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长期对牡丹习性的观察和了解,逐步对牡丹的栽培和日常管理养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为江南地区栽种牡丹在品种选择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特别是在引入西北紫斑牡丹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引进的9大色系、15个品种的菏泽牡丹进行催花试验、观察、比较,筛选出10个适宜高寒阴湿区反季节栽培的牡丹品种。通过嫁接对比试验,选择出与紫斑牡丹亲和力强、成活率高的优良砧木。通过对温湿度调控技术、用赤霉素涂抹花蕾技术的应用研究,确定了适合牡丹促成栽培的温、湿度范围和催花素浓度。另外,总结出反季节牡丹催花生产技术规程,初步筛选出适合反季节栽培的5个紫斑牡丹品种,为牡丹在高寒阴湿区的反季节栽培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技术研究背景,砧木的选择和培育,种子的采收和处理,紫斑牡丹嫁接时间、方法及修剪注意事项,嫁接苗的栽种和管理,为紫斑牡丹的生产繁育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紫斑牡丹是牡丹大家族的重要成员,是牡丹中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西北紫斑牡丹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宁夏和陕西一带,植株高大、花大型美、花形瑰艳、味香浓郁、品种繁多、适应性强,栽培历史悠久,深受世人喜爱。本文对西北紫斑牡丹的观赏性和繁殖栽培技术进行了概括总结,探讨了紫斑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繁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小陇山林区紫斑牡丹的生态习性与分布、栽培育苗技术及应用等价值,并初步总结与建议开发利用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
紫斑牡丹为芍药科芍药属多年生木本花卉,以基部腹面有明显的深紫色斑而得名.紫斑牡丹抗逆性强,抗寒耐旱抗盐碱,病虫害少,以花大色艳香浓而蜚声国内外,在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前景.甘肃临夏、临洮、兰州、榆中及陇西等地广泛栽培.但笔者在对紫斑牡丹地方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10~12年生紫斑牡丹均存在枝条过密、郁闭,生长势变弱的现...  相似文献   

7.
为丰富营口地区花卉品种,从甘肃兰州引进了6a生紫斑牡丹品种8个进行栽培试验,连续3a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长节律等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的物候期比原产地大约延迟了15 d,枝条年平均生长量为22.6 cm,花径平均大小为16.5 cm,成花率平均为89.7%;紫斑牡丹在营口地区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号称“花王”的牡丹,是原产于我国的世界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国北方至少有两个牡丹栽培种群,一个是在华北地区及黄河中下游一带,以菏泽、洛阳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牡丹(Paeaonia suffrutilosa Andr)系品种群;另一个是西北地区以临夏、临洮、兰州等地为栽培中心的紫斑牡丹  相似文献   

9.
油用牡丹是指牡丹品种群中易于结实,且种子含油量高(特别是其中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适宜用作油料作物栽培的种类。目前油用牡丹有凤丹和紫斑两个品种,凤丹遗传性状稳定,适种范围广,紫斑与凤丹白相比较产量差别不大,但更耐寒,栽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以紫斑牡丹和变异紫斑牡丹的叶片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对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和紫斑牡丹绿色叶的色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分析2种叶片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的颜色发生变化主要是芍药花素-3,5-二葡糖苷和天竺葵素-3,5-二葡糖苷含量上升与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共同作用结果;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中单体酚含量(绿原酸、芦丁、儿茶素、表二茶素、二氢杨梅酮、对香豆酸和二氢槲皮素)比紫斑牡丹绿色叶中的高;变异紫斑牡丹红色叶较紫斑牡丹的绿色叶相比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潜在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引种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生理生化、叶片解剖结构的研究基础上,以"紫冠玉珠""青春""紫楼闪金""雪里藏金""玉瓣绣球""实生苗"6个品种紫斑牡丹为试材,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间茎的表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外壁、厚角组织、皮层、木质部、韧皮部、导管直径、髓半径、茎半径的差异,探究紫斑牡丹茎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紫斑牡丹茎厚角组织、角质层、皮层厚度与抗寒性无关联;表皮细胞外壁厚度、导管直径和茎半径与抗寒性无明显关联;表皮细胞厚度、木质部厚度、韧皮部厚度及髓半径与抗寒性呈正相关联,可作为引种栽培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4月28日,临夏市第二届河州牡丹文化节揭幕。"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清代诗人吴镇的这句诗,使河州(今临夏)牡丹声名远播。河州牡丹以"紫斑牡丹"为贵,其植株高大,花大色艳,又名甘肃牡丹、西北牡丹,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仅次于中原牡丹品种群的我国第二大牡丹品种群。紫斑牡丹因花瓣内面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紫斑牡丹籽油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苹  唐红  李莉莉 《北方园艺》2016,(13):125-127
以紫斑牡丹籽为试材,用化学浸取法提取牡丹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籽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分析定性。结果表明:在紫斑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4种脂肪酸,含有亚麻酸、油酸、亚油酸等成分,亚麻酸含量占其总脂肪酸含量的57.109%。  相似文献   

