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8个对白粉病有不同抗性的苜蓿品种(Medicgo sativa L.)为材料,研究人工接菌后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接菌的品种间PAL活性差异不显著,而POD活性则差异显著(P<0.05);感病品种POD活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供试品种间叶片PAL活性和POD活性均升高,其中抗病品种间PAL活性升高幅度显著大于感病品种,其变化与病情指数呈负相关,而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POD活性和PAL活性与苜蓿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水平对紫花苜蓿霜霉病抗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定西九华沟利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以当地紫花苜蓿品种——庆阳苜蓿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紫花苜蓿霜霉病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在田间的症状有4种表现:褪绿斑型、霉叶型、叶片畸变型、系统性症状型,其平均发病率在57.0%~88.8%,病情指数为19.1~44.3。通过对发病率和病情指数2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施肥水平对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和草酸诱导柱花草对炭疽病的抗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了水杨酸和草酸诱导柱花草抗炭疽病的效应,结果显示0.01~1 mmol/L的水杨酸和5~40 mmol/L的草酸均提高了抗病性,而对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诱抗效果差异不大.水杨酸0.01 mmol/L诱抗效果最好,对中抗和高感品种的防效分别达到了52.41%和61.82%, 草酸5 mmol/L诱抗效果最好,对中抗和高感品种的防效分别为59.92%和53.93%.0.01 mmol/L水杨酸和5 mmol/L草酸处理植株的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接种72 h后降低,对总几丁质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在接种后24 h内切几丁质酶活性提高,而外切几丁质酶活性降低.水杨酸处理的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后48 h高于对照,而草酸处理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低于对照.因此,认为水杨酸和草酸可能抑制CAT活性,有利于H2O2的积累,提高PPO活性,有利于醌类的积累,以提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5.
苯丙氨酸解氨酶与苜蓿种质根和根颈腐烂病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10个苜蓿品种人工接种和不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处理,研究了各品种幼苗根部和叶部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并探讨了酶活性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苜蓿品种间幼苗根和叶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幼苗叶部不接菌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的抗性达到显著正相关。而经过接菌处理的幼苗根中,或接菌处理后幼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虽与种质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苜蓿幼苗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可以作为种质对该病抗病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4℃低温下4个苜蓿引进品种(MaYa,ABOUND,ASPIRE,DOBLON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低温适应性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ASPIRE和DOBLONE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好,适于低温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4℃低温下4个苜蓿引进品种(MaYa,ABOUND,ASPIRE,DOBLON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低温适应性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ASPIRE和DOBLONE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好,适于低温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霜霉病对苜蓿幼苗生长和结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种试验表明,霜霉病对苜蓿幼苗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感病植株幼苗高度减低42.6% ̄52.0%,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健苗的平均增长率为45.7%,而病苗仅为22.7%;地下部主根入土深度(根长)减少27%,根的直径(根颈部)减少44.3%,根鲜重减少75%,根瘤的数量减少54.1%,而且病苗的根瘤均为白色无效根瘤,健苗的根瘤约半数为粉红色的有效根病。根的长度与根瘤数量呈明显正相关,健苗的相关系数r=0.  相似文献   

9.
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苜蓿霜霉病对苜蓿生理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霜霉病明显影响苜蓿的生理和生物学性状,感染苜蓿霜霉病的苜蓿植株与健康植株相比,其株高下降(10.40%~36.50%)、鲜重下降(18.61~64.55%)、分枝数下降(4.92%~36.87%)、生殖枝数下降(17.90%~86.15%)、花序数下降(17.75%~87.50%)、水分含量下降(7.48%-43.02%)、叶绿素含量下降(28.42%~68.63%)。  相似文献   

