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播量与刈割次数对老芒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播量(31.5,45.0和58.5kg/hm^2)和不同刈割次数(每年1次,每年2次,每年3次)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栽培草地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对老芒麦再生性能、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无显著影响,且各指标均在播量D2(45kg/hm^2)处理下表现最好。刈割次数则对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且各指标均在刈割次数CF2(2次)处理下表现最好。两者的互作对再生强度、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影响极显著(P〈0.01)。肃南牧区老芒麦人工草地的利用,在播量D2(45kg/hm^2),刈割次数CF2(2次)为宜,不仅再生性能好、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2.
播量及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研究了播量、修剪留茬高度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修剪留茬高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明显高于修剪留茬低的草地早熟禾草坪 ;在草地早熟禾的生长初期 ,播量大的草地早熟禾草坪的蒸散量明显大于播量小的蒸散量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两因子间相互作用明显 ;但随着草地早熟禾的不断生长、分蘖 ,播量对其草坪蒸散量的影响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播量与修剪留茬高度间的相互作用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营养成分品质的影响,有效促进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效,试验选取了安定区广泛种植饲用玉米品种先玉1710和京九青贮16为试验材料,在腊熟期分别选择距离地面留茬高度1 cm、10 cm和20 cm刈割取样,测定生物产量及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全株玉米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留茬高度由1 cm增至20 cm后,2个品种的粗蛋白(CP)、淀粉(ST)、灰分(CA)含量均有所增加,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所降低。由此可见,增加留茬高度可提高全株玉米的CP、ST、CA含量,但会降低其DM、NDF、ADF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留茬高度对全株大麦青贮品质的影响,在乳熟后期-蜡熟初期刈割大麦并进行青贮。设齐地刈割及留茬10cm两个处理,真空袋青贮40d后比较不同留茬高度大麦青贮前后的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及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大麦留茬10cm处理原料及青贮较齐地刈割处理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灰分含量低;与齐地刈割处理相比,留茬10cm大麦青贮处理乳酸菌含量显著提高(P<0.05),好氧细菌数量、pH值、丁酸含量以及氨态氮/总氮比例显著下降(P<0.05),Kaiser评分增加,大麦发酵品质提高;综上,大麦采用留茬10cm刈割可以改善大麦原料及青贮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5.
对生产上常用的几个一年生牧草进行留茬高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留茬高度对牧草产量的影响很大,其中籽粒苋的最佳留茬高度为50cm,苦莫菜20cm,御谷15cm,菊苣5cm。  相似文献   

6.
变换留茬高度对多年生黑麦草再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留茬高度对骆驼刺生长发育和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留茬高度对单株和不同分布密度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灌丛地上部生长动态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骆驼刺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合理刈割方式。结果表明:齐地面刈割后株高、冠幅及地上部鲜重在不同月份均高于留茬-5cm,尤其在地表基本裸露的5月。此外,齐地面刈割使骆驼刺新生枝条的萌动生长时间提前,对其再生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留茬高度对骆驼刺产草量的影响因灌丛分布密度而异,密度在0.44~46和0.36~0.38株·m-2时以齐地面以下5cm刈割时产草量较高,在0.41~0.42和0.33~0.34株·m-2时以齐地面刈割时较高。此外,骆驼刺的生长季(5-9月)和起沙风的频发期相耦合,因此兼顾骆驼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推荐在9月份以后对骆驼刺进行齐地面刈割。  相似文献   