14.
柴发喜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0):143-145,169
紫斑牡丹(paeonia rockil)具有特殊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重要的保健价值。介绍了紫斑牡丹的繁殖概况和繁殖方法。多年实践经验表明:用芍药根做砧木,紫斑牡丹茅进行贴接的嫁接繁殖是目前最有效的繁殖方法,扦插、分株、压条和种子播种的繁殖方法可作为有效的补充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紫斑牡丹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紫斑牡丹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其野生资源、繁殖、育种、花期调控、细胞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紫斑牡丹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涛  王莲英 《园艺学报》2003,30(2):187-191
 通过实地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检索,系统描述了我国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各种不同居群、种间杂种及‘凤丹白’实生苗的形态特征和变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亚组野生牡丹的分类性状,讨论了瓣基紫斑和花盘、花丝颜色的遗传规律及延安牡丹、林氏牡丹的分类地位,并认为栽培牡丹丰富的变异来源于反复的种间杂交。对革质花盘亚组形态演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 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简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正>油用牡丹又称油牡丹、油料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是指结实能力强、能够用来生产种籽、加工食用牡丹籽油的牡丹类型。油用牡丹主要有两个品种: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凤丹也是传统的药用牡丹栽培品种,属中原品种群,适种范围广,苗木资源多,便于大规模推广种植。紫斑属于西北品种群,苗木资源少,短期内无法大面积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评价三十个紫斑牡丹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盘珍""玉瓣绣球""夜光杯"等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9个性状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紫斑牡丹品种各性状指标对其品种总体表现的影响,综合评价品种优劣,以期筛选出适合洛阳地区生长且具有较好观赏性的紫斑牡丹品种,探索科学的牡丹品种综合评价体系,为牡丹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参试的30个紫斑牡丹品种中有20个品种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大(r0.618 6),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其中,"紫海银波"与参考品种的加权关联度最大(r=0.812 2),综合性状最优;其次是"绣球红"(r=0.748 8)和"夜光杯"(r=0.729 6),综合性状优良;而"淡容装"关联度最小(r=0.531 7),综合性状最差。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比较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紫斑牡丹进行性状综合评价是科学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对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紫斑牡丹(P.rockii)、大花黄牡丹(P.ludlowii)、四川牡丹(P.decomposita)、杨山牡丹(P.ostii)、卵叶牡丹(P.qiui)、滇牡丹(P.delavayi)和芍药(P.lactiflora)等8个分类群中雄蕊瓣化瓣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仅出现在牡丹、紫斑牡丹和芍药花中的雄蕊筒状花瓣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牡丹和紫斑牡丹中雄蕊筒状花瓣出现的频率低,且形态单一;而在芍药中其出现频率较高,且形态多样。(2)在解剖结构方面,雄蕊筒状花瓣从基部到顶部存在一系列的转化,与牡丹和紫斑牡丹相比,芍药中筒状花瓣的解剖结构更具多样性。(3)维管束边缘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和维管束数量的不断增多,在雄蕊原基转向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4)雄蕊筒状花瓣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分化、转化发育、筒状花瓣形成和筒状花瓣成熟4个阶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