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明芝  慕康庆  连大军 《海洋渔业》2003,25(2):82-82,103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广泛。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斯氏柔鱼(Ommastrephes sloani pacificus)又称太平洋褶柔鱼(Todorodes pacicus Steenstrup),俗称火箭鱼(以下简称鱿鱼)。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东黄海区鱿鱼资源丰富,渔场分布面广。我国鱿鱼生产主要是拖网和流刺网,特别是拖网生产,渔期长,产量高,效益好。现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鱿鱼资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光诱鱿钓渔业一些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军 《海洋渔业》1996,18(2):82-86
光诱鱿钓渔业是利用鱿鱼强烈趋光的生物学特性,使用灯光诱集鱿鱼,采用各种颜色和大小的拟饵钓钓捕鱿鱼的一种渔业方式。它具有节约能源、减低成本等优点。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和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渔场是世界上生产头足类的两个重要渔区,目前它们的主要作业方式为光诱钓捕作业。198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展了远洋光诱鱿钓渔业,先后  相似文献   

4.
1992年12月14日海上大风过后,日本以西围网船分别在东黄海四个渔场(济州岛、五岛、对马、东海南部)作业。以济州岛附近渔场的鲐鱼生产为好。12月15~19日有10~15组以西围网船在济州岛渔场作业,在5日间共捕到鲐鱼14,550t,其中15日捕到鲐鱼3,  相似文献   

5.
1982年10月,部分底拖网渔轮在采捕底鱼渔场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鱿鱼渔场。立即组织渔轮捕捞,延续到十二月份,总卸港量达三千吨。为秋汎渔轮生产,不紧弥补了产量,而且借此增加了收入。更重要是的是,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好这部分资源,提供了经验。因为过去没有捕到过这么多的鱿鱼,所以,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这支鱿鱼群体的利用,是“春常在”,还是不过“坛花一现”而已。  相似文献   

6.
1974年和1979年先后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鱼)以来,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春季(5月)已成为国营机轮海洋捕捞的一个最大渔汛。据参加1984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的东、黄海十二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5月马面鱼产量的统计,  相似文献   

7.
东黄海鱿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允聪  邱盛尧 《海洋渔业》1990,12(3):102-106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 1880)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珍贵的海产品之一。历年来,在东黄海的底拖网、流网和围网渔获物中经常出现鱿鱼,由于50~70年代渔业资源较好,未引起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出现严重衰退现象,随着我国《渔业法》的颁布实施,禁渔线和禁渔期的划定,传统的底拖网渔场上每年第三季度几乎到了无鱼可捕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烟渔公司率先开发  相似文献   

8.
黄海鱿鱼渔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steenstrup,原名太平洋斯氏柔鱼,以下简称鱿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头足类.近几年第三季度,烟渔公司把它作为主要捕捞对象,并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鱿鱼的索饵场中,尤以黄海渔场(38°~39°N,123°E 以东和35°30′~37°30′N,124°E 以东)和东海北部渔场(30°~32°30′N,125°E 以西,简称南渔场)最为重要,故研究鱿鱼在黄海  相似文献   

9.
葛允聪 《海洋渔业》1988,10(1):33-34
<正> 烟渔公司1987年在东海北部渔场带鱼、杂鱼生产不好的情况下,大胆提出开发长江口鱿鱼资源的设想,经多次派船进行探捕,终在6月21日在长江口渔场找到鱿鱼.在6~7月份内的13天中,共投网821次,捕获鱿鱼24680箱,实卸528.5吨,平均网次产量30多箱,鱿鱼产量占6~7月份总产量的30.3%,  相似文献   

10.
鱿鱼类在日本市场是为畅销水产品之一。2000年在日本市场的鱿鱼类总供应量为666660t,但2006年减至351890t,减少48%。在日本市场供应的鱿鱼类中,一是捕自日本近海水域,一是捕自国外水域。在日本近海捕捞的鱿鱼主要的有二条,一是太平洋褶柔鱼(白鱿),一是北太平洋柔鱼(赤鱿)。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鱿鱼生产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带鱼资源急剧衰退,在马面鲀渔汛结束后的6~7月份,国营机轮的拖网生产局面难堪,亏损严重。在带鱼资源衰退的同时,资源的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尤其以往仅作为机轮兼捕对象的鱿鱼资源有好转趋势,6~7月份长江口渔场出现了较好的鱿鱼(太平洋斯氏柔鱼,下同)鱼发,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柔鱼渔场夏季气象的探讨许翌新(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太平洋褶柔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日本海中,以日本海中部的大和堆渔场和西部的大彼得湾渔场产量较高,可捕潜力大。1989年夏,上海水产大学《浦苓》号实习渔轮首次开赴日本海苏联专属经济区试捕柔鱼...  相似文献   

