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白灵菇在阿魏和小茴香两种不同的提取物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初步研究和探讨了两种提取物培养基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培养基均优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阿魏和小茴香提取物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小茴香比阿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二者对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浓度也不同,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为1%~2%,小茴香提取物培养基为3%.  相似文献   

2.
几种伞形科中药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丽  简在友  李孝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99-5500
从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4种伞形科中药阿魏、防风、柴胡、前胡的浸出液对白灵菇K3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4种中药浸出液都能促进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发育,促进白灵菇菌丝生长的阿魏、防风、柴胡和前胡浸出液的最佳浓度分别是20、201、5和15 g/L。  相似文献   

3.
几种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丽  简在友  王鸿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00-4901
从菌丝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等方面,探讨了伞形科蔬菜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浸出液对白灵菇菌株———K3种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伞形科蔬菜浸出液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小茴香、胡萝卜、芫荽浓度分别为203、001、00 g/L时对白灵菇K3生长促进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白灵菇菌丝在含臭阿魏和香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上的生长试验,探讨了两种阿魏提取物培养基与常规PDA培养基对白灵菇菌丝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及两种阿魏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WTHZ]含两种阿魏提取物的培养基对白灵菇母种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常规PDA培养基,臭阿魏促进菌丝生长的适宜提取物浓度为24 g/L,菌丝平均长速为0.55 cm/d,香阿魏为18 g/L,日平均生长量达到0.65 cm,常规PDA培养基菌丝日平均生长量只有0.21 cm,香阿魏比臭阿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WTBZ]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白灵6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氮源适应性,菌丝长势、菌丝生长速率、菌丝生长指数均表现为添加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添加无机氮源的培养基;且有机氮源以添加蛋白胨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情况最好,菌丝浓密、颜色浓白、生长指数达19.82,是实际生产中氮源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培养基配方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培养基配方对5个不同来源的白灵菇菌株,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以豆粉、蛋白胨作氮源最佳,其次是麦麸即碳源,玉米粉和牛肉膏不适宜作为白灵菇菌丝生长的氮源。5个菌株在PDA、无机盐组合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率明显不同。在PDA上,菌丝生长的快慢依次为天山2号、L1、白灵菇1号、W1W2和江都菌株。不同配方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固体培养条件下,B4、B3、B2、B1、B11配方比较适合于各菌株生长,但来自于江都的白灵菇菌株表现出对无机盐类有较强的适应性,菌丝生长较其它菌株快,日均生长率达10 mm以上;液体培养条件下,B9、B14和B16配方的菌丝生物量最大,其次是B1、B3、B5配方。表明,固体培养下的配方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作液体培养基配方。5个菌株的对峙实验表明,白灵菇1号与L1菌株间亲缘很近,江都菌株与白灵菇1号、天山2号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而与L1、W1W2菌株间亲缘关系比较近。W1W2菌株与白灵菇1号、天山2号、L1、江都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7.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白灵6号’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碳源对白灵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白灵菇有较广的碳源谱,从生长速率来看蔗糖、麦芽糖和可溶性淀粉是最优的选择,从生长指数分析,果糖、葡糖糖和蔗糖菌丝生长效果较好,分别为16.43、12.34和12.02,结合市场价格,最佳碳源选择蔗糖.对菌落直径、长势评分、生长指数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控制变量时,长势评分与菌落直径显著负相关,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变量分别为菌落长势评分和菌落直径时,菌落直径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菌落长势评分与菌丝生长指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白灵菇菌丝生长营养物质优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灵菇菌丝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葡萄糖浓度3.0%,C/N为20∶1时白灵菇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中添加0.1%无机盐时,对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而硫酸亚铁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适宜白灵菇菌丝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就温度、pH、营养物质对2种白灵菇菌种的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2号”菌种在25℃时,菌丝生长速率、健壮程度均优于22.5℃和27.5℃。而“白灵菇1号”菌种在25~27.5℃菌丝生长较好,优于22.5℃和30.0℃;2种白灵菇菌种的菌丝在pH4.5~8.5均可生长,但在pH6.9~7.7条件下,菌丝生长得更好;一定浓度的蛋白胨和硫酸锌有利于2种白灵菇菌种的菌丝生长,而硫酸锌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平板试验结果表明,在敌敌畏、三氯除虫菊酯、辛硫磷、氧化乐果、菊乐合酯、甲氧DDT等杀虫剂的常规剂量下,平菇菌丝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以三氯除虫菊酯最为敏感,250~500mg·L ̄(-1)为致死剂量),但拌料发菌比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中甲氧DDT125mg·L ̄(-1)处理平菇发菌略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长阶段平菇漆酶、纤维素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测定平菇在种子袋内和出菇后不同生长阶段的酶活,研究其酶活与生长阶段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平菇的两个品种,以麦粒种和棉籽壳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并分别测定其不同生长阶段的漆酶与纤维素酶活力。在平菇菌丝长度为40mm时,两种酶的活性均达到最大值(831:漆酶151.6u/g、纤维素酶39.255U/g)豫-6:漆酶123.6u/s、纤维索酶31.038U/g)。之后酶活随着菌丝的生长缓慢下降,到形成子实体时降至最低。可见平菇的酶活随着菌丝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育雏期添加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日龄的白羽肉鸡1 200只,随机平均分为12组,分别在1~10日龄、1~15日龄和1~19日龄的阶段饲料中添加饲料质量1.5%的复方中草药,以常规饲料饲喂为对照,每组1个处理,3次重复,其他管理同常规,研究了育雏期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对肉鸡生产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育雏期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时长的复方中草药均能够提高肉鸡采食量、平均体重均匀度和出栏平均体重,降低料肉比和死亡率,其中,添加时长为1~15日龄和1~19日龄时效果较好,但二者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考虑到中草药的使用成本,认为在肉鸡育雏期的1~15日龄阶段饲料中添加1.5%的复方中草药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锈病及蚜虫为害小麦生长,并减少化学农药残留,特别设计了中药配方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试验。试验设四个处理,处理1为金喜组合,处理2为辰奇素组合,处理3为常规农药,CK不打药。在返青期和扬花期两次喷药。结果表明,施药后各处理蚜虫量减少明显,处理3效果最好,处理1接近处理3;辰奇素防治锈病效果较好;喷施中药处理叶面积增大、衰老延缓,处理2最显著;中药制剂在小麦抗病虫和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产量显著提高,但效果还略低于喷施化学农药。喷施中药处理后小麦种子中各项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均低于国家限量值,砷、镉及联苯菊酯含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中药体内抗大肠杆菌效果与药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0日龄肉鸡腹腔接种大肠杆菌构建大肠杆菌病模型,研究中药水煎液对模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分析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与抗菌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味甘或酸或苦,性寒或平,归胃经或心经或肝经,凉血止血或清热解毒中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味辛,性温或热,归脾经,祛风中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中药药性对体内抗鸡大肠杆菌效果有较大影响,依据药性筛选抗大肠杆菌中药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中药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中药职业教育专业课的教学手段,对汉语教育和古典名著在中药教育中的实践展开了讨论。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有必要渗透于中药专业课教育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促进专业课的教学,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中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