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甘薯糖化代乳粉。甘薯(红薯、地瓜)糖化代乳粉营养丰富,水溶性好,易于消化,适合老人、幼儿食用。制法:将甘薯洗净切成薄片,投入打浆机打成浆液、薯浆含水量约60%。将薯浆送入搅拌机中搅匀,使其中蛋白质和糖分充分溶解。经过滤除去杂质和薯渣.把得到的浆液加温至110℃。用离心喷雾干燥设备将薯浆喷雾干燥,即制得糖化代乳粉。  相似文献   

2.
一、甘薯糖化代乳粉.甘薯(红薯、地瓜)糖化代乳粉营养丰富,水溶性好,易于消化,适合老人、幼儿食用.制法:将甘薯洗净切成薄片,投入打浆机打成浆液、薯浆含水量约60%.将薯浆送入搅拌机中搅匀,使其中蛋白质和糖分充分溶解.经过滤除去杂质和薯渣,把得到的浆液加温至110℃.用离心喷雾干燥设备将薯浆喷雾干燥,即制得糖化代乳粉.  相似文献   

3.
鲜甘薯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脂肪及多种维生素。甘薯全身都可利用,叶子是优质的饲料;薯藤可用于造纸;细根经过酿造和糖化,可生产白酒、麦芽糖;薯块可制取淀粉,进行糖化和酿造,或直接食用;甘薯淀粉可进一步加工成多种化工原料和食品原料。因此,发展甘薯种植业及加工业大有可为。下面介绍甘薯的几种简易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HPLC-ELSD法测定植物可溶性糖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大等优点。为了了解甘薯品种的可溶性糖组分和糖化特点,对11份甘薯重要种质资源的生薯和熟薯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的生薯和熟薯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试验群体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41 mg·g-1和123.05 mg·g-1。在生薯可溶性糖中,蔗糖含量最高,占可溶性糖的45%左右,麦芽糖含量最低,仅占可溶性糖的10%左右。在熟薯可溶性糖中,麦芽糖含量最高,其中约90%来源于蒸熟过程中淀粉的转化,增量可占熟薯可溶性糖的50%以上。熟薯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主要来源于生薯可溶性糖,在甘薯蒸熟过程中变化较小。因此,甘薯的熟薯可溶性糖含量高低是由麦芽糖含量决定的。浙薯13蒸熟糖化效果好,熟薯可溶性糖和麦芽糖含量分别为179.64 mg·g-1和138.44 mg·g-1,均显著高于其余10个品种。红皮白心是一个生薯高糖品种,生薯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均居参试品种之首。  相似文献   

5.
我国栽培甘薯面积近6.7x106hm2,其生产规模居世界首位。因栽插时期不同分为春薯、下薯、秋薯和越冬薯。我国薯区大致可划分为东北春薯区、南方下薯区和华南秋冬薯区。从甘薯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来看,今后因地制宜发展甘薯生产大有作为。因此,研究甘薯的营养规律,不断提高施肥的科学水平,充分挖掘甘薯高产潜力,改善品质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薯27红薯是由江苏甘薯研究中心以徐薯18作母本,通过放任授粉,经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个优质高产高淀粉红薯新品种。该品种稳产高产,遗传性稳定,出粉率高,并具有耐寒、耐旱涝,高抗根腐病,中抗甘薯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抗“糖化”,适应性广等特点。春薯平均667平方米产量5000千克,最高为6560千克;夏薯平均产3000千克,最高为4500千克。比徐薯18、商薯19增产27%以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2013,(6):33-33,25
甘薯又称红薯,采用新工艺加工的甘薯无核枣,具有色泽均匀、大小一致、成本低且耐贮运等特点,甜度及水分等符合红枣的质量标准,市场销路较广,是甘薯产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一、选料蒸薯将收获的薯块剔除病、烂、霉块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存放,以使其糖化,增加甜度。然后用水反复洗净,放入蒸笼加热并蒸至熟而不烂、内无白心为止。二、去皮切块  相似文献   

8.
叶欣 《新农业》2023,(24):13-14
<正>甘薯原名番薯,又名山芋、红芋等,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根据甘薯种植区的气候条件、栽培制度、地形和土壤等条件,一般将我国的甘薯栽培划分为5个栽培区域:北方春薯区、黄淮流域春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甘薯作为经济作物,市场价值逐年提高,可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研究施用复合肥、有机肥、尿素对甘薯薯瘟病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甘薯的薯瘟病病情指数最低,与其他两种处理差异显著,甘薯商品性最好;施用尿素处理甘薯的病薯率最高,商品性最差;施用复合肥处理甘薯病薯率居中,商品性较好;3种肥料对甘薯发病率、产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朱洪梅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22-24,31
采用酶解法和小曲法糖化紫甘薯,比较了两种糖化方法对紫甘薯酒发酵过程中pH、还原糖、淀粉、可溶性固形物、色素、聚合色素及酒精度等发酵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pH变化趋势相同,差异很小;小曲法对淀粉和还原糖的利用较充分;酶解法处理的紫甘薯发酵醪比小曲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高;酶解法紫甘薯酒的最终酒精度低于小曲法紫甘薯酒;酶解法发酵醪的色素和聚合色素含量均比小曲的高。酶解糖化法较适合于紫甘薯的糖化。  相似文献   

