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温度新孵出的雏鸡的体温大约39℃,以后每天逐渐升高,直到3周时达到恒定的“成年”体温(40.6℃~41.7℃),雏鸡3周前无法保持自己的体温。因此,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一天,冬季至少提前两天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同时应注意昼夜温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引起雏鸡腹泻。应避免鸡舍出现贼风。雏鸡过度鸣叫,表明温度不正常。前10天温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早期发育受阻,羽毛生长慢、蓬乱。控制温度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测量相当于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厘米的温度,达到32℃;二…  相似文献   

2.
1 温度 育雏第1周温度很重要,建议育雏温度32℃左右,以后每周降2~3℃,直至21℃.夏季至少提前1d,冬季至少提前2d提高室温,使舍内温度均匀.应注意三方面的问题:①要测量鸡背高的温度或离地面6~8cm,为育雏室温度;②水温最好为26~27℃;③垫料温度最好为27~28℃.如温度适宜,鸡爪放在人的脖子上不觉得有凉感.适宜的温度可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育雏舍温度应达33~35℃,每两天降1℃,每周降2-3℃,5周后降到22~25℃,降温过程一定要平稳,还应根据鸡的体质、生长发育状况、季节与温度变化趋势而定。  相似文献   

4.
一、育雏期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即是否有适宜的温度。1周龄内幼雏应保持温度35~36℃,相对湿度60%~65%,以后每周降1.5℃,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平面育雏和网上育雏最好用红外线灯保温。育雏室内保温,一般为25~50天,育雏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最初几天,将小鸡料撒在清洁的软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以后改用饲料槽。雏鸡每日喂料次数,一般是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喂水量则随日龄增加而逐渐增多。缺水是雏鸡致病的重要因素,故供水不能  相似文献   

5.
1.合适的温度.雏鸡的育雏温度为:1~2天35~33℃,3~7天为33~32℃,以后每周约降低2~3℃,到5~6周龄为21~18℃为止.供给的温度是否适宜,除观察温度计外,还应观察雏鸡的行为状态.例  相似文献   

6.
雏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关系到将来的生产性能,所以育雏期是蛋鸡生产的关键时期,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宜的温度。温度适宜,雏鸡食欲旺盛,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雏鸡1~3日龄采用32℃~35℃,以后每周可下降2℃~3℃,直到第五周达到18℃~21℃。笼养育雏因密度大,温度可稍低。温度的控制,要视雏鸡的表现和气温的变化而定,一般夜间比白天高1℃~2℃,防止温度忽高忽低。 2.相对湿度。育雏早期相对湿度应大些,以70%~80%为宜。10日龄后,雏鸡呼吸量与排粪量增加,舍内湿度…  相似文献   

7.
一、育雏前的准备彻底清洁和消毒育雏舍。备置好保温设施、饲料槽、饮水器、饲料、药物,安装好照明灯,铺好无霉菌污染的清洁垫料等。二、雏鸡的饲养肉用仔鸡生长迅速,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营养。1.环境要求①温度:在雏鸡入舍前,垫料上约5厘米处的温度应达到33~35℃。通过观察雏鸡的分布状况,了解雏鸡的舒适程度,随时调节,  相似文献   

8.
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同时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1育雏的条件1.1温度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2℃~3℃,并且体温调节能力差,难以御寒,所以在育雏期间应提供热源。另外,供热有利于卵黄的吸收,卵黄中含有母源抗体的遗传物质,在早期可防止传染病的侵入。育雏室的温度一般为:第1周35℃~33℃,以后每周降2℃~3℃,降到18℃左右停止。1.2湿度雏鸡出壳时的营养供给主要还是靠吸收体内的卵黄,如湿度过低,会…  相似文献   

9.
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1日龄新罗曼褐壳商品代蛋雏鸡300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在相同的采食、饮水、饲养管理条件下,采用不同环境温度进行育雏,对照组正常温度育雏;试验Ⅰ组高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高2℃);试验Ⅱ组低温育雏(比正常育雏温度低2℃)。结果表明,高温育雏能明显降低雏鸡白痢发生率,提高雏鸡成活率;低温育雏有使雏鸡白痢发生率增高的趋势。经统计分析,高温育雏组雏鸡白痢发生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正> 商品蛋鸡0~6周龄为育雏期,7~20周龄为育成期。育雏期头3周要求育雏舍的温度较高,在30℃以上。刚孵出的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31℃,而且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10天后才与成年鸡体温接近。雏鸡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舍内必须维持较高温度,这样便于雏鸡正常采食、活动。1~2日龄的雏鸡环境温度可达35℃,以后每周降低3℃,到5周龄舍内温度维持到20℃。  相似文献   

11.
1 适宜温度 温度是维持鸡体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冬春养鸡成功的关键.鸡的理想温度育雏期为32~28℃,育成期20~25℃.加强育雏期的保温,防止贼风穿堂风的侵入.雏鸡分布均匀、饮食正常、宁静、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即为理想温度.  相似文献   

12.
1 适宜的温度 这是育雏成败的关键 ,如果温度过低 ,雏鸡无法维持体温正常 ,就会因怕冷而互相拥挤成堆 ,造成死亡。因此 ,早晚应注意用被子、棉袄保温。若温度过高 ,也会影响雏鸡正常代谢 ,乳食减少 ,生长不良 ,增加死亡率 ,适宜的温度是雏鸡出壳后 1周龄内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2 5℃左右 ,以后每周约下降 1℃ ,脱温时的室内温度保持 18~ 2 0℃。2 正常的湿度 舍内的相对湿度是否正常 ,对雏鸡体热散发和鸡舍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 ,鸡舍容易潮湿 ,要注意防止室内相对湿度过高 ,必须作好通风换气工作 ,使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5 0 %~ 6 0 %之间…  相似文献   

