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江市从1958年开始放养柞蚕,到20世纪末,全市累计放养柞蚕8万把,总产值8000万元。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蚕业发展,2001年将蚕业列为13个重点产业化项目之一。2002年又列为四个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使牡丹江市蚕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柞蚕放养量达到全省的1/3以上,成为黑龙江省蚕业生产科研重点地区。2003年全市共放养柞蚕1600把,同比增长30%。全市平均单产达到600kg,同比增长20%,蚕业产值950万元,各项指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柞蚕业发展史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6世纪前后,山东农民创造了一整套柞蚕放养方法。17世纪后期或18世纪初,这套柞蚕放养技术和柞蚕种茧传到辽东半岛和河南省。18世纪中叶前后,更传到陕、川、黔、皖等省。然各地柞蚕业的蓬勃发展则在19世纪后期,海禁大开以后,柞丝绸出口日增,刺激了柞蚕生产。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柞蚕业突趋衰落;抗战期间,山东、河南的柞蚕业更陷绝境,但贵卅的柞蚕业却有较大进步。30年代,我国蚕业科学工作者开始把近代科学运用到柞蚕放养上来,改进了我国柞蚕放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试养柞蚕,柞树品种是麻栎,柞蚕品种是柞蚕101,饲养柞蚕经过催青、收蚁、小蚕放养、大蚕放养、熟蚕采茧全过程,全龄经过45d,公斤茧粒数101粒,平均茧重10.02g,平均蛹重9.8g。从试养的结果看,视气候及栎树生长情况,我区每年可养柞蚕4-6批,具有较好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对吉林省柞蚕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破解林蚕矛盾、逐步扩大柞蚕放养规模,实现柞蚕产业化的具体措施,以利于建设北方特产大省,促进柞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文航 《北方蚕业》2002,23(2):38-40
柞蚕生产是辽宁的传统产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全省每年放养柞蚕利用蚕场53.3万hm2(其中人造蚕场13.3万hm2),蚕茧产量4万t,放养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国内和世界首位,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0%和70%,在国内外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当前柞蚕业产权制度不合理,林蚕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柞蚕场资源的利用水平。通过延长蚕场承包期限,适当控制春蚕放养规模,合理配置放养品种,推广放养新技术,做好病虫害防除工作,能够提高柞叶饲料收获系数。  相似文献   

7.
柞蚕业起源于我国.在陕西,对柞蚕的利用和放养已有1300多年. 居史料记载,陕西最早利用柞蚕的记载,始于唐初.  相似文献   

8.
<正> 近来出版的柞蚕书籍和农业刊物中论述放养柞蚕历史的文章,都认为清乾隆时韩梦周所作《养蚕成法》是我国最早的柞蚕专著。笔者近因工作上的关系,查阅了一些文献,发现此说不符合事实。最早的柞蚕专书是乾隆九年(1744年)山东巡抚印发的《养山蚕成法》。 乾隆八年十一月,四川按察使姜顺龙,鉴于放养柞蚕是山区农家很好的副业,曾上奏乾隆帝说: “东省(指山东省)有蚕二种:食椿叶者名椿蚕,食柞叶者名山蚕。……臣在蜀见有青杠树一种,其叶类柞,堪以喂养山蚕。大邑县知县王嶲(山东胶  相似文献   

9.
说说柞蚕大棚土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鲁山县是全省著名一化性柞蚕放养区,全县柞蚕一直沿袭传统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县稚蚕保苗率仅有40%左右,直接影响全县柞蚕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制约着全县柞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稚蚕期保苗率?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一直是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冥思苦想的话题。从2002年起在县蚕业工作站有关科技人员具体指导下,瓦屋乡庙庄组村民张生娃率先在菜园地里搭建柞蚕大棚土坑育。  相似文献   

10.
孙萍  董秀元 《北方蚕业》2004,25(4):28-29
阿荣旗地处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南麓,有柞蚕场4万hm2,年放养柞蚕两千多把,全旗养蚕农民近3000户,蚕业收入已占农业收入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15年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引进14个一化性柞蚕品种,在南宁放养,并对这14个品种的龄期经过、各龄起蚕重量、茧质成绩、制种成绩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南宁饲养柞蚕具有龄期短(全龄经过约34-40d)、茧大蛹重(全茧量高于8.50g)的优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种茧保护后制种成绩差,留种困难。  相似文献   