11.
探明鲜食甘薯新品种在贵州的种植表现,为贵州种植鲜食甘薯提供品种选择。对引进的8个鲜食甘薯新品种开展大田试验,考察农艺性状与产量,并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湛薯271鲜薯产量高、薯形好、薯块大小均匀、商品性较好;苏薯22、龙薯35鲜薯产量较高,但结薯不整齐,大薯占比高;其余甘薯品种产量和商品性均次于以上3个品种。湛薯271鲜薯产量和商品性综合表现好,宜作为鲜食甘薯品种推广种植;苏薯22、龙薯35商品性略差,可视不同用途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种植;其余5个甘薯新品种有待进一步挖掘优势特性进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正> 脱毒甘薯具有长势旺、抗病性强、鲜薯产量及出干率高等特点。近年全国各地试验增产幅度为16%~158%。山东省莒县、莱芜、临沭等县(市)已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996年临沭县朱苍乡农技站栽培的1株鲜薯重达48.5公斤。要充分挖掘脱毒甘薯的增产潜力,提高单产,必须根据脱毒甘薯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甘薯蜜干1、选薯:剔除虫薯烂薯老成薯,选择表皮光滑、色泽明丽甘薯,以白皮薯为最佳。2、去皮剖型:将薯置水中冲洗干净,用刨去皮,分剖成3×3×5厘米规格或对分成大小适中。3 煮熟:把剖型的薯块放入开水锅中热煮。红皮薯全熟为宜,白皮薯半熟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推广通过鉴定的优质甘薯新品种,筛选出适宜开化县种植的甘薯品种及甘薯高产栽培技术。[方法]选取8个甘薯新品种,与对照品种浙薯13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优质、高产的甘薯新品种。[结果]8个甘薯新品种有3个品种比对照浙薯13增产,即浙薯70、浙薯132和浙薯75,分别比对照增产42.3%、14.4%和3.7%。[结论]浙薯70、浙薯132、浙薯75这3个品种产量水平高,适应性较好,具有推广价值;浙薯13作为淀粉型品种,产量水平稳定,适应性好,值得在生产薯粉皮、粉条的地区推广;浙紫薯1号、心香等作为特色甘薯在小范围内或订单种植经济效益很好;浙菜薯726作为特色叶菜,在城乡结合地区种植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正>2月-5月份是甘薯生产淡季,此时市场需求大,甘薯销售价格较高。薯农意识到这种差价,通过甘薯贮藏能够较大幅度提高甘薯种植的经济效益后,在京郊甘薯产区贮藏甘薯已成时尚。甘薯贮藏期间因薯块体积大、水分多、表皮薄易破损、擦伤而感染病害。贮藏期间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软腐病、线虫病和湿害、干害等。发病的主要原因:薯块和薯伤带菌,旧窖传染及薯块受冻、水渍、破伤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各大薯区甘薯病虫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详细阐述了中国三大薯区甘薯病虫害的种类、分布、为害程度和防治现状,北方薯区以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茎线虫病、蛴螬和金针虫为害为主;南方薯区以蔓割病、薯瘟病、疮痂病、蚁象为害为主;长江中下游薯区处于南北交接带,靠近南方薯区的地方病虫害多与南方薯区相同,中间地带则主要是一些贮藏期病害的为害。  相似文献   

17.
甘薯天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甘薯天蛾的发生面积广,凡有甘薯栽培的地区,都可能发生为害,另外甘薯天蛾也取食牵牛花、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近几年河北省薯区高温少雨,加上薯农防治甘薯害虫意识淡薄,致使甘薯天蛾发生越来越严重。薯农应当引起重视,及时防治,确保甘薯丰收。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筛选出适宜义乌市种植的优质、高产甘薯品种,对7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薯33、浙薯13、金薯926、浙薯259食用品质优、产量高、薯型好,可以作为烘烤型甘薯应用;金13-67结薯个数多、平均单薯重较低且整齐度高,可以作为迷你甘薯应用;浙薯259、金薯926、金14-123等品种薯肉橘红色,薯型好,品质较优,可以作为手工薯干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19.
春植蔗套种不同品种甘薯不同行距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春植蔗套种甘薯的适宜种植行距和甘薯品种,在前期栽培试验基础上,将筛选出的8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不同套种模式(甘蔗行距分别为1.2、1.5 m)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模式,8个甘薯品种(系)的鲜薯产量均高于采用甘蔗行距1.5 m套种双行甘薯的种植模式;鲜薯产量最高的品系是桂能05-6,达18 129.2 kg/hm2,其次为桂能0903-35和桂薯2号。因此,采用甘蔗行距1.2 m套种单行甘薯的种植模式,甘薯可获得较高的鲜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甘薯自然富硒能力测定及施硒方式对甘薯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富硒栽培技术,筛选富硒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使甘薯硒含量达到地方标准要求,为改善广西甘薯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主栽的10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在大田土壤含硒量0.38 mg/kg自然条件下,研究不同甘薯品种自然富硒能力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薯块膨大期采用土施、喷施、土施+喷施3种方式对甘薯植株进行施硒处理,分析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甘薯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及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甘薯品种成熟期薯块硒含量变幅为0.0031~0.0137 mg/kg,不同甘薯品种茎叶硒含量均高于薯块硒含量;施硒处理后,甘薯薯块中的硒含量增幅为39.13%~192.75%,产量增幅为0.15%~27.68%。【结论】10个甘薯品种中,桂紫薇薯1号富硒能力最强;不同施硒方式可显著提高甘薯薯块硒含量,甘薯富硒效果为:土施+喷施喷施土施,施硒后对鲜薯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