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RAPD分子标记,探讨了四川西北部青稞42个农家品种及2个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筛选出了17个10 碱基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稳定的多态性谱带,据之建立1,0型数据,计算各品种间的NL相似系数,再转化为相应的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聚类图;取距离值T=0.6,可将44个品种分为4个大类。分析了各大类内品种地理来源、主要品种特性等,发现大部分品种在各类内表现出一定规律性分布。通过不同多态性位点数的遗传距离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所得到的位点数已能可靠地对研究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2.
花椰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技术对61份花椰菜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10个引物扩增的总位点数为69个,多态性位点数为44个,多态性达63.77%。UPGMA聚类分析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标记说明花椰菜品种间有相同的遗传背景,但相互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用SSR标记揭示部分烤烟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59份烤烟种质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分布于烟草基因组21条连锁群上的56对SSR引物,揭示59份烤烟种质的遗传差异。【结果】共检测到241个多态性位点数,每对引物可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数为1~9个,平均为4.3个;引物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32~0.931,平均为0.793;中国烤烟种质间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239;中国地方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0.289。59份烤烟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9~0.419,平均遗传距离为0.214。聚类分析表明,在L_1(GD=0.13)处可将59份烤烟种质划分为1个大类群、2个小类群和1个由单一烤烟种质形成的独立个类;在L_2(GD=0.09)处可将54份烤烟种质进一步划分为2个大类群、3个小类群和9个由单一烤烟种质形成的独立个类。【结果】59份烤烟种质资源间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中国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均大于美国和津巴布韦种质间的遗传差异;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大于选育品种间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4.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理想的引物检测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各12尾个体基因组DNA的多态性,通过对种群内、种群间共享片段的分析,用Nei氏公式计算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424,小于昆明裂腹鱼种群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884,并得到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3979。在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两个种群中各检测到124个和127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60个和77个,平均多态位点频率分别为48.39%和60.63%。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具有较丰富的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97014,BR—S-10和sGK321等14份不同类型的抗虫棉花品种(系沩试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棉花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26对SSR引物筛选出的22对引物均能在14份抗虫棉品种(系)中产生明显的扩增差异带,共检测出9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9个,多态性比率达71.1%.引物等位位点数在2~7个,平均每对引物为4.4个.利用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了14份抗虫棉品种(系)的SSR数据的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发现14个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在0.035~1.056.聚类分析表明,14份棉花品种(系)可分为2大类4亚类,其中,第1大类是以转基因的抗虫棉为主,第Ⅱ大类包括3个品种(系),分别是中棉所的ISA4ne,BR—S-10和湖南农业大学的97014,这3个品种都为无蜜腺的形态抗虫棉品种,故较早的聚为一类.本研究表明,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棉花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町靠的,揭示了抗虫棉花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大多数品种的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6.
以8个姜品种的芽为试验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它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4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66个条带,其中55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35.67%;8个姜品种的遗传距离在0.212 8~0.842 1之间,在λ=0.44处,可将供试的8品种分为3大类。供试8个姜品种多态性不高,5个自育品种和其他3个供试品种在遗传距离、亲缘关系、聚类结果各不相同,可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岛棉部分引进和自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岛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为海岛棉种质资源的利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68份海岛棉材料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从22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组合分析供试材料.[结果]共检测到129个多态性位点,每个引物组合扩增的位点数为3~12个,平均扩增位点806个.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相似系数为0.27~0.89;在相似系数049水平上可将供试海岛棉材料分为4种类型,第1大类大部分是早期引进的国外品种,包括了埃及和中亚品种;第2大类包含了大部分新库系列和部分中亚品种,美国比马棉也聚在此类;第3大类主要包含了新海系列和部分中亚、苏联品种;第4大类仅有49(吉扎85)一个材料.[结论]海岛棉的相似系数变化幅度较大,材料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中国38个啤酒大麦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用28对SSR引物(在大麦7对染色体长、短臂位置各选用了2对)中,有26对SSR引物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87个位点,其中172个等位位点有多态性,占91.9%;每个引物可扩增出1~22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6.6个等位位点.26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995,最低为0.375,平均PIC为0.713.聚类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的遗传距离(GD)聚类范围较小,分布范围在0.01124~0.74510,在遗传距离GD值0.6水平上,这些品种聚成了2大类,下分4个亚类.SSR标记揭示出这38个啤酒大麦品种遗传变异较小,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相似文献   

9.