12.
<正>五龄柞蚕绢丝腺增长规律,苏联学者T.C.已有研究.而壮蚕期饲料对五龄柞蚕绢丝腺的增长也有一定关系.摸清柞树叶质对柞蚕绢丝腺增长的影响,以便改善饲养管理方法,这对一化性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部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柞蚕品种地方品种“方12号”.二、材料蚕放养方法(一)大眠场二年生老柞育:一至三龄蚕按河南普通方法放养,饲料为二年生老柞(河南俗称老梢),四龄蚕继续使用二年生老柞饲料喂养.当大眠蚕(四龄眠蚕)起身时,挑选同时期眠起的五龄蚕为材料.于五龄第2天8时.再将柞蚕移人当年生芽柞(河南俗称火芽)上放养.  相似文献   

13.
论开展柞蚕省力化放养新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柞蚕放养每年为宜蚕山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速,农村养蚕劳动力年龄老化日趋严重,当前难以承载柞蚕放养过程中部分关键环节的高劳动强度,急需在春小蚕保护育、秋柞蚕剪移方式等方面研究出比现行方法更为省力高效的新技术,研制出高效、快捷的省力化机械代替人力完成剪移、喷药、摘茧、剥茧等高强度作业。  相似文献   

14.
蚕业生产是我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其中,柞蚕放养量、蚕茧产量均居全国及世界首位,柞蚕茧产量占全国70%,占世界60%,是全国柞蚕生产基地。桑蚕生产近年来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蚕业生产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辽宁的蚕业生产已成为全省农业种植业的七项主导产业之一,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5.
赵云吉 《北方蚕业》2006,27(2):41-42
西丰县现有柞蚕场面积4万hm^2,每年放养柞蚕5000把左右,全省五家国有柞蚕母种繁育场,有三家在西丰,是我省柞蚕母种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形成从柞蚕种繁育、原料茧生产、收购及绢纺、缫丝及深加工的柞蚕产业化链条。每年蚕业产业化收入1.3亿余元,每年安排就业7000余人。柞蚕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了使这一主导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强蚕场管理力度,依法规范生态蚕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柞蚕稚蚕室内(蚕床)育技术的试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柞蚕稚蚕室内(蚕床)育是指把1~2龄稚蚕放到室内蚕床中,进行室内塑料膜覆盖饲养的稚蚕保护育技术。稚蚕室内育可以使小蚕在能够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室内环境进行放养,能有效的减免过低温、大风天、鸟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稚蚕的伤害,同时把小蚕投放到经彻底消毒的环境中放养,可以有效的杜绝小蚕期感染传染性病害,因此,稚蚕室内育是集防病.保苗为一体的促进柞蚕高产高效的积极措施。从2002年开始,我局按照科技型、高效型蚕业的发展思路,从推广稚蚕保护育新技术入手,积极探索高效蚕业发展路子,在局属熊背柞蚕原种场进行稚蚕室内(蚕床)育试验与探索,基本掌握了该项技术的要点,取得了比对照区保苗率提高60%,单产提高20%~30%的增产效果,其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2):68-68
柞蚕生产是河南省山区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的传统支柱产业。目前,现有的一化性柞蚕品种是以缫丝为主的工业型用茧品种,不能满足市场上对蚕蛹食品的需求,而在我国北方育成的二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只适用于柞蚕二化性地区放养。根据这种现状,从1995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选育研究,以期解决一化性蚕区柞蚕品种的更新换代问题。为了解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的茧丝品质,我们于2005年10月委托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茧丝工艺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近年来的柞蚕放养量迅速恢复,单产大幅度增加,总产量和总产值显著提高,桑蚕生产也开始复苏,蚕产品综合开发,蚕业产业链逐渐拉长。为保证吉林蚕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朱绪伟 《北方蚕业》2008,29(1):66-66
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隶属于省农业厅。前身为30年代河南省建设厅的“柞蚕改良场”,1949年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接管后更名为“河南省柞蚕改良所”,1953年更名为“河南省南召蚕业试验场”,1975年更名为“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2007年7月更名为“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是河南省唯一从事蚕业研究与开发的科研机构,也是全国建立最早的8家省级蚕业科研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浅议辽宁省柞蚕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业是辽宁的优势产业、创汇产业。多年来,为本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人称“生物学世纪”,用现代生物技术武装的柞蚕业也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提出要抓住机遇,使柞蚕业跟上时代步伐,趋利避害,因势力导,增加投入,从建设柞蚕茧商品基地;提高蚕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加强柞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拓宽柞蚕应用新领域;提高柞蚕生产科技含量;加强蚕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入手,促进柞蚕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柞蚕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