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定西市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 ,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 ,坚持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截止 2 0 0 3年底 ,全市已建成淤地坝 1 1 0 5座 ,控制面积 1 878.5k ,工程总库容达1 2 1 5 5万 ,拦泥库容 70 76.85万 ,已淤库容 1 0 2 92 .1万 ,已淤地面积 1 65 2 .42h 。其中水保治沟骨干工程 49座 ,控制面积 2 1 5 .93k ,工程总库容达 2 693 .45万 ,拦泥库容 1 42 3 .45万 ,已淤地面积 1 71 .2 5h 。通过多年的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合同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淤地坝观测,分析了小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和坝地增产效益。结果表明:5 a间,由于沟道条件差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淤地坝拦沙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加的趋势;坝地的平均增产效益为梯田的38.48%,坡耕地的82.24%,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淤地坝除施工中要保质保量外,土坝运行前期的管理与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如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养护,就有可能在坝肩、坝面等部位形成径流、裂缝、坝体滑坡以及渗漏等险情,最终导致垮坝的严重后果。要管好、用好淤地坝,保证淤地坝运行前期的安全及效益的充分发挥,应注重做好植物护坡、坝坡修排水渠、坝顶修筑拦水边埂、坝肩排水、沉陷裂缝处理及渗漏处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黄河流域地质环境复杂,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工程能够有效滞洪削峰、保持水土、拦截泥沙、淤地造田.近些年,淤地坝建设在陕西黄河流域得到了广泛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当前,陕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中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病险坝隐患严重和基础工作欠缺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对... 相似文献
6.
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分布设计方案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布设方案的优化问题,从坝址、坝系密度、坝高、建坝顺序,建坝时间间隔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比选,并由此道选出最优布设方案。为流域淤地坝坝系的合理布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精确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指导淤地坝可行性报告的编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淤地坝建设规模的扩大,管护问题尤为重要。要充分认识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淤地坝的各项功能,通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配套政策法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管护体系,落实管护经费,重视防洪安全等措施,强化管护。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通过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水土保持对该县农业的影响分析,可得出水土保持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减贫有重要的作用。1985~2004年期间水土保持的成效对安塞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表明,水土流失面积的减少将会有力的推动安塞县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水土保持对提高该县农业生产总产值和农业收入具有显著影响,能有力地缓解当地的贫困状况,并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陕西安塞县农业地域资源优势及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土壤状况、气候特征、农业水资源供需、作物种植种类及产量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该县具有的地域资源优势是土地辽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种植且高产优质的作物较多。针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建设任务重、土壤生产力低、交通欠发达、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和农业投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具体措施及开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安县水土流失面积575 km2,累计治理面积154.12km2,其中封禁治理960.2hm2,营造水保林3651.6hm2,种草709hm2.水土保持工程的合理实施,具有事半功倍的优点,已在实施乡镇收到明显的效果,展现了山青、水秀、人富的农村新貌.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农业资源、产业发展及其耦合态势是水土保持政策措施实施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本文以安塞县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就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过程和机制进行了时序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对水土保持作出了积极响应,但其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效果和机理不同,总体上遵循了衰退过度到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发展→良好协调发展的路径,但耦合作用的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并不一一对应,存在着交错分布的特点;同时,农业资源与产业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演化趋势都预示着系统演变过程中潜伏着较大危机。为此,在完善产业链网结构的同时可通过建设农村土地市场和明晰林业产权等手段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保证资源与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洛宁县土壤可侵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表示土壤被冲蚀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土壤流失量的内在因素。用ArcGIS软件处理得到洛宁县土壤类型图,运用EPIC模型中的K值计算方法,根据土壤机械组成计算得出洛宁县各种土壤的K值并生成K值图。结果显示:①洛宁县土壤中不易蚀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9.18%,在山地区呈“箕”形分布;较易蚀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5.44%,多分布在森林覆盖率低的农垦区,比较容易导致土壤侵蚀。②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代表了土壤抵抗水蚀能力的大小,与土壤的抗冲抗蚀能力呈负相关关系,是土壤侵蚀模数定量研究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安塞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安塞县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被园地和林地所取代,从而使农村空闲出来的劳动力向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产业流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