为给蓝莓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依据,从4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组合,选取其中引物CA231构建北高丛蓝莓栽培种的DNA指纹图谱、数字指纹图谱,利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对组合共扩增出20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3个,占98.12%。每条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为9~48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20.6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为20.3个。引物CA231扩增位点数最多,多态性比率为100%,且可以鉴别所有试验材料。构建30个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2时,30个品种聚为一类,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77.7%的品种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为给蓝莓品种鉴别、优良杂交组合选配提供分子水平依据,从4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多态性良好的引物组合,选取其中引物CA231构建北高丛蓝莓栽培种的DNA指纹图谱、数字指纹图谱,利用非加权类平均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个引物对组合共扩增出20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03个,占98.12%.每条引物的多态性位点数为9~48个,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20.6个位点,平均多态性位点为20.3个.引物CA231扩增位点数最多,多态性比率为100%,且可以鉴别所有试验材料.构建30个北高丛蓝莓栽培品种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2时,30个品种聚为一类,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77.7%的品种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1.
李健  丰先红  蔡一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6):2758-2767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评估其遗传基础,探索拓宽其遗传基础的对策,推动青稞新品种选育工作。【方法】以1950s后,影响力高、推广面积大的105个藏区青稞育成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亲缘系数分析法分析参试品种的遗传基础,进而以亲缘系数为基础,采用兰氏距离、类平均法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累积直系亲缘系数,筛选藏区主要骨干亲本。【结果】18.01%的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各组合亲缘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000—0.750,组合平均亲缘系数为0.053,显著高于中国大麦主栽品种以及北美大麦品种。根据参试品种的育成时间,以十年为期,将参试品种划分为7个时期,1970s和1980s 2个时期,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分别达到0.115和0.107;1990s和最近十年,参试育成品种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分别为0.040和0.032。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数分别为48、27、17和12个;甘肃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最高,达到0.220,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的参试育成品种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为接近,分别为0.094、0.122和0.138。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参试品种聚为7类,Ⅱ、Ⅲ类群共包含25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低;其他5个类群共包含83个参试品种,各类群的组合平均亲缘系数较高。40个参试品种的累积直系亲缘系数大于0,其中9个育成品种是藏区青稞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了67个参试品种。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种占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72.38%。1960s,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该时期参试品种总量的41.76%,之后的4个时期,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的数量占各时期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80.00%、80.77%、76.47%和72.22%;最近十年,该指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68.75%。对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和甘肃省,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数占各地区参试育成品种总量的比例分别达到79.17%、62.96%、70.59%和75.00%。参试育成品种所使用的亲本合计118个,其中本地亲本97个,占比82.20%,外引亲本15个,占比12.71%;剩余6个亲本的来源信息缺失。【结论】藏区青稞的9个骨干亲本及其67个衍生品种构成了育成品种的主体,外引大麦种质利用率低,从而导致青藏高原青稞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基础相对狭窄、脆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6个多棱裸大麦品种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适宜沿海地区种植的高产、抗病多棱裸大麦品种。结果表明,在本地区,多棱裸大麦种植以抗倒抗病性较好、穗数600万~750万·hm-2、千粒质量25g左右、中早熟的多棱裸大麦为宜。在本试验中,以御岛麦、1972-5-5、苏72-44-16多棱裸大麦较适宜本地区种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多棱裸大麦高产品种,产量三要素要协调,应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千粒质量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国314个主要栽培大麦品种的书面材料和标本,鉴定出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共82个变种,其中新变种28个。多棱大麦变种占83%,稞大麦多于皮大麦。变种中以稀穗、长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黑、褐、紫、兰绿)、长毛小穗轴等类型占多数。二棱大麦以nutans和erectum,多棱大麦以pallidum,parallelum,pyramidatum,coelcste,revelatum和nudipyramidarum等变种分布较广。变种数、深色型变种和多棱大麦变种的分布频率都以青藏高原为最高。因此认为,多棱大麦是我国主要栽培类型,青藏高原可能是我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4.
