特点.笔者就陕西省退耕还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做好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条阐述.  相似文献   

7.
王永明 《北京农业》2012,(24):98-99
在退耕还林森林经营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和管理中结合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退耕还林应采取的措施,方便工程更好的经营管理.着重分析当前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并相应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的顺利实施,大兴安岭垦区围绕“高、大、精、强、广、严”六字方针,统筹安排落实退耕任务。  相似文献   

9.
应用社会林业理论和方法对水城县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进行案例研究,分析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变化,并提供相关研究结果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退耕还林“三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退耕还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三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如何抓好退更还林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着重于3个方面对这一生态工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结合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推荐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优选平台--MAPGI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并结合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所创建的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一款管理软件.通过应用退耕还林工程信息管理软件,对退耕还林工程初步实行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对吉林省耕地以及退耕还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吉林省的退耕还林工作已初见成效,但长期以来各种因素的干扰,退耕还林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吉林省退耕还林工作的进程,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如何巩固宁夏退耕还林成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以及补植补造等综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政策中有关做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退耕还林,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本之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仅仅对退耕还林政策中的有关做法提出商榷,供大家研究,以利于我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要任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地在退耕还林中的具体做法很多,本文将以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下文发布的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为基础进行讨论.   1 “以粮代赈”方式的探讨   据报道,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启动,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13省、区、市的174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全年“以粮食换林草”面积将达3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总面积为43万hm2.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kg,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kg.   由此可见,国家是下了很大决心和力气来实施退耕还林的.然而,农民需要那么多粮食吗?据笔者所知,农民和地方政府一般对待退耕还林的做法是,保留一部分水土条件较好的耕地作为口粮田,其余的退耕还林(草).这也就是说,农民的粮食是基本自给的,农民“退耕还林”、国家“以粮代赈”的部分属于农民的余粮,而余粮的用途不外乎两个:出卖换钱和直接换物,粮食是以粮为生的农民的几乎唯一的或者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无怪乎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后粮食市场上的粮价大跌,低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农民把国家补助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而且对“不劳而获”的粮食更不珍惜,造成了粮食市场的极大混乱.结果形成了国家把粮食千里迢迢运送给农民,农民又肩挑背扛地运到市场上销售,乃至再卖给国家的情况.粮食的大循环不仅造成了粮食直接的物质损失,其中花费的国家、个人的储运费用又何其多!实在值得深思.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物交换是一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而以货币为等价物的价值交换则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中“以粮食换林草”的做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以粮食换林草”只在宏观的角度具有意义:它表述了国家牺牲部分粮食生产换取以林草为基础的较好的生态环境的内涵,体现了国家角度、整个社会角度经济社会再生产中此消彼长的大循环过程.把它作为具体的实施办法则有失妥当,建议采用现金补助的形式.事实上国家对退耕户也已经部分采用了现金补助,例如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按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安排,我们所要做的仅仅就是把“以粮代赈”的部分与现金补助合一,把补助的粮食按照每公斤粮食1.4元折算,然后与以前的现金补助加起来而已.对于中央财政来说,其支出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退耕还林是林业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要步骤。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属黄土高原腹地,年平均降雨量350~560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