13.
春季育雏 ,常因温度变化较大 ,易引发脱水、脐炎和白痢等病 ,有时导致雏鸡成批死亡。因此 ,抓好“三防”是春季育雏成功的关键。一、防室温不均。雏鸡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尤其是 1 0日龄以内的雏鸡 ,常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诱发疾病而死亡。正常的育雏温度是 :第 1周 2 9~ 30℃ ,以后每周降低 1~ 2℃。掌握育雏的适宜温度 ,可观察雏鸡的表现 ,若拥挤成团或尖叫 ,则是温度过低 ;张口呼气 ,远离热源 ,则说明温度过高 ,可据此调节育雏室温度。二、防脱水、脐炎。用新鲜种蛋孵化 ,出雏 1 2~ 2 4小时内供水 ,然后开食。饮水以温凉开水加庆大霉素 …  相似文献   

14.
正养殖雏鸡的合适温度是多少?温度是决定雏鸡养殖的关健因素,因此要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就要注意雏鸡舍的温度变动。育雏温度是指育雏室的温度,相比较而言,育雏室的温度要比育雏器边缘的温度低些,育雏器边缘的温度又要比育雏器内的温度低。通常情况下,育雏期间,育雏室的合适温度为:1~2日龄,温度为35℃;3~7日龄,32~35℃;7~14日龄,29~32℃;14~21日龄,温度为27~29℃;22日龄以后,温  相似文献   

15.
肉鸡饲养中的环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温度管理1.加强早期温度的管理。育雏期温度的管理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育雏舍进鸡前要做好预温工作 ,预温时间视季节而定 ,寒冷季节应提前2~3天供暖预温 ;温暖季节需要提前24小时预温 ,在湿度60 %~65 %条件下 ,舍温要求达到28℃以上 ,最高不超过32℃。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高 (温度≥35℃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很快萎缩 ,易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发育不良 ,增重不达标现象。如果育雏期间的温度太低 (温度≤27℃时 ) ,卵黄囊与肠管连系的管道会收缩变细 ,也容易造成早期卵黄吸收不良。2.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温度应平稳过度。…  相似文献   

16.
育雏成败直接关系到养鸡的经济效益 ,我省人工育雏在农村早已不是罕见之事 ,大多数人都会背出育雏常规的饲养管理方法 ,但实际操作中 ,还不能说育雏不是过关了。眼看造成的经济损失 ,笔者仍然要提醒一下易失误之处。1 正确掌握育雏的温度自然育雏时 ,雏鸡在母鸡腹下、翅下既温暖又舒适 ,所以成活率高 ,因此给适宜温度是关键 ,所以第一周的温度最重要。育雏室温度最低不低于 18℃ ,保温处应保持 31~ 35℃ ,以后每周降 2~ 3℃ ,4周龄左右可脱至常温。上述给温范围并非一成不变 ,如饲养的品种 ,快大鸡 ,轻型蛋鸡、白毛乌骨鸡所给温度均应灵…  相似文献   

17.
提高雏鸡育成率,饲养管理技术是关键。为此,介绍一些育雏知识,供农户参考: 一、要给雏鸡创造良好的条件1、温度。育雏室的温度要适宜平稳,不可忽高忽低。养育雏鸡最好有一个单独房间,设有火炉、保温伞或其它用来保温的设备。育雏室内温度应在20—24℃,育雏器中的温度应根据雏鸡日龄达到如下要求:1—2天内35℃;1周内35—32℃;2周内32—29℃;3周内29—27℃;4周内27—21℃。  相似文献   

18.
正技术关键(一)温湿度控制温度湿度控制范围温度控制要点1.夜间温度应该比白天高1~2℃。2.天气骤变时,尤其秋冬季节寒流袭来时,应提高育雏舍温度。3.断喙、接种疫苗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舍温度。4.温度稳定管理方法育雏期间尽可能保持育雏舍温度变化在3℃以内,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对雏鸡造成应激。湿度控制要点当相对湿度低于40%时,在温度和通风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对雏鸡造成较大的危害。特别是:14~60日龄是球虫病易发期,所以注意保持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各地养鸡数量不断增加,为取得良好的育雏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雏鸡的管理.1温度温度的掌握除看温度计外,还可根据雏鸡行为表现来判定.当温度过高时,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大量饮水,翅膀张开下垂;温度偏低时,雏鸡靠近热源,密集成堆,夜间不安静发出尖叫声,排稀便;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饮水适度,羽毛平整光亮,采食正常,夜间休息时均匀分布在热源附近.温度要求尽量平稳,逐渐降低,避免雏鸡因受突然的温度变化而引起应激.进雏后前3d育雏器应保持在33~35℃,4~7d保持在31~33℃,2周龄保持在27 ~ 31℃,3周龄保持在23~27℃,4周龄保持在20~23℃,5周龄后保持20℃恒温.  相似文献   

20.
1育雏温度1.1温差育雏法采用育雏伞作为育雏区域的热源进行育雏。前三天,在育雏伞下保持35℃,此时育雏伞边缘约有30-31℃,而育雏舍其它区域只需要有25-27℃即可。这样,雏鸡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不同温层下进进出出,有利于刺激其羽毛的生长,将来脱温后雏鸡将很强壮并且很好养。随着雏鸡的长大,育雏伞边缘的温度应每3-4天降1℃左右,直到三周龄后,基本降到与育雏舍其它区域的温度相同(22-23℃)即可。此后,可以停止使用育雏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