Starch granule proteins (SGPs) are minor components bound with starch granule, whose variation could impact starch propert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variation of SGPs in the cultivated naked barley from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GPs and starch content was preliminarily dealt with. Ten major SGPs and 16 types of patterns were present in the 66 cultivated naked varieties, indicating that the SGPs in cultivated naked barley from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re polymorphic. The SGPs of naked barley in Tibet and Sichuan were greatly different and the SGP patterns were specific to sampling regions. Significance test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GP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except for SGP1, could be relat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naked barley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Hereditas, 2007, 29(5): 599–606 [译自: 遗传]  相似文献   

15.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共报道了中国栽培大麦分类含1个种3个亚种353个变种,其中我国特有变种248个,主要是通过考察和继续征集发现的,大部分新变种是80年代中后期报道的。继已报道的172个西藏栽培大麦新变种之后,本文再报道新变种105个,这说明西藏高原确实是我国栽培大麦(尤其是多棱裸大麦)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和进一步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6.
Naked barley is widely planted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nd is essential for the daily life of Tibetans in those regions. In this study,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64 cultivated naked barley accessions from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was analyzed using 30 mapped SSRs linked with the important traits of barley improvement. A total of 132 alleles were identified at 22 polymorphic SSR loci, with the number of each locus ranging from 2 to 15, the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values ranging from 0.16 to 0.91, and with an average of 0.65. Of the selected SSRs, 13 SSR markers with high PIC value were highly efficient for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Chinese barley. The accession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main groups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each other.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 the Tibet accessions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in the Sichuan access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were specific genes linked with the collecting sit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e cultivated naked barley from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China are highly polymorphic and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resource bank for cultivated naked barley breeding in the futur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46(2): 82–86 [译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似文献   

17.
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的组成特点,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方法】以马得泉大麦分类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1)西藏高原拥有栽培大麦601个变种。其中,二棱皮大麦13个变种,二棱裸大麦23个变种,中间型裸大麦7个变种;多棱皮大麦57个变种,多棱裸大麦501个变种。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特点。(2)栽培大麦变种在相近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同亚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集中分布于藏东南亚区、藏东北亚区和藏中亚区,而在其它亚区则相对较少。(3)栽培大麦变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很少分布,在3 000~4 000 m高度带内为集中分布区,大于4 000 m以上时,栽培大麦变种的数量则逐渐减少。(4)对该地区9个亚区栽培大麦变种相似性分析显示,察隅-墨脱亚区与藏东南亚区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结论】伯舒拉岭-南迦巴瓦峰-多雄-马拉一线作为西藏冬大麦区与冬春大麦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西藏栽培大麦变种在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性,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河北省小麦叶锈菌群体EST-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小麦叶锈菌群体毒性多态性和EST-SSR多态性分析,为河北省小麦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利用34个小麦抗叶锈近等(单)基因系和21对EST-SSR引物对河北省唐山、秦皇岛、沧州、保定、石家庄、邢台和邯郸的30个单孢子分离纯化小麦叶锈菌株进行毒性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0株小麦叶锈菌菌株间毒性相似性较高,相似系数为0.70~1.00,分子遗传多态性的相似系数为0.80~1.00。部分地理来源相同的菌株聚在同一亚组,表明小麦叶锈菌株地理来源与毒性多态性和遗传多态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毒性多态性和SSR分子多态性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种元麦粉理化性质及其与面条品质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元麦面条加工的元麦品种,为元麦面条生产的原料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黑元麦、东陈元麦、通麦6号、通麦8号和苏裸麦2号5个品种元麦粉的化学组分含量、溶解度、膨胀势、糊化特性和面条品质,并对元麦粉理化特性与元麦面条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种元麦粉组分的差别明显,通麦6号元麦粉的总淀粉、粗蛋白及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下同),而其直链/支链淀粉比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东陈元麦和通麦8号元麦粉的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黑元麦、东陈元麦和通麦8号元麦粉的灰分含量较高,但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水浴温度下,东陈元麦粉的溶解度均高于其他品种;85~95℃水浴时,通麦6号元麦粉的膨胀势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元麦粉的糊化特性间存在明显差异,5种元麦粉的峰值黏度与最终黏度、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最终黏度与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峰值时间与回生值和谷底黏度呈显著正相关.通麦6号元麦粉制成的面条感官评分最高,煮制损失率和断条率最低;元麦面条的感官评分与元麦粉的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支链淀粉比和溶解度呈显著负相关;面条的断条率与元麦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谷底黏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综合比较,通麦6号是更适宜面条加工的元麦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 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