10.
方婷  苏浩天  尹淑霞 《草地学报》2018,26(3):697-704
本研究以田间病叶分离鉴定的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21个品种进行侵染,结合田间实验、室内离体叶片和水培枝条实验,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对苜蓿斑点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抗苜蓿斑点病强弱依次为‘英斯特’ > ‘MT4015’ > ‘北林201’ > ‘Tango’ > ‘威神’ > ‘皇冠’ > ‘巨能995’ > ‘SK3010’ > ‘Dryland’ > ‘斯贝德’ > MF‘4020’ > ‘巨能2’ > ‘巨能801’ > ‘巨能601’ > ‘巨能7-耐望’ > ‘维多利亚’ > ‘巨能7’ > ‘肇东’ > ‘耐盐之星’ > ‘准葛尔’ > ‘新疆大叶’,为抗病材料的快速筛选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生产中选择对苜蓿斑点病抗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山草原条件下苜蓿种质抗霜霉性评价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引自国内外的94个苜蓿品种在海拔3000m的甘肃桑科摹试验站进行了高山草原条件下的霜霉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差异颇大,发病率为0~100%,严重度为1~4。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率和严重两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按照抗病性从高到低将94个品种分为免疫、高抗、中抗、抗病、感病、中感、高感和极感8个抗性类群;其中:阿尔古奎斯、巴瑞尔,阿毕卡、安古斯、日本1品种、伊鲁瑰斯、布韦兹、托尔、81-89美国、CP4350萨蓝纳斯、贝维、润布勒、兰热来恩德和威斯康辛等14个品种属免疫类群;普劳勒、班纳、L2-1079匈牙利和兴平4个品种属高抗类群;肇东、陇中和陇东3个品种属高感类群;78-27捷克、阿波罗、准格尔、陕北和河西5个品种属极感类群。6~8月份病害随着生长期的推移而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绝大多数极感品种和所有高感品种均为国内品种,而所有免疫品种和绝大多数高抗品种均为国外引进品种,这种由于品种的来源不同而引起的抗病性差异很可能与苜蓿霜霉菌的高度寄生专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品种比较试验田,以发病率为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苜蓿病害抗病性评价的分级标准,比较了国内外48个苜蓿品种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表现是UC-1465为高抗(HR)品种,UC-1887为抗病(R)品种,Siriv...  相似文献   

13.
李改英  傅彤  陈文  王凤云  高腾云  潘军 《草业科学》2009,26(10):103-108
研究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二丙酸铵(0.3%、0.75%、1.5%)的复合防霉剂对连续2次淋雨后苜蓿Medicago sativa霉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二丙酸铵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及苜蓿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可溶性糖分和氨基酸的分解。对照组和试验1组 (0.3%)均检测到霉菌生长,分别在试验第6天和第8天达到最高,试验2组(0.75%)和试验3组(1.5%)未检测到霉菌;随着时间的变化,粗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粗脂肪的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添加防霉剂减少了下降的幅度,在第3天、第6天、第14天均为试验3组>试验2组>试验1组>对照组,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分含量也呈下降趋势,在前期均为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在后期则达到一致;苜蓿中总氨基酸和其中10种氨基酸含量随二丙酸铵的添量增加呈升高趋势,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含量有升有降,其余4种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组氨酸)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苜蓿抗氧化系统及叶绿素含量对草酸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40℃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经5 mmol/L草酸处理后的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表明草酸提高了苜蓿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苜蓿叶片离体干旱胁迫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兰 《草业科学》2008,25(2):77-83
以国内外20个优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离体干旱胁迫下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探讨了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结合草产量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干旱胁迫下草产量高,叶片CAT、POD和SOD活性存有率高.依据上述4项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 20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抗旱性强、较强、中等和弱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6.
袁庆华  桂枝  张文淑 《草业学报》2002,11(2):100-104
利用离体叶接种技术分别将伊鲁瑰斯、沙河、萨兰斯和沙湾4个苜蓉品种内的植株分为抗病株和感病株,并分别接种苜蓿假盘菌,对抗、感病植物叶片中的SOD、POD及PPO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前抗、感株叶片中4种酶的活性基本相同,接种后17d内酶活性先升后降,而抗病株的酶活性增加高于感病株。最后抗、感病株3种酶活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几种同工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庆华  桂枝 《草业学报》2003,12(6):58-63
以苜蓿5个品种在褐斑病抗性上存在差异的抗、感单株为材料,研究了接种病菌后苜蓿褐斑病抗性与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酶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褐斑病侵染后,苜蓿抗病株系和感病株系叶片中PPO、POD和SOD同工酶谱带多少和强弱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大部分抗病株系PPO、POD和SOD酶活性高于感病株系,并有新的同工酶带出现。PPO、POD和SOD在苜蓿抗褐斑病上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同工酶谱带和酶活性的差异有可能做为鉴定苜蓿抗褐斑病的一种同工酶标记。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田间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技术,用田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抗病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白粉病抗性非着显著差异。庆阳苜蓿、阿尔冈金、巨人201、金皇后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德宝、德福、赛特、牧歌401、三德利等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田新会 《草业科学》2004,21(9):18-21
用不同浓度黄腐酸对甘肃省4个地方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天水苜蓿、定西苜蓿、庆阳苜蓿、酒泉苜蓿)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发芽率、根长、根粗等指标.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用黄腐酸处理各苜蓿品种种子2 h,可增强抗旱性;对酒泉苜蓿和天水苜蓿抗旱性增强的效果优于定西苜蓿和庆阳苜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