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纪念性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类型,是社会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人物为纪念对象的纪念性景观,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传承和生平事迹的展示。本文以李元龙纪念林景观设计为例,对人物类纪念性景观设计表达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郑琢 《西南园艺》2010,(3):40-41,50
名人故居是一种很重要的纪念性景观类型。本文通过对聂荣臻故居环境景观改造的分析,总结出该类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原则,即尊重历史,尊重现状,适当引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高校校友通过各种捐赠方式感恩母校,其中不乏以合力捐建纪念性景观主题园的形式给母校的建设锦上添花,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再现学校的历史文脉,而且有利于引领莘莘学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以中南大学铁路园设计为例,探析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的设计表达手法以及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理清高校纪念性景观主题园设计过程的思路,为其它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空间表达方法单一,红色纪念性景观建设未成体系。为丰富红色纪念性景观空间的设计质量,将叙事学理论引入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中,系统地阐述景观空间的叙事表达方法,为红色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广西平乐县中山公园的纪念性空间营造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总结其纪念性空间表达的特色与不足,探讨其纪念性空间优化的建议:加强公园管理力度,引导市民游客文明游园;重视纪念性空间周边景观营造;增加纪念性空间的互动参与性。希望通过本研究以充实纪念性空间研究的内容,并为其他纪念性空间的营造、改造等提供一些参考,同时呼吁市民游客重视中山公园的重要历史意义,学习和弘扬中山精神,保护好纪念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层次,分析设计符号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纪念性景观设计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在当下的痕迹以及在人们记忆中的作用.以现有墓园的外部空间设计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纪念性场地的设计特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灵谷公园、雨花台烈士陵园和腾冲国殇墓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场地位置、总体布局和景观结构等方面的信息,虽然墓园的建造者和所纪念的对象不同,但设计背后的整体逻辑与思路却基本...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沈阳市的5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公园内的游客发放问卷,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SPSS数据分析,得到沈阳市5个公园纪念性景观的综合评价得分与排序。针对公园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对今后城市公园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园林植物的实地调查,查阅纪念性园林文献资料、驻马店市植物文化等相关资料,对纪念性园林植物种类,植物应用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驻马店市纪念性园林常见植物种类,植物选择的特点及应用方式,探讨了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景观区植物应用的成功之处以及纪念性园林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西湖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对岳飞墓(庙)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岳飞墓(庙)植物景观总体上以常绿树种为主,配以一定数量的落叶树种,在体现纪念性园林庄严肃穆气氛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季相变化,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立面层次结构合理,植物配置与周边环境关系协调,营造了江南地区纪念性园林的典型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1.
以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邓小平纪念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场地分析、概念构思、空间布局、绿化设计等方面,探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2条交织主线的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强调了人与景观形成情感上的交流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大学为例,对校园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从种植形式、色彩、形态、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以后的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纪念性空间概念的理解,结合纪念事物的特征,将纪念性空间以景观为载体(地形、水体、雕塑、人工构筑物、植物、色彩和光影声音)在人们面前展示出来,从而创造出能让人们身在其中、而感情能与周围环境寓意相融合的场所。  相似文献   

14.
植物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纪念性空间中占据着大量的篇幅,其在空间塑造、文化表达、情感烘托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当前针对郑州市纪念性空间植物造景的专类研究较少,不够充分,因此,以地下空间中的植物景观作为切入点,从植物构成、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兴安烈士碑园绿植设计为例,通过对其植物景观与绿化设计的分析,从纪念性、休闲需求以及自然复合生态三者融合方面,探讨了红色旅游景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期望能为红色旅游景区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存在空间,纪念性空间承载着人类历史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它以不同形式给人心灵的触动与启示。以纪念性空间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情感地理学理论,分析纪念性空间中的情感体验特征,从空间元素、空间结构和感官体验对纪念性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冥思与共鸣,也为当代纪念性空间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纪念性场所是承载人们缅怀沉思的精神场所。对纪念性景观营造手法的研究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场地的景观效果,实现在纪念场所的物质载体设计中激发观赏者的情感体验。以景观设计逻辑思维为基础,通过现状分析和经典案例文本解析,归纳纪念性园林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场所精神。研究结果表明,纪念性园林设计应以周边环境为切入点,在确定物质空间的精神表达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设计语言,同时考虑材料及光影结合设计来提高场所体验性感知。  相似文献   

18.
文化景观设计是为满足文化主体人更高层次需求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五感理论作为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通过阐释其原理与特点,是解读景观设计规律与感知方法之"主观性"与"多解性"的重要途径。结合环境及视觉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较为深入地挖掘以南京市中山陵为例的纪念性文化景观基于视觉感知体验原理的知觉作用机制与转译规律;分析与探讨在视知觉作用下的个案纪念性景观设计的客观性与合理价值。并力求探究视知觉体验对景观空间营造的启示与经验参考,以追求在理解与转译动作后能切实有效地实现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提高纪念性景观的特色品位的设计诉求。  相似文献   

19.
纪念性在人类历史情感的轨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表现了人们对于过去的无限怀念与追思,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园林景观作为纪念性物化形式的一种,其外在形式不仅承载了纪念的意义,并且能够将这种纪念意义通过主题雕塑、空间布局、环境营造、文化提炼表达出来。本文通过主题雕塑表达形式与纪念性对应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为纪念性场地内主题雕塑的创意表达方式提供一个可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裴梓博 《现代园艺》2023,(16):24-27
基于Arc Gis10.2,运用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黑龙江省范围内的红色景观资源空间分布集聚程度,研究黑龙江红色景观的空间分布与空间格局的现状特点,运用网络分析工具对黑龙江红色景观进行了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红色景观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南部地区集聚分布,而西北、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红色景观资源分布较为稀疏,整体呈不均衡态势;(2)黑龙江纪念性景点的平均通行时间在0.0212~9.3564h,其平均值为4.1790h,景观可达性系数极差为562.3705;(3)研究区内红色旅游景点的可达性主要是中南部地区与东南角的可达性较好,北部和西北部以及东部边缘地区的可达性较差。最后为黑龙江省的红色纪念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