14.
黄东海的柔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敏 《海洋渔业》1986,8(4):165-168
<正>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我国底拖网渔轮在黄东海生产中,渔场较今偏西,无大量捕获柔(鱿)鱼的历史。据日本资料“以西底拖”在1971年以前就在江外到温外的广阔海域兼捕到柔鱼及其他头足类(包括围网兼捕),并认为遍及日本列岛之柔鱼为太平洋斯氏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其南限可达东海南部之北纬26度。而在黄海部分则在连青石及大沙间及沙外在10~12月兼捕到。因而1972~1973年曾在黄海试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1980~1987年黄海鱿鱼生产调查资料和生物学测定资料,探讨了鱿鱼渔场的鱼发规律。黄海渔场以月令12~18(或27~3)时,鱼发较好,南渔场鱼发受月令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以大潮汛期鱼发较好。黄海渔场鱼发与交接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渔捞指数与交接率的关系式为y=0.026275x—0.1(相关系数r=0.445),交接率超过40%时,鱼发较好,且鱼发适宜水温为8.5±1℃。黄海鱿鱼具有明显昼沉夜浮习性,昼、夜拖网均有捕获,南渔场夜间浮拖网生产好于黄海渔场。中心渔场的沙质百分率达90~100%,且达到100%时鱼发较明显。黄海渔场的渔况与南渔场6~7月份平均网次产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系式为y=1275x—6145(r=0.918)。  相似文献   

16.
机轮围网开发东海南部渔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因近海底层渔业资源的衰退,国有渔业公司在近海作业结构调整中逐步放弃底拖网作业,转向开发中上层鱼类资源为主,因此,探讨开发机轮围网的新渔场十分必要。1机轮围网开发新渔场的必要性 80年代中期至今,全国机轮渔业规模一直维持在30余组船组左右,分属6家国有渔业公司。随着近海作业方式的调整,围网渔业产量在近海捕捞产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几年机轮围网年捕捞产量10万吨左右。机轮围网主要渔场曾经有:1)黄海中西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在9月-次年1月;2)东海中南部渔场,主捕鲐鱼,渔期8月一次年1月;3)对马…  相似文献   

17.
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外海的阿根廷滑柔鱼(以下简称阿根廷鱿鱼)的渔期为2~7月。  相似文献   

18.
黄海太平洋褶柔鱼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我国主要海洋渔业公司和群众渔业单位,在黄海拖网生产专捕和兼捕太平洋褶柔鱼的统计资料,结合多年来渔业生产经验,对鱿鱼的洄游分布状况作了具体分析。同时根据2004-2006年5次对山东近海渔业资料调查中的渔获统计及生物学测定,研究近年来黄海鱿鱼资源变动规律,并利用扫海面积法估算整个黄海海域的资源量。结果表明目前黄海鱿鱼资源利用较充分,并提出资源开发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渔场分析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根据 1 993- 1 998年我国西北太平洋海域柔鱼渔场的探捕调查和生产情况 ,较为系统地分析柔鱼渔场的形成机制、渔场种类以及环境条件与渔场之间的相互关系。黑潮暖流与亲潮寒流的交汇形成了柔鱼渔场 ,两个流系的变化对中心渔场的位置、渔期、渔发有着直接的影响。渔场形成与表层水温、温跃层以及深层水温关系极为密切。1 60°E以西海域 ,表层水温为 1 7- 2 0℃ ,50米水层内有温跃层。1 60°E以东海域表层水温为 1 1 - 1 3℃ ,1 0 0米水层水温为 9- 1 0℃。  相似文献   

20.
东黄海鱿鱼渔场环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4,16(6):249-253,256
<正> 一、前言 东黄海鱿鱼的捕捞自70年代以来,我国和日本已开始进行,产量高的年份可达6万多吨,但产量的年际变动较大。在东海区我国渔轮也曾兼捕到一些太平洋褶柔鱼,年产量有1.5千吨左右。近几年来生产渔船及科学考察船,在东黄海区曾发现了一些鱿鱼的中心渔场,产量虽有波动,但仍呈上升趋势。渔业界普遍认为鱿鱼是当前东黄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