8.
9.
亚热带牧草闽牧42行距及留茬高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行距与留茬高度的闽牧42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牧42经多次收割后,以行距50cm、留茬高度5cm较适宜闽牧42的生长,其农艺性状好、产草量高、叶茎比大,几时便于生产操作,有利加速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3种3龄单播禾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留茬高度0cm(CH0),2cm(CH2),4cm(CH4),6cm(CH6),8cm(CH8)对草产量及牧草品质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羊茅草产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冷地早熟禾和青牧1号老芒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中华羊茅与冷地早熟禾均在CH6时草产量最大,分别为233.36g/m2,197.69g/m2,而青牧1号老芒麦的最大草产量(236.11g/m2)出现在CH0时。第1次刈割,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草产量下降,再生速度和粗蛋白含量先增后降,粗纤维含量先降后增;第2次刈割,随留茬高度的增加,3种禾草草产量、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留茬高度为CH6时均达到最大值,总有机碳含量于CH8达到最大值,再生速度变化不明显。刈割留茬高度CH6和CH8保持了较高的生产力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1.
施肥处理对老芒麦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在河北省坝上地区鱼儿出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内,以种植2种和3年的老芒麦为试验材料,通过施肥处理(尿素130kg/hm^2+磷酸二铵70kg/hm^2),研究测定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提高不同种植年限老芒麦种子产量,但对老芒麦种子质量的影响不一致,可明显提高种植第3年的种子质量,在种子活力测定中,加速老化测定、脱氢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测定能较好地反映施肥对种子质量的影响,而活力指数、电导率值和浸种液含糖量测定结果变化不大,无法表现种子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贺晓  李青丰 《草业学报》2007,16(3):88-92
本试验研究了B、Mn、Zn、Mo四种微量元素喷施对老芒麦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微量元素对老芒麦种子的质量均产生了明显影响。B和Mn的施用增加了种子的百粒重,显著提高了种子的活力。Zn的施用提高了种子的活力。B、Mn、Zn对老芒麦种子质量均有促进作用。Mo的施用对老芒麦种子质量有负面影响。施用后,种子百粒重下降,发芽特性指标表现出下降趋势,老化发芽率明显降低,表明该浓度的Mo喷施已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明亚  毛培胜 《草业科学》2014,8(4):683-688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氮、磷处理对种植4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子产量、产量组分和成熟期冠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120 kg·hm-2时,种子产量最大(385.18 kg·hm-2),施氮和氮磷互作均对其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氮、磷处理对老芒麦成熟期冠层NDVI值影响不显著;用所测NDVI值和对应产量做相关分析表明,NDVI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在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测定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分析种子发育过程中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光合贡献率、叶生物量及含水量、花穗生物量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化,研究种子产量与不同发育期不同位叶光合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1)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均存在显著变化,同一发育期各位叶的光合速率和光合贡献率表现出显著差异。2)不同位叶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随种子发育均发生显著变化,同一位叶在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叶生物量和含水量表现出显著差异。3)种子产量与开花期15叶的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及叶总生物量均呈正相关;与灌浆期第1,3叶光合速率和第1,2叶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乳熟期第4,5叶的光合速率及叶生物量为负相关;与蜡熟期、完熟期第1叶光合速率为正相关,与第35叶光合速率为极显著负相关,与第1,2叶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第35叶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4)种子产量与灌浆期之后的叶总生物量均为负相关,与灌浆期和乳熟期花穗生物量呈负相关,与蜡熟期和完熟期花穗生物量为显著正相关。所以,在营养生长阶段要采取合理栽培措施,促进不同位叶叶片生长和营养累积,为种子发育奠定物质基础,而灌浆期后要注意调控各位叶的生物量和光合速率,着重保护第13叶的完整性与健康度,以提高老芒麦种子产量与千粒重。  相似文献   

15.
披碱草和老芒麦野生居群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以收集的13份披碱草和21份老芒麦野生居群为材料,以13个田间农业生物学性状为基本数据,运用聚类分析中的欧氏距离,分析披碱草和老芒麦各野生居群间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和老芒麦野生居群间表型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根据聚类结果,披碱草和老芒麦分别被分为5个和6个组(类型)。披碱草野生居群中采自新疆吉阜康的1个居群(XEDl)和新疆伊犁不同地点和生境的3个居群(XED3、XED4、XED5)有较高的牧草生产性能。在老芒麦野生居群中各农艺性状较为突出的是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的老芒麦(XED6),其牧草和种子生产性能远高于其它居群。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30、45、60、75 和90 cm行距下,第2-5年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枝条性状、花序性状、鲜草产量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行距、年份及互作对枝条高度、枝条密度、生殖枝比例、小穗数/生殖枝、小花数/生殖枝、潜在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与实际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行距是主要影响因子,互作次之,年份最小;30~45 cm行距适合老芒麦鲜草生产,60 cm行距是种子生产的最佳行距;鲜草产量、种子产量第3年达高峰,30 和45 cm行距第3年鲜草产量分别为19 225.6和16 733.4 kg·hm-2,60 cm行距第3年种子产量达1 620.67 kg·hm-2,远大于其他处理组合,值得在生产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郑慧敏  毛培胜  黄莺 《草业学报》2015,24(8):225-230
以老芒麦种子为材料,利用酶解-火焰干燥法来分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为老芒麦系统分类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老芒麦染色体数目为28条,13号染色体上有1对随体,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占7.14%,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为2.04,核型公式是2n=4x=28=24m+4sm(2SAT),不对称类型为2B。细胞有丝分裂呈现出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5个不同的时期。在分裂间期,细胞核染色均匀;到分裂前期时可以看到纤细状的网状染色体;进入分裂前中期,可辨别单个染色体;到分裂中期,染色体高度浓缩,姊妹染色单体及着丝点都清晰可辨;在分裂后期,姊妹染色单体分离。  相似文献   

18.
以紫花苜蓿品种‘巨能7’、‘三得利’为供试材料,采用混播方式(‘巨能7’单播,‘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巨能7’与‘三得利’间行混播)和播种量(13.5、18.0、22.5 kg·hm-2)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究了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混播方式和播种量对2017-2019年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得到紫花苜蓿适宜混播方式和播种量。结果表明,混播方式和播种量对2017-2019年苜蓿平均株高、一级分枝数、干草产量、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影响显著(P<0.05),而对鲜干比、叶茎比、酸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其中,‘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干草产量显著高于间行混播、播种量为22.5 kg·hm-2组合,高达16.79 t·hm-2;‘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相对饲喂价值为156.87,仅次于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3.5 kg·hm-2组合。经PCA综合分析,‘巨能7’与‘三得利’同行混播、播种量为18.0 kg·hm-2时苜蓿综合表